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螺钉
  • 3篇内固定
  • 3篇内固定治疗
  • 2篇胸腰段
  • 2篇腰段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康复
  • 2篇股骨
  • 2篇关节
  • 2篇钢板
  • 1篇电动
  • 1篇动力加压
  • 1篇动力加压髋螺...
  • 1篇短节段
  • 1篇短节段椎弓根
  • 1篇短节段椎弓根...
  • 1篇胸腰段骨折
  • 1篇医师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安徽省含山县...
  • 1篇含山县人民医...

作者

  • 7篇王大武
  • 3篇李小宏
  • 3篇白定群
  • 2篇盛春生
  • 2篇余和平
  • 2篇李开庭
  • 2篇邵岚
  • 2篇陈大为
  • 2篇林海丹
  • 1篇孔渝菡
  • 1篇雷飚
  • 1篇夏新蜀
  • 1篇左宁宇
  • 1篇张韬
  • 1篇何娟文
  • 1篇何佳
  • 1篇黄其龙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中康复医学科教学实践与思考被引量:3
2016年
全科医学实践强调以全科医生为骨干,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康复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占有突出位置,其相关知识与技能是全科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康复医学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较少,加上教学方式陈旧,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在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康复医学科教学中,通过强化康复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查房、突出能力本位、改革考评方式等,锻炼全科医师转岗学员的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实践技能,以培养合格的社区康复人才。
李开庭王大武孔渝菡何娟文何佳林海丹李小宏白定群
关键词:全科医学康复医学全科医师社区康复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40例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骨折部位均位于中段。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及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钢板松动、断裂和再骨折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本组手术治疗患者综合疗效评定总优良率为95.2%。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王大武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重建钢板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伤平面T10—L1,ASIA分级C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站立床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用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IA-LEMS),Berg平衡量表(BBS),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组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高于电动起立床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邵岚白定群余和平王大武李小宏陈大为
关键词:脊髓损伤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与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应用被动定位被动复位(passive reproduction of passive positioning protocol,PRPP)、运动变化阈值(threshold to detect passive motion,TDPM)的方法测量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以及站立位前伸试验(standing forward reach test,SFRT)、躯干平衡量表测试(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发现机器人治疗组偏瘫侧膝关节45°目标PRPP(7.5±1.08)°、15°目标PRPP(14.9±2.71)°,伸膝TDPM(5.4±1.98)°、屈膝TDPM(4.3±1.25)°,SFRT(11.1±1.72)cm,TIS动态坐位平衡(8.4±0.21)分、协调性(3.4±0.32)分、总分(17.1±1.81)分。机器人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75°目标PRPP及TIS静态坐位平衡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对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王大武白定群邵岚夏新蜀余和平李小宏林海丹陈大为李开庭雷飚张韬
关键词:康复机器人步态训练脑卒中本体感觉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临床分析与总结
2012年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对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收治的34例股骨头骨折手术病例,采取手术切开复位骨折,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结果经过7~18个月的随访,平均优良率达94%以上。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疗效满意。
黄其龙王大武盛春生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股骨头骨折
动力加压髋螺钉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8例,均予DHS内固定治疗,并做好术后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8.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2~6.5个月,平均4.1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螺钉切出;出现髋内翻畸形1例,余髋、膝及踝关节功能均良好。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9.3%。结论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大武
关键词: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髋关节
体位复位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策略。方法 3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麻醉后采用牵引手法体位复位,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固定,计算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理想,后凸成角畸形矫正明显。平均随访16个月后,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明显改善。结论体位复位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临床效果满意。
盛春生王大武左宁宇
关键词:体位复位椎弓根钉胸腰段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