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虎

作品数:158 被引量:146H指数:4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0篇文学
  • 12篇文化科学
  • 7篇艺术
  • 4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6篇文学
  • 21篇老舍
  • 19篇小说
  • 16篇文艺
  • 16篇戏剧
  • 15篇视域
  • 13篇女性
  • 12篇文学创作
  • 11篇延安文艺
  • 11篇比较论
  • 10篇延安时期
  • 8篇代文
  • 6篇叙事
  • 6篇意蕴
  • 6篇戏剧创作
  • 6篇现代文
  • 5篇新论
  • 5篇学史
  • 5篇诗歌
  • 5篇文学史

机构

  • 140篇延安大学
  • 10篇兰州大学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

  • 152篇王俊虎
  • 7篇董蕾
  • 4篇白璐璐
  • 1篇赵学勇
  • 1篇何满仓
  • 1篇郑莹莹
  • 1篇房美青
  • 1篇李琪
  • 1篇文庄庄
  • 1篇王文涛
  • 1篇张鹏升
  • 1篇刘兴
  • 1篇陈云宏
  • 1篇李星
  • 1篇高慧

传媒

  • 19篇延安大学学报...
  • 6篇西安电子科技...
  • 5篇渭南师范学院...
  • 5篇宝鸡文理学院...
  • 5篇榆林学院学报
  • 5篇安康学院学报
  • 4篇井冈山大学学...
  • 4篇西安翻译学院...
  • 3篇北京社会科学
  • 3篇燕山大学学报...
  • 3篇南华大学学报...
  • 3篇吉林师范大学...
  • 3篇宁夏师范学院...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小说评论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戏剧文学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当代戏剧
  • 2篇四川戏剧

年份

  • 11篇2023
  • 8篇2022
  • 12篇2021
  • 15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5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曹禺戏剧与延安时期的“大戏热”
2019年
1940年至1942年初,延安出现了一股演"大戏"的热潮,其中国统区作家曹禺的戏剧被频繁上演并受到好评。曹禺剧作所具有的高超艺术水准和剧作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不仅符合边区文艺家们对高质量、高水准剧作的渴望,而且也契合毛泽东后来在《讲话》中所倡导的"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的文艺思想。曹禺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深处并从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并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延安时期文艺工作者在戏剧、诗歌等领域的创作。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战时环境下考察曹禺戏剧在解放区受到关注与欢迎这一文艺现象,对于理解延安时期的文艺氛围、文艺政策、审美趣味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王俊虎
关键词:延安时期戏剧
认同·疏离·拒斥——论路遥《人生》中的农民观被引量:1
2021年
路遥的《人生》以主人公高加林为基点,聚焦20世纪80年代变革时期农村知识青年在社会变化中奋斗、挣扎、出走、回归乡土的人生历程,折射出围绕在高加林身边的新、老农民以及县城人的农民观。《人生》中,居于农村的传统农民在时代巨变中表现出对农民身份的强烈认同;高加林这样的“地之子”在认同和否定农民身份之间表现出犹豫、摇摆、暧昧的姿态;县城人则强硬地排斥、否定农民。《人生》是一面反映变革时期中国社会农民观嬗变的镜子,由此引发的关于农民“进城”命运的思考至今仍未停止。
王俊虎王晶
关键词:农民观疏离拒斥
论延安时期文艺社团的发展及转向
2022年
严峻的战争背景与共同的抗日目标促使党中央广泛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艺术人才进入延安并鼓励他们开展丰富的文艺活动。文艺活动要积极有效地开展不能仅仅要依托于个体的知识分子,还必须以文艺社团为载体。在战火频仍的战争时期,文艺社团的蜂涌就成为了延安时期宽松的文化氛围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代表着文学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党通过文艺政策来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可能。
王俊虎张陆洋
关键词:延安时期文艺社团文艺政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
近年来(2015~2016年)延安文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2020年
近年来(2015~2016年)的延安文学研究涉及到延安文学的命名、当下价值、文化解读、创作主体、重要文学现象、《讲话》文本研究、文艺奖励机制、理论资源等各个方面,从方法论上有跨学科、平行比较、文献查阅和实证研究等方法,为延安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范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延安文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增长空间。但在整体思维与外部研究上,宏观审视延安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代文学的承传与变异、延安文学体制建构与陕北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延安时期党对于知识分子的"有机化"改造、延安文学的文化价值、"延安道路"及其现代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
王俊虎
关键词:延安文学跨学科文学史
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郭沫若文学观嬗变新论被引量:2
2007年
从意气风发的文学青年到风光无限却寂寞惆怅的蹉跎老人,郭沫若的文学观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文学观念所包孕的范围在逐渐缩小,作家创作才能趋于钝化,艺术生命亦渐萎顿。郭沫若所走的文学道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从胎动腹中到苦涩青春的曲折历程。
王俊虎
关键词:文学观人民文学
文学评论视域中的“人民性”理论资源探析
2023年
文学的人民性概念最早出现在俄苏文学理论中,苏俄文学中最初的人民性概念含有较强的民粹主义倾向,经由别林斯基对其重新阐释后,人民性区别于民族性,它所关注的是底层民众的利益、情感和要求。人民性这一概念虽然是一个舶来品,但它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却与我国古典文学相互融通,挖掘古典文学中的人民性理论资源,应该回到历史场域中,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古典文学作品的人民性,客观地看待其局限性。文学批评的人民话语模式自形成以来,对我国文学批评界产生的影响表现在: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我国文坛的主流,人民性的文学观念深入人心;文学的意识形态复杂性卷入争论的漩涡,学界对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的思考逐渐趋于理性;文学的观念逐渐走向多元和开放,文学话语的公共空间逐步建立。
王俊虎白璐璐
关键词:文学批评人民性现实主义
《伤逝》与《微神》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伤逝》与《微神》分别是鲁迅和老舍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两位文学大师一生惟一所写的爱情题材的小说。不同的叙事策略、文本设置以及诗意写作体现出作家对文学、爱情与女性问题的微妙差异和不同理解。
王俊虎
关键词:《伤逝》《微神》叙事策略爱情女性
左翼知识分子与延安文学体制建构被引量:2
2015年
左翼知识分子是延安时期文学艺术活动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与建构者。1936年底,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受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的政治主张的召唤,大批进步文人与左翼作家奔赴延安革命解放区。初来延安的左翼知识分子按照五四新文艺路径进行文学创作,尖锐批判和深刻揭露解放区存在的不良现象,引起党内干部和战士的极端不满,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矛盾日益突出。经过整风、审干、抢救运动,左翼知识分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延安战时环境的特殊性,积极转变立场,主动改造自己,深入群众生活,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把延安文艺运动推向高潮。
王俊虎
关键词:左翼知识分子延安文学
意象·音乐·诗魂——徐志摩诗歌美学意蕴探析被引量:3
2006年
徐志摩诗歌意象深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他笔下的意象世界带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并夹杂象征主义特色。相对闻一多而言,徐志摩在诗歌音乐美的实践上花费了大量精力,把中国新诗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表象上看,徐志摩诗歌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但在诗歌内部,又有一个单纯的线索,即对自由、美、爱三位一体人生理想的不断追求。
王俊虎
关键词:意象美
试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被引量:3
2007年
近年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陷入低谷已是不争的现实。要使大学语文走出困境,就必须从体制上改善大学语文教学环境,改变传统观念,完备教学硬件,激发教学主客体对该课程教与学的热情,使大学语文真正担负起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美化大学校园文化的崇高使命.
王俊虎
关键词:大学语文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