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伯元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动脉
  • 3篇夹层
  • 2篇血管成像
  • 2篇系膜
  • 2篇MSCT血管...
  • 2篇肠系膜
  • 2篇肠系膜上动脉
  • 2篇肠系膜上动脉...
  • 2篇成像
  • 1篇序贯
  • 1篇序贯治疗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支原体肺炎
  • 1篇手术
  • 1篇痰热

机构

  • 5篇江阴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王伯元
  • 4篇陈则君
  • 3篇孟宪平
  • 2篇谢旭纲
  • 2篇朱建新
  • 1篇任建
  • 1篇白德波
  • 1篇杨晓峰
  • 1篇陈仁裕
  • 1篇吴晓峰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腔内血管重建术及手术治疗,三者各有利弊、互为补充,但尚未达成共识。介入科医师应当充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则君孟宪平王伯元
关键词:夹层手术
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特点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特点及痰热清注射液辅助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记录治疗2 w两组X线阴影消失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疗效。结果 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点状或小斑片状浸润影29例(36.25%)、间质性浸润影22例(27.50%)、节段性或小叶性浸润影17例(21.25%)、肺门阴影增大12例(15.00%)。治疗2 w后,观察组X线阴影完全吸收率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50%、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0%、72.50%(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X线摄片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证据,痰热清注射液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佳。
吴晓峰白德波王伯元陈仁裕任建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特点疗效分析痰热清注射液肺门阴影增大序贯治疗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CT及MRI表现被引量:2
2013年
1 病例简介 患者 女,43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个月就诊,外院CT检查发现脾脏多发占位5d来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就诊。
王伯元陈则君
关键词:脾脏肿瘤磁共振成像
MS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内脏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自发性内脏动脉夹层(S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自发性内脏动脉夹层临床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影像医师评估夹层的部位和范围及夹层继发改变。结果 13例SSD中,腹腔动脉夹层累及脾动脉1例,腹腔动脉夹层累及脾动脉合并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1例,孤立性SMA夹层11例;CTA清晰显示撕裂内膜11例,破裂口均位于受累血管近心端,假腔内血栓7例。SMA夹层分型:Ⅰ型4例,Ⅱa型3例,Ⅱb型3例,Ⅲ型1例。SMA直径增粗、SMA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各2例,SMA瘤样扩张1例。局部回肠壁增厚、水肿2例,升结肠扩张、积液1例,腹腔及盆腔内少量积液3例。9例SSD行保守治疗,近期疗效良好,2例SSD行手术治疗。结论 MSCTA能清晰显示自发性内脏动脉夹层的特征和累及范围,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陈则君谢旭纲孟宪平朱建新杨晓峰王伯元
关键词:内脏动脉夹层血管造影术
MSCT血管成像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A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急性肠缺血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影像医师评估夹层的部位和范围。结果:SISAMD与主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CTA)表现相同,CTA清晰显示撕裂内膜5例,破裂口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SMA)近心端。根据Yun分型:Ⅰ型1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Ⅲ型1例。SMA直径增粗2例,SMA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例,局部回肠壁增厚、水肿2例,升结肠扩张、积液1例,腹腔及盆腔内少量积液2例。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和累及范围,是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首选的检查方法。
陈则君谢旭纲孟宪平朱建新王伯元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