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以芳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学位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美国传教士
  • 4篇教士
  • 4篇传教
  • 4篇传教士
  • 2篇晚清
  • 2篇媒介
  • 2篇媒介形态
  • 2篇基督
  • 2篇基督教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播
  • 1篇大众传播媒介
  • 1篇电视
  • 1篇电视新闻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传播
  • 1篇虚构
  • 1篇亚洲广播联盟
  • 1篇中国女性
  • 1篇中国女性形象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王以芳

传媒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美国传教士对中国晚清社会的“文明化”虚构被引量:2
2013年
19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之余,逐渐将以宗教改革中国社会作为目标,涉入中国社会的变革进程。他们通过报刊、出版等大众传播方式构建其公共话语空间,试图创造和传播一种新的符号秩序。在这一符号秩序中,美国传教士将中国视为被拯救的对象,试图以基督教化的美国社会为"模范",对中国进行"文明化"改造。美国传教士对中国的"文明化"改造以基督教为出发点,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国的基督教化,这与中国自身的发展目标南辕北辙。美国传教士以西方中心观为主导的发展构想最终只能作为"他者"的符号秩序而始终停留在外表,无法真正进入到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中去。
王以芳
关键词:美国传教士基督教他者
19世纪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研究
自1830年美国第一位传教士裨治文来华起,美国传教士开始了在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传教活动。为了推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中国的基督教化”这一最高宗教目标,在传教过程中,部分美国传教士,如裨治文、伯驾、卫三畏、丁韪良、林...
王以芳
关键词:美国传教士基督教大众传播媒介晚清
文献传递
两种符号秩序的冲突——19世纪美国传教士塑造的中美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基督教化"中国的目标之下,希望对于中国女性进行改造。传教士通过文本空间,塑造了苦难、悲惨、备受桎梏的中国女性形象和自由、平等、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美国女性形象,确立了一种类型化、二元化的符号结构,对中国传统符号体系进行瓦解。传教士通过瓦解—重建符号秩序的模式,试图推进基督教符号体系在中国传统符号体系中的行进,完成其形象由符号空间转向社会空间的意义表达。
王以芳
关键词:美国传教士中国女性形象
19C媒介形态下的美国来华传教士群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与美国形象的研究
自1830年美国第一位传教士裨治文来华起,美国传教士开始了在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传教活动。为了推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中国的基督教化”这一最高宗教目标,在传教过程中,部分美国传教士,如裨治文、伯驾、卫三畏、丁韪良、林...
王以芳
关键词:美国传教士国家形象媒介形态中国社会
文献传递
区域传播视野中的亚洲电视新闻交换网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为争取新闻信息传播秩序所开展的战争从未停止过。早在1978年通过的“传媒宣言”就呼吁过以“平衡的、双向的传播”取代“新闻自由”口号掩盖下“不平等、单向的”新闻传播。然而,在如今的全球化背景之下,全...
王以芳
关键词:新闻传播电视新闻亚洲广播联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