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向宇
- 作品数:17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社会学更多>>
- 《三维模型基础》课程思政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2021年
-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三维模型基础》作为一门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技能型基础课程,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注重“知”(业)的培养而忽略了“德”(道)的浸润,造成了知与德的缺失,通过三美审美体系的建构,课程缝合了知与德的鸿沟,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
- 牟向宇
- 关键词:审美
- 浅谈《多媒体动画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被引量:1
- 2012年
- 《多媒体动画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怎样才能更好的整合该门课程的各种资源,建设优质课程资源,避免重复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献分析了《多媒体动画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在此之上提出了建设思路,并提出了规划目标。
- 牟向宇刘琳
- 基于传感网的水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现状及趋势
- 2013年
- 伴随着3G网络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的应用渗透到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传感器的设计和生产正朝着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无线通讯网络在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工农业生产监控、城市交通管理、生物医疗技术、野外环境监测、物流管理、智能化家电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已有算法的深入研究和比较,我们发现水环境物联网监测云是下一步水环境监测发展趋势,在国内外是首次提出,且在国内受到很大的重视,适用于我国广大的不同水域。
- 胡云冰牟向宇
- 关键词:在线式物联网水质监测
- 职业院校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的探索与研究
- 2020年
-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三维模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深挖课程的知识点,将知识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相结合,建设优质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教学资源;通过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职教云课堂、钉钉直播、腾讯QQ、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 牟向宇郑玲刘宜东任航璎
- 关键词:在线课程课程建设
- 水质监测系统整体架构及网络设计
- 2014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如何对环境进行智能监测控制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水质监测系统架构及网络设计,先设计了以声波实现通信和组网水下数据采集节点,再在每个区域(水面)加入数据汇集节点,数据汇集节点采用ZigBee系统进行自动组网和数据汇集,由GPRS传递给服务器。
- 胡云冰牟向宇
- 关键词:在线式物联网水质监测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应用与研究——以“楼兰古城”数字化复原项目为例
- 2020年
-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不仅仅是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提高国家与地区文化软实力、综合实力,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校企深度融合,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整合企业、职业院校优势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校企优势互补。综合了高校跨领域跨专业人才汇聚优势和企业的市场化、前沿技术优势,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牟向宇黎娅
- 关键词:文化传承校企合作
- 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系统研究
- 2013年
- 介绍了P2P搜索模式及其网络架构,在此基础上对于P2P流媒体软件具体实现进行需求分析;对于P2P基础上的流媒体技术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其实现进行了分析和图例表示。
- 牟向宇
- 关键词:P2P流媒体
- 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三向五维”课程思政体系研究与实践
- 2023年
- 教法是“三教”的核心,建构教法为驱动的“一驱双联”机制,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可避免“三教”各自为营的现状。教法创新离不开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因此,改“教”为“润”,以德的三正为基础,构建文化美、科技美、劳动美为内核的“三向”美育结构,结合《职教20条》中各核心关键点,形成“五维”运行保障机制,建立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可持续化、可扩展化的“三向五维”课程思政体系,是落实“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推进“双高”计划发展的有效实践路径。
- 范伊然牟向宇
- 关键词:高职
-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燃气阀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燃气阀,包括直通管,阀门,旋转螺栓,阀门手柄,其关键在于:所述旋转螺栓上还通过第二螺母固定有控制柄,该控制柄的末端具有与旋转螺栓相适应的孔,上端沿阀门手柄方向延伸;所述燃气阀还包括一个...
- 牟向宇
- 文献传递
- 数字化复原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应用研究——以楼兰古城复原为例
- 2020年
-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智能手机与网络的大范围普及,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社会核心资源之一,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已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开发楼兰数字化复原项目,探索使用数字化复原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牟向宇黎娅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