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文涛

作品数:24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珊瑚
  • 5篇海洋生物
  • 5篇海洋生物学
  • 4篇珊瑚礁
  • 3篇西南印度洋
  • 3篇南印度洋
  • 2篇大型海藻
  • 2篇笛鲷
  • 2篇多态性
  • 2篇野生群体
  • 2篇珊瑚礁生态系...
  • 2篇深海
  • 2篇深海热液区
  • 2篇随机扩增多态
  • 2篇随机扩增多态...
  • 2篇随机扩增多态...
  • 2篇群落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核型

机构

  • 20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东省实验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牛文涛
  • 17篇林荣澄
  • 10篇黄丁勇
  • 5篇蔡泽平
  • 4篇王建佳
  • 4篇郑新庆
  • 3篇徐宪忠
  • 2篇邢炳鹏
  • 2篇王初升
  • 2篇陈彬
  • 2篇杨小舟
  • 2篇田鹏
  • 2篇施晓峰
  • 1篇李登峰
  • 1篇胡超群
  • 1篇梁君荣
  • 1篇刘昕明
  • 1篇张改云
  • 1篇王彦国
  • 1篇纪雅宁

传媒

  • 6篇应用海洋学学...
  • 4篇海洋通报
  • 2篇台湾海峡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 1篇第五届中南地...
  • 1篇第五届青年海...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厦门东海域和安海湾小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被引量:4
2009年
2007年6月对厦门东海域5个站位和晋江安海湾4个站位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了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密度和生物量.结果表明,从这两个海域样品中共鉴定出12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厦门东海域和安海湾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分别占总数量的84.56%和98.19%.生物量组成和密度组成不同,厦门东海域多毛类(37.80%)、海洋线虫(33.32%)和底栖桡足类(18.64%)共同组成了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优势类群;安海湾生物量优势类群是由海洋线虫(67.64%)和多毛类(30.46%)组成.厦门东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22.67±10.21 ind/cm2,平均生物量为23.01±10.41μg/cm2;安海湾的平均密度为31.48±45.58 ind/cm2,平均生物量为18.28±25.69μg/cm2.
张玉红王彦国林荣澄梁君荣牛文涛黄丁勇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
“海洋热带雨林”——珊瑚礁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洋热带雨林”一珊瑚礁的基础知识,阐述了珊瑚礁的重要价值以及珊瑚礁的受到的威胁与破坏现状,最后提出了保护珊瑚礁资源的措施。
牛文涛林荣澄
关键词: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
文献传递
三种大型绿藻光合能力的差异及其在珊瑚养殖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Diving-PAM)测定了珊瑚养殖水处理中3种常见大型海藻石莼(Ulva lactuca)、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和羽状蕨藻(Caulerpa mexicana)光能转化效率(Fv/Fm),快速光曲线(RLC)相关参数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结果表明:石莼和条浒苔的Fv/Fm分别为0.808±0.004和0.816±0.009,显著高于羽状蕨藻。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17.52±2.92和19.59±4.43μmol e·m^-2·s^-1、半饱和光强Ik(53.41±8.18和59.71±13.52μmol photons·m^-2·s^-1)也明显高于羽状蕨藻(rETRmax和Ik分别为13.72±5.41μmol e·m^-2·s^-132.67±14.06μmol photons·m^-2·s^-1,表明石莼和条浒苔有着比羽状蕨藻更高的光合能力和对强光的耐受能力,光保护能力更强;羽状蕨藻较高的RLC初始斜率α表明其在弱光下拥有更强的光捕获能力,弱光下光合效率更高;随光照的增强(0-373μmol photons·m^-2·s^-1,羽状蕨藻NPQ的增幅有限(0-0.2),最大值仅为条浒苔和石莼的38.1%和62.5%,表明这种藻类更容易受到强光的抑制。因此,在珊瑚养殖的水处理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照选择适宜的藻种或藻种组合并根据光梯度进行布局,反之也可以根据藻种来选择合适的光源,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率。
杨小舟郑新庆林荣澄黄丁勇施晓峰牛文涛
关键词:大型海藻光合能力快速光曲线
东太平洋海隆热液区嗜热深海偏顶蛤(Bathymodiolus thermophilus)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2013年
在2009-2010年的中国大洋第21航次环球科学考察中,"大洋一号"考察船对东太平洋海隆1.2°N周边新发现的"宝石山"热液区进行了综合调查,并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电视抓斗采集到了贻贝类样品,经形态学研究鉴定为嗜热深海偏顶蛤Bathymodiolus thermophilus,Kenk&Wilson,1985,这是此物种在该区域分布的新纪录。文章对样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其它海区发现的B.thermophilus进行了形态学上的比较和讨论。
王建佳林荣澄黄丁勇刘昕明牛文涛
关键词:东太平洋海隆热液区BATHYMODIOLUSTHERMOPHILUS
盾形陀螺珊瑚与根枝藻和点斑篮子鱼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本研究通过120d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根枝藻(Rhizoclonium sp.)和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的NO3-(5.00~10.00mg/dm3)刺激了丝状绿藻根枝藻在缸内的爆发式生长,在实验27d时根枝藻在缸壁的面积覆盖率达到90.5%,藻丝长度为10~15cm.在海藻的胁迫作用下,盾形陀螺珊瑚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值逐渐从0.712降至0.626,降幅为10.7%~13.5%.放入4尾4~6cm长的点斑篮子鱼后,实验缸壁根枝藻的面积覆盖率在2d内从90.5%下降至10.0%.但解除根枝藻胁迫后盾形陀螺珊瑚的Fv/Fm值并没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的差异也不显著;随着海藻胁迫因子的消除,盾形陀螺珊瑚的Fv/Fm值逐渐升高,并在第120天时恢复至初始状态.本研究结果从珊瑚光合作用效率的角度验证了啃食者的存在确能缓解富营养化对造礁珊瑚的不利影响,为“下行控制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郑新庆杨小舟林荣澄陈章群牛文涛黄丁勇
关键词:大型海藻FV
2种分子标记应用于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PCR技术对澄黄滨珊瑚的2种分子标记(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基因COI和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基因ITS)进行测序,探讨COI序列和ITS序列在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群体研究中的适用性,并从中选出最适合研究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结果显示COI序列变异位点少,成对序列差异在群体内、群体间都很小,不适于澄黄滨珊瑚的群体研究;而ITS区序列个体内成对的序列差异仅为0.35%,可以作为研究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通过对ITS1、ITS2、5.8S rRNA、ITS1+ITS2及ITS区序列的比较,认为ITS1+ITS2序列是最适合研究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为以后研究我国沿岸造礁石珊瑚澄黄滨珊瑚的群体遗传结构提供方法依据,从而为保护管理和恢复受损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遗传学数据支持.
田鹏牛文涛林荣澄陈彬Suharsono
关键词:保护生物学分子标记COI
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9年
简要介绍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衰退等特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离不开对珊瑚礁的监测及数据的调查,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络推荐的珊瑚礁监测包括生态监测以及经济监测两部分,监测方法应满足相应的要求,以保证所获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比较。应用于生态系统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指示物种法和指标体系法。珊瑚礁监测及评价中常用的指示物种的生物指标包括石珊瑚生物指标以及其它生物指标。造礁石珊瑚是珊瑚礁最重要的生物,目前对珊瑚礁的监测主要集中于存活硬珊瑚盖度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一般而言,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参数,但仍有不足。因此,珊瑚生长率(骨骼生长)的测量、钙化生产率、珊瑚生育力及补充、监测虫黄藻损失、珊瑚疾病及细菌暴发性增值、珊瑚骨骼的生物累积等指标也随之建立起来。为了对珊瑚礁原始生存结构生物提供一个早期亚致死压力预警,以便对珊瑚礁采取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珊瑚礁鱼类、软体动物等其它生物及相关指标得到了应用和发展。与指示物种法相比,指标体系法不仅考虑了不同组织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同一组织水平上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考虑了不同尺度转换时监测指标的变化,更能客观全面反映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HRHPI推荐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压力及社会经济几个特征属性方面对珊瑚礁健康进行评价,并给出每个特征属性包含的具体指标,以及各指标与珊瑚礁健康的相关性,指标选取标准,指标数据的获得方法以及基准值或目标值的设定等。尽管HRHPI给出了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指标评价标准("基准值"及"目标值")、健康指数、生态完整指数等概念,但评价模型或模式仍在探索中。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高科技方法
牛文涛刘玉新林荣澄
关键词: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
蓝碧海峡澄黄滨珊瑚群体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印度尼西亚蓝碧海峡3个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地理群体(YM、YN、YS)的79个样本核糖体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基因(包括ITS1区和ITS2区)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探讨澄黄滨珊瑚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79条序列共获得63个单倍型,3个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0.991 56)和高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26 81).Tajima'D检验、Fu's Fs检验和岐点分布检验(mismatch analysis)推测种群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网络图表明澄黄滨珊瑚群体没有明显的地理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间遗传变异占1.22%,群体内遗传变异占98.78%.群体间固定指数(Fst)的绝对值为0.012 2,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弱.各群体间的基因流值均大于4,说明澄黄滨珊瑚在当地群体间随机交配,基因交流十分充沛,各珊瑚群体间没有地理隔离,可以互相作为造礁珊瑚修复用的来源补充地.
牛文涛田鹏林荣澄陈彬Suharsono施晓峰郑新庆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基因流转录间隔区
平鲷不同发育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了平鲷(Rhabdosargus sarba)自然群体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平鲷自然群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染色体没有明显的形态结构差异,数目均为2n=48,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9对,其核型公式为4m+2sm+4st+38t,染色体总臂数(NF)54,染色体上未见随体、次缢痕,也未发现有明显异形的性染色体;雌核发育单倍体染色体数目n=24,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2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条,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2条,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9条,核型公式为2m+1sm+2st+19t,染色体总臂数(NF)27,单倍体染色体数量是其二倍体染色体的一半,其形态和结构与同源的另一套染色体相似.根据鲷科几种主要鱼类的核型,结合它们之间的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和遗传亲和力、个体发育及其基本生物学特征分析,在分类学上平鲷可以归入鲷属,与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和黄鳍鲷(Sparus latus)同为一属.
牛文涛蔡泽平林荣澄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染色体核型雌核发育
基于PSR模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评价珊瑚礁生态状况.借鉴国内外现有生态系统评价方法,结合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和模式,并对我国典型海域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典型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基础资料.评价结果显示东山、涠洲岛、海南东部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为健康,徐闻和西沙海域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为亚健康,评价结果与我国相关生态监控区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纪雅宁牛文涛黄丁勇黄嵩林王初升
关键词:海洋环境科学珊瑚礁PSR模型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