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微

作品数:104 被引量:325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6篇先天性
  • 42篇先天
  • 41篇心脏
  • 41篇先天性心脏
  • 41篇先天性心脏病
  • 36篇动脉
  • 34篇心脏病
  • 33篇胎儿
  • 25篇产前
  • 22篇超声
  • 21篇心动图
  • 21篇肺动脉
  • 20篇超声心动图
  • 19篇产前诊断
  • 13篇血管
  • 12篇儿童
  • 11篇小儿
  • 10篇诊治
  • 10篇缺损
  • 9篇一体化

机构

  • 7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9篇广东省心血管...
  • 4篇广东省医学科...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99篇潘微
  • 43篇张智伟
  • 43篇李渝芬
  • 30篇庄建
  • 24篇王树水
  • 21篇周成斌
  • 19篇韩凤珍
  • 18篇庞程程
  • 18篇钱明阳
  • 16篇陈寄梅
  • 13篇何少茹
  • 13篇石继军
  • 13篇王慧深
  • 13篇申俊君
  • 13篇张旭
  • 11篇李虹
  • 9篇温树生
  • 8篇吴桂萍
  • 8篇曾少颖
  • 8篇孙云霞

传媒

  • 18篇岭南心血管病...
  • 7篇中国实用儿科...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华围产医学...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双主动脉弓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漏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双主动脉弓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3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双主动脉弓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以术中诊断为标准,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心导管造影对比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13例为孤立性双主动脉弓,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92.3%(12/13),漏诊率仅为7.7%(1/13)。合并心内畸形共10例,包括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法洛四联症,1例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合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60%(6/10),漏诊率达40%(4/10)。其中22例患儿CTA明确诊断并评估气管情况,1例患儿行心导管检查确诊双主动脉弓。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孤立性双主动脉弓灵敏性高,但对合并心内畸形特别是复杂心内畸形的双主动脉弓易漏诊。详细了解病史,与CTA共同评价大血管及气道情况,有助于提供完整的术前信息。
谭玉玉申俊君庞程程李江林蒋秋平潘微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双主动脉弓血管环
特发性婴儿动脉钙化症二例被引量:2
2014年
例1 女,1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1个月,拒奶、气促伴皮肤花斑半个月”就诊于我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出生胎龄35+4周,纠正胎龄40+6周,因胎膜早破,经剖宫产臀位娩出.出生体重2.4 kg,出生情况可,1 min Apgar评分8分,5 min Apgar评分10分.入院前半个月出现拒奶、气促伴皮肤发花,当地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心力衰竭”,经强心、利尿等处理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母亲曾患妊娠糖尿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梁小碧曾少颖李渝芬潘微张智伟
关键词:APGAR评分钙化症特发性婴儿出生胎龄妊娠糖尿病
小儿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小儿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AIVR)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2002年10月至2011年5月,1179例VSD患儿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行经皮VSD封堵术(室缺封堵组),术后检出AIVR17例。在我院门诊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392例非介入治疗患儿(非介入组)以及在我院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988例(房缺封堵组)作为对照。比较室缺封堵组与对照组间AIVR的检出情况。对室缺封堵组9例患儿进行治疗,并对17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室缺封堵组术后动态心电图AIVR检出率高于非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日常规心电图AIVR检出率高于房缺封堵组(P<0.05)。室缺封堵组所有AIVR患儿封堵术后1个月动态心电图均无AIVR,随访中无不良事件发生,随访心电图无AIVR。结论室缺封堵组封堵术后AIVR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其发生与VSD封堵有关。该病多无自觉症状,预后良好,可能无须治疗。
王树水曾国洪张智伟李渝芬钱明阳李俊杰石继军谢育梅潘微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封堵器心导管术
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评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性质的价值
目的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是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性质的重要手段。伊洛前列素是一种新型的前列环素的衍生物,可用于雾化吸入,在国外已应用于WHO功能分级Ⅲ-Ⅳ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本研究探讨了以雾化吸入伊洛前列...
张旭张智伟钱明阳石继军李俊杰潘微李渝芬
文献传递
儿童期肺动静脉瘘9例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畸形,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形成高流量、低阻力的右向左分流,畸形可发生在肺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不同水平,呈单发性或多发性,如大量的分流可对患儿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谢兆丰张智伟李渝芬钱明阳潘微石继军王树水
关键词:肺动静脉瘘儿童期肺血管畸形右向左分流肺动脉肺静脉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
2005年
王树水张智伟钱明阳王慧深李渝芬庄建李江林潘微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心外科手术CHD
超声心动图对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解剖类型、诊断方法及要点,以及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近5年在我中心确诊为混合型TAPVC的患者,分析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7例混合型TAPVC患者有14例为心上+心内型,3例为心上+心下型。超声心动图发现5例肺静脉回流梗阻,而CT仅发现1例肺静脉回流梗阻。超声心动图准确探查到所有肺静脉回流径路者有7例,准确探查到3条者有4例。结论:混合型TAPVC以心上+心内型最多见。结合超声心动图和多排螺旋CT扫描是术前评估的最佳策略。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显示大部分肺静脉回流径路,对显示肺静脉回流梗阻优于多排螺旋CT。
张旭王树水潘微庄建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肺静脉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
11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残余漏的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um defects,ASD)封堵后残余漏再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12年3月,9例PDA介入手术后残余漏患者,2例ASD介入手术后残余漏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封堵器械的分流,11例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及长期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随访。结果 9例PDA及2例ASD患者中,8例再次置入蘑菇封堵器,3例弹簧圈,术后复查超声6例无残余分流;5例术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3例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消失,2例PDA患者置入弹簧圈后短期溶血,1例经内科治疗后好转,1例行外科急诊手术。结论先天性心脏病PDA、ASD介入治疗后出现残余漏行介入封堵的处理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申俊君张智伟王树水石继军潘微钱明阳李渝芬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
产前诊断与生后治疗一体化模式救治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介绍一体化模式的流程并探讨其对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诊治的影响。方法 2004年8月至2012年3月38例产前诊断的重症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被保留并于出生后得到内、外科治疗,随访6个月至8年。孕妇年龄(25.4±2.2)岁(21~43岁),产前诊断时的孕周为(26.6±2.6)周(22~40周)。结果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诊断与产前诊断符合率为98%。13例动脉导管依赖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新生儿期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38例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期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治疗时间为出生后(14±2.1)d(1~27d)。其中外科手术29例,均为Ⅰ期手术,介入治疗9例。38例接受治疗的患儿存活35例,占92%(35/38),死亡3例,占8%(3/38)。存活患儿中29例心脏结构恢复正常,占76.4%(29/35),6例心脏瓣膜存在轻微改变,占23.3%(6/35)。结论产前诊断、生后治疗一体化模式为重症先天性心脏病争取了诊断、治疗时间,有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式、降低术前、术后死亡率、改善疗效,是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的最佳模式。
潘微张智伟庞程程陈寄梅周成斌庄建何少茹韩凤珍
关键词:产前诊断胎儿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和产后治疗“一体化”模式的探讨
2011年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居广东省出生缺陷首位,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进步,胎儿先心病能够产前诊断;同时小儿心脏外科技术不断提高,复杂先心病能在新生儿期完成手术治疗。本文探讨复杂先心病产前诊断和产后治疗"一体化"模式的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产前诊断及出生的孕产妇11 716人(包括活胎及引产),产前诊断胎儿先心病85例,其中复杂先心病48例,活产17例,有16例在新生儿期接受手术治疗。产前诊断大动脉转位畸形7例,肺动脉闭缩6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1例,法鲁四联症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产前诊断时孕妇平均年龄(29.3±3.0)岁,平均孕龄(28.6±3.6)孕周,妊娠(37.0±1.85)孕周分娩,新生儿体重(2 569±477)g,男13例,女3例。出生后转新生儿科,接受超声心动图复查,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严重缺氧患儿给予保达新,维持经皮氧饱和度在80%以上。完善术前准备,均在体外循环下矫治心脏畸形。结果产前和产后主要心脏超声诊断相符。手术在生后2~27 d进行。除1例急诊手术患儿外,其余术前均无明显缺氧、酸中毒。死亡3例,2例是大动脉转位畸形矫治术后,1例肺动脉闭缩术后;其中2例术后凝血机制紊乱,术后第2天心脏骤停,复苏失败而死亡;另1例急诊手术,术后出现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术后第3天死亡。结论产前诊断和产后治疗"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提高复杂先心病的矫治能力,降低复杂先心病围产期病死率。
韩凤珍周成斌潘微张智伟何少茹陈寄梅庄建
关键词:产前诊断复杂先心病大动脉转位一体化新生儿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