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增富

作品数:33 被引量:22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9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卫星
  • 10篇航天
  • 10篇航天器
  • 6篇热控
  • 5篇热控制
  • 5篇空间站
  • 4篇数学模型
  • 4篇外热流
  • 4篇温度
  • 3篇热设计
  • 3篇红外
  • 2篇地平仪
  • 2篇电连接
  • 2篇电连接器
  • 2篇电路
  • 2篇电路板
  • 2篇一体化
  • 2篇真空试验
  • 2篇热分析
  • 2篇热控制技术

机构

  • 19篇中国空间技术...
  • 11篇北京空间飞行...
  • 8篇中国东方红卫...
  • 4篇同济大学
  • 2篇北京卫星信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运载火箭...
  • 1篇北京卫星环境...

作者

  • 33篇潘增富
  • 8篇翁建华
  • 7篇闵桂荣
  • 6篇付仕明
  • 5篇李劲东
  • 5篇李国强
  • 3篇徐小平
  • 3篇胡金刚
  • 2篇常新亚
  • 2篇丁延卫
  • 2篇姚芳
  • 2篇张立华
  • 2篇李健明
  • 2篇王晓耕
  • 1篇陈传福
  • 1篇武向军
  • 1篇贾宏
  • 1篇习复
  • 1篇刘欣
  • 1篇谭沧海

传媒

  • 12篇中国空间科学...
  • 6篇宇航学报
  • 4篇航天器工程
  • 2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装备指挥技术...
  • 1篇第十届全国热...
  • 1篇航天第十信息...
  • 1篇中国宇航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巴资源一号卫星(FM1)热控分系统在轨飞行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论述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首发卫星(FM1)的热设计概况,根据在轨飞行四年的温度遥测数据,进行了天地数据比对和整星的热控性能分析,并对有效载荷 CCD 相机、磁带机以及电源和姿轨控系统的关键设备(如 Cd-Ni 电池、红外地平仪、陀螺组件等)的控温效果给以了评价,对热控分系统的主要部件(如热迭涂层、多层隔热材料、电加热器等)的热控性能作出了评估。分析表明,热控分系统的设计满足了总体的技术要求,为整星提供了良好的温度环境,同时也为延长卫星寿命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
潘增富
关键词:性能分析在轨飞行热控红外地平仪磁带机
卫星瞬态温度场的计算分析被引量:9
1988年
本文讨论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热设计中的几个典型瞬态溫度问题,采用Stiff稳定的自动积分法,对250阶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在校正迭代计算中配合以稀疏矩阵的技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潘增富马式明
关键词:数学模型同步通信卫星
卫星分舱热真空试验方法被引量:4
2005年
文章论述了“资源一号”卫星第二颗星进行分舱热真空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分舱热真空试验与整星热真空试验的不同点,以及该试验技术的关键和难点;试验结果表明首次分舱热真空试验获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目的;最后讨论了实现分舱热真空试验的基本要求。
潘增富李国强胡金刚
关键词:热真空试验温度航天器分舱
卫星分舱热真空试验方法
文章论述了资源一号卫星第二颗星(FM2)在巴西安间技术研究院(INPE)总装测试大厅(LIT)的空间环境模拟器进行分舱热真空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分舱热真空试验与整星热真空试验的不同点,以及该试验技术的关键和难点.试验结果表...
潘增富李国强胡金刚
关键词:卫星热真空试验空间环境模拟
文献传递
微小卫星热控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介绍了国内外微小卫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针对微小卫星高功率密度和低热惯性给热控设计带来的新问题,讨论了微小卫星的热控制技术,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文章认为,必需尽快研发微机电技术,如何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解决散热问题是微小卫星热控制的关键所在。
潘增富
关键词:微小卫星热控制技术高功率密度微机电技术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热控制技术被引量:6
2002年
论述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热控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试验技术,提出采用分段周期循环法进行整星的瞬态设计分析。介绍了为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而进行的整星瞬态热试验方法。在轨两年多的飞行遥测结果表明,热控分系统方案合理,设计正确,工作稳定,性能良好,大部分仪器的温度控制在17℃~28℃范围内,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
潘增富
关键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热控制热设计热试验
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某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操作,分析了该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了空间站上空气的热湿源,安排了不同乘员的活动程序;根据密封舱内空气热量和质量平衡原理导出了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六种情况下的动态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该分析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如果载荷(特别是湿载荷)能用连续函数的形式来表示可以使分析结果更好;2)在该空间站的温湿度控制中宜采用主动温度控制策略而不是主动湿度控制;3)密封舱内保持相对较高的空气温度有利于保持较低的相对湿度;4)当空间站向对接飞船供应热空气时,可能会使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而导致舱内的水蒸汽发生凝结。
付仕明李劲东潘增富
关键词:温湿度控制空间站
空间站乘员睡眠区二氧化碳聚集现象被引量:11
2007年
为了分析乘员在没有良好通风的压力舱内停留时,呼出CO2的聚集过程并评估其可能导致的医学危害,建立了乘员在特定空间站睡眠舱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乘员在睡眠区的呼吸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模拟.模拟中乘员的CO2呼出浓度和肺通气量根据生理实验随CO2吸入浓度变化.通过模拟给出了睡眠区典型位置处CO2分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提出了无通风条件下乘员在睡眠区停留的最大容许时间,睡眠区CO2浓度监测仪的布置原则和类似情况下为保障乘员生命安全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付仕明徐小平李劲东潘增富
关键词:空间站二氧化碳计算流体动力学
载人航天器舱内气压下降时的空气强制对流换热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在载人航天器的热控制中评估舱内气压下降对空气强制对流换热能力的影响,分析了空气流动参数和物性参数随舱内气压的变化规律,指出了已有的经验关联式中压力和换热系数的关系,并用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强制对流的换热能力随舱内气压的下降而下降,当气压低于3.04×104Pa后,空气强制对流对设备散热的贡献已经非常有限。
付仕明潘增富
关键词:对流传热热控制载人航天器
空间站热收集方式的气压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热管理系统是保障空间站正常运行的关键系统,其热量收集通常涉及多种传热方式。空间站舱内气压下降将削弱空气的对流换热能力,从而造成热收集方式的气压适应性差异。分析了这种差异及其对空间站热管理的影响。设计了两种针对密封舱的热量收集方式,第一种单纯用空气强制对流,第二种通过在密封舱内加装冷板,同时采用强制对流、导热和辐射进行热量收集。首先利用简化的密封舱换热模型给出了描述两种热量收集方式气压适应性的分析解,然后利用集成全局热数学模型分析给出了热管理系统采用这两种热量收集方式时压力下降对空间站温度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管理系统以空气对流为主进行热量收集时,气压下降可能导致舱内温度大幅升高;当同时采用导热、辐射及对流等多种途径收集热量时,热管理系统的气压适应性较强,有利于空间站的稳定运行。
付仕明潘增富
关键词:空间站热管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