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宗苹
-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侧脑室内微量注射毒扁豆碱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
- 1993年
- 用定点记录胃运动法,观察脑室注射(icv)毒扁豆碱(PHY)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icv PHY可使胃运动出现增频期、增幅(张力)期、抑制期和恢复期,预先icv阿托品或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可完全阻断以上效应;将动物利血平化或icv心得安均明显减弱胃张力并取消抑制相;icv哌唑嗪或育亨宾对其无影响。提示:中枢内源性乙酰胆碱增强胃运动频率和张力是通过M受体并经迷走神经传出实现的;抑制相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和中枢β受体有极密切的关系。
- 黄碧兰卢刚涂宗苹
- 关键词:毒扁豆碱利血平胃运动注射
- 脑室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对电针镇痛及脑内CAM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 1990年
- 我们曾报道,脑室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能对抗电针(EA)和吗啡的镇痛效应,,其机理不清楚。有资料表明,TRH对抗戊巴比妥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影响神经细胞内cAMP实现的。
- 张自东涂宗苹朱梓香
- 关键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电针
- 电针“内关”穴抗过敏性休克作用与脑内催产素含量的关系被引量:17
- 2001年
- 本实验在 67只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上 ,观察不同强度或频率电针“内关”穴对过敏性休克豚鼠低血压反应的影响 ,并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垂体前后叶催产素 (OT)的含量 ,试图初步探讨电针“内关”穴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机理。结果提示 ,电针“内关”穴有明显而快速的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电针频率相同时 ,高强度电针“内关”穴的升压效应比低强度的好 ;电针强度不变时 ,高频电针“内关”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显著优于低频者。电针“内关”穴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均有OT介导。高强度电针时OT似乎是通过促进垂体前叶ACTH等激素释放实现的 ;而高频电针的升压效应可能是促进了下丘脑OT的释放所致。
- 夏保芦程标涂宗苹
- 关键词:电针过敏性休克平均动脉压催产素内关穴
- 电针“人中”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及与脑内神经降压肽含量的关系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 观察电针“人中”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及与脑内神经降压肽含量的关系,探讨电针“人中”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76只成年健康豚鼠,制成过敏性休克模型,以平均动脉压(MAP)为指标,观察同强度(电压3V)不同频率(4~16、30~40、80~100Hz)电针“人中”穴对过敏性休克低血压反应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脑区内神经降压肽(neurotensin,NT)的含量。结果 ①不同频率分别电针“人中”穴的升压效应均显著高于各自的非穴位电针对照组(P〈0.05,P〈0.01);不同频率分别电针“人中”穴的三组之间以及非穴位电针三组之间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组与过敏性休克组下丘脑、延髓、腺垂体、神经垂体中NT含量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过敏性休克加不同频率电针“人中”穴各组的下丘脑、延髓、腺垂体、神经垂体中N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纯休克组(P〈0.05,P〈0.01)。过敏性休克加不同频率电针“人中”穴三组间各脑区内NT含量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电针“人中”穴对过敏性休克时的低血压反应确有迅速而良好的改善作用。②NT可能参与电针“人中”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
- 骆红艳涂宗苹唐明任虹
- 关键词:电针过敏性休克神经降压肽
- 大鼠单侧隔区内微量注入TRH、吗啡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 1989年
- 本文观察隔内TRH受俸在镇痛和电针(EA)镇痛中的作用。58只S.D大鼠于双侧隔区埋置导管供微量注射,注射速度1微升/2分钟。EA用2~15赫、2伏电脉冲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10分钟。用辐射热-甩尾法测痛,每5分测一次,共测50分钟。结果如下:
- 涂宗苹张自东朱梓香
- 关键词:TRH电针镇痛单侧痛阈吗啡注射速度
- 脑室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对电针镇痛及脑内cAMP含量的影响
- 1989年
- 本实验试图探索TRH抗针刺镇痛(EA)作用是否与脑内cAMP有关。
- 张自东涂宗苹朱梓香
- 关键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CAMP含量电针镇痛脑室注射脑内TRH
- 大鼠单侧隔核内微量注入TRH或吗啡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被引量:5
- 1990年
- 我组曾报道脑室注入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能对抗电针镇痛,其作用机理不清。隔核与脑室紧密相邻又是前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与其他边缘系统和脑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 涂宗苹张自东朱梓香
- 关键词:隔核TRH吗啡电针痛阈
- 伏核注射加压素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 1994年
- 实验用大白鼠77只,以辐射甩尾法浊测定大鼠痛阈为指标,观察伏核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和抗AVP血清(AAVPS)对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注射AVP1.5μl(0.015单位)后20-50min,大鼠痛阈明显升高.由注药前的4.8±0.16分别升到5.8±0.32,6.19±0.28.6.8±0.41和6.9±0.34.与流向生理盐水(NS)组的痛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1).伏核注射AVP10min后电针30min.痛阈由4.9±0.27升高到8.36±1.52.9.93±1.27.10.93±1.14,与生理盐水电针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AVP还可延长电针的后效.注射AAVPS后,电针效应明显低于流向免血清(NRS)组.AAVPS降低电针效应与电针的频率有关,对低颇(2HZ).变频(4-16HZ)效果最佳,对高频无明显作用.
- 黄碧兰涂宗苹
- 关键词:电针镇痛精氨酸加压素痛阈
- 纳洛酮对伏核注射加压素增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 1994年
- 以辐射热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支物的痛阈,伏核注射加压素(AVP)后,大鼠痛阈升高25.7±2.8%-47.2%±5.37%,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痛阈提高67.0±6.1%-118.8±13.8%。伏核预先注射纳洛酮,可明显减弱AVP的镇痛和增强低频,变频电针镇痛作用,对AVP增强高频电针镇痛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AVP参与痛觉过程,并在电针镇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部分是由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中介的。
- 黄碧兰涂宗苹
- 关键词:纳洛酮加压素电针镇痛内源性阿片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