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源
  • 6篇食源性
  • 5篇食品
  • 4篇食源性致病菌
  • 3篇市售
  • 3篇市售食品
  • 3篇流感
  • 2篇疫情
  • 2篇源性疾病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死亡率
  • 2篇死因
  • 2篇流感疫情
  • 2篇流行病
  • 2篇监测分析
  • 2篇病原学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动态监测

机构

  • 13篇宜昌市疾病预...
  • 2篇三峡大学

作者

  • 14篇汪艳平
  • 5篇余枫华
  • 5篇余云芳
  • 5篇黄家兵
  • 4篇吴谨呈
  • 4篇司徒谊萍
  • 3篇程德明
  • 3篇周红雨
  • 3篇李清元
  • 2篇万正杨
  • 2篇吴婵
  • 2篇马静
  • 2篇马蓓蓓
  • 2篇梅红
  • 2篇涂玉梅
  • 2篇张娅琳
  • 2篇王蕾
  • 2篇苏拥军
  • 1篇程绪芳
  • 1篇阎江虹

传媒

  • 6篇公共卫生与预...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应用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2015年宜昌市流感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宜昌市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流感大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宜昌市流感监测数据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度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34 064例,其就诊人数占门诊总病例数的2.24%。其中2014年以25~岁年龄组和15~岁年龄组为主,其他各年份都以0~岁年龄组和25~岁年龄组为主,60岁以上组为历年比例最小。共采集检测ILI病例鼻咽拭子标本4 627份,分离流感毒株433株,毒株分离阳性率为9.36%,以季节性H3N2型(181株,41.80%)和甲型H1N1型(129株,29.79%)为主,其次为乙型Yamagata(68株,15.70%)和Victoria(56株,12.93%)。各年度流行优势株不同,2011年以Victoria为主,伴随新甲流和季节性H3N2,2012和2013年以新甲流为主,伴随Victoria和季节性H3N2,2014年转为季节性H3N2为主,伴随Yamagata和新甲流,2015年同时流行Yamagata和季节性H3N2型。2011和2015年各报告1起流感爆发疫情,其余3年每年均有3~4起流感爆发疫情,小学是最主要的报告单位,其次有2起是戒毒所和看守所,一起是家庭聚集性疫情。结论 2011—2015年宜昌市ILI就诊比例逐年增长且呈线性趋势,5年平均增长率为16.56%。ILI人群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和25~59岁年龄段为主,流感病毒流行型别主要为季节性H3N2、新甲流和乙型,季节性H1N1完全消失被新甲流代替,每2年左右更换优势型别,上一季的优势毒株流行趋势逐渐减弱,在下一季被另一种型别毒株取代。中小学是流感爆发疫情的主要报告单位,其次是看守所或戒毒所。
余云芳张谨马静余枫华张娅琳李清元汪艳平
关键词:流感流行病病原学监测
2006年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宜昌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7大类10个食品品种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60%和37.5%。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只分离出了沙门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沙门菌、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然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
黄家兵汪艳平司徒谊萍余枫华吴谨呈周红雨程德明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宜昌市食品化学污染物及食源性致病菌动态监测与分析
马蓓蓓陈萍周红雨徐勇黄家兵程德明阎江虹程绪芳万正杨汪艳平司徒谊萍余云芳
该项目首次连续4年全面分析了20类食品,农药残留类、重金属、色素、防腐剂、甜味剂、过氧化苯甲酰、二氧化硫残留、甲醛、亚硝酸盐、甲醇及杂醇油等10大类食品化学污染物水平。所有检测指标全部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检测结果国际互认...
关键词:
关键词:食品化学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
急性脑膜炎和脑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马蓓蓓马静余枫华杨红梅田滔滔刘军涂玉梅王蕾吕静邹文菁佟荟汪艳平张娅琳阮冈余云芳吴谨呈李清元汪群
课题来源:自立项目。背景:急性脑膜炎和脑炎是全球以及中国引起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为主要症状,病程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但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给社会稳...
关键词:
关键词:脑炎病原学流行病学
2006-2011年宜昌市医疗机构戊二醛有效含量监测结果被引量:1
2012年
目前内窥镜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对消毒灭菌要求亦愈来愈高。现代内窥镜的很多种部件不耐高温而怕腐蚀,所以,大多内窥镜都用戊二醛进行消毒或灭菌。戊二醛的有效含量直接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并且其对人体具有潜在的毒性、对皮肤黏膜具有刺激性,如果管理使用不合理,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引发医院感染。本文对2006年8月-2011年12月宜昌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戊二醛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杨财平万正杨汪艳平梅红
关键词:戊二醛
宜昌市伍家岗区2006-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宜昌市伍家岗区居民2002-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及人口统计方法对2006-2010年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昌市伍家岗区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208.59/10万,居全死因第l位,男性标化死亡率为299.18/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126.43/10万,男女死亡率比为2.37。恶性肿瘤排名前5位是肺癌、肝癌、结肠癌、胃癌、食管癌。不同类别恶性肿瘤变化趋势不同,结肠癌呈上升趋势,而肺癌、肝癌等死亡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0~4岁组白血病为唯一恶性肿瘤死因,其他年龄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强恶性肿瘤综合防治力度。
吴婵汪艳平苏拥军
关键词:死因监测恶性肿瘤死亡率
宜昌市2002年~2005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为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2002年开始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湖北省的一个二级监测点参加了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对宜昌市的市售食品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法:2002~2005年按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提供的检测方法和湖北省下达的监测任务监测,监测的项目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4年共监测样品249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8株,各类样品总的检出率按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样品计检出率达到了16.87%,按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株数计检出率达到了19.28%。结论:宜昌市的监测结果与湖北省的基本一致,以生肉类样品污染最严重,沙门菌是主要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
周红雨黄家兵汪艳平司徒谊萍孙凤英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
宜昌市连续多起B型流感疫情病毒基因特性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2017年宜昌市流感疫情中BY流感毒株的HA和NA基因特性,了解其与WHO推荐的系参考株、疫苗株和当地代表株的匹配情况。方法对流感疫情病例标本中分离得到的7株BY型流感毒株的HA和NA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Mega 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7例疫情毒株均为BY系的HA蛋白的3分枝,相互间HA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达98.9%和99.3%;与WHO疫苗株B/PHUKET/3073/2013比较,进化距离接近,没有发现氨基酸序列的丢失与插入,HA基因有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化,NA基因有11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化。结论引起流感疫情的毒株目前变异不明显,与WHO疫苗株匹配,应加强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开展连续流感分子生物学监测,及时分析病毒基因特性,对流感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余枫华汪艳平余云芳王蕾李清元吴谨呈刘建华
关键词:B型流感病毒HA基因NA基因
宜昌市2006年流感疫情动态监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调查宜昌市流感活动状况及流行动态变化规律和每年的流行株及其构成。方法:在哨点医院和流感爆发疫情事件中,采用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宜昌市4月份与7月份为流感样病例人数高峰。两起流感爆发流行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全部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在调查和监测中分离的流感病毒以B型及H1型为主,宜昌市健康人群流感病毒的抗体阳性率为56%。结论:宜昌市流感高峰在4月份与7月份,流行的病毒株以B型及H1型为主,健康人群免疫水平不高。
黄家兵余枫华汪艳平杨春秀涂玉梅杨绍金程德明韩福郎余云芳
关键词:流感动态监测
基于GIS技术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污染健康风险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索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及疾病监测预警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监测100个有代表性的农村水厂水源水样微生物污染状况,利用健康管理大数据分析平台获取水质监测、法定肠道传染病和感染性腹泻病例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可视化处理,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的监测预警和地图展示。结果河水(水源水)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检出值呈显著正相关(r=0.850、0.566,P<0.01),大肠菌群与大肠埃希菌检出值呈显著正相关(r=0.501,P<0.01),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检出值呈明显相关性(r=0.632,P<0.05)。应用GIS技术将农村水源、水厂、供水区域范围、覆盖人群、疾病、水质监测等数据整合与可视化处理,绘制出农村饮水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展示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对水质监测和病例聚集情况可直观展示和智能预警。结论河水可采用大肠埃希菌作为沙门菌的指示菌,基于GIS技术的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污染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可作为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处置的重要技术支撑。
杨勇汪艳平明小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微生物污染监测预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