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水稻
  • 6篇氮素
  • 5篇施氮
  • 5篇微生物
  • 4篇根际
  • 3篇稻根
  • 3篇稻田
  • 3篇生态效应
  • 3篇生物生态
  • 3篇水稻根
  • 3篇水稻根际
  • 3篇微生物生态效...
  • 3篇分次施氮
  • 2篇土壤
  • 2篇根际微生物
  • 2篇茶园
  • 1篇单季稻
  • 1篇氮量
  • 1篇氮水平
  • 1篇氮素变化

机构

  • 12篇浙江大学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12篇汪华
  • 8篇杨京平
  • 4篇徐伟
  • 3篇马维娜
  • 1篇王米
  • 1篇姜继萍
  • 1篇赵杏
  • 1篇李金文
  • 1篇金洁
  • 1篇费频频
  • 1篇杨少慧
  • 1篇蔡晓红

传媒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次施氮对单季稻氮素利用率及生态经济适宜施氮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2004年至2005年在浙北富阳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分次施氮对单季稻氮素利用率及稻田生态经济适宜施氮量的影响.在单季稻不同生育期内,测定水稻植株叶、茎、穗、根全氮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的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与低施氮水平相比,高施氮水平对水稻增产和对氮肥吸收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反而向环境中输入较多的氮素;2年的试验表明,应调整返青期、分蘖期和孕穗期施氮比例,实现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浙北富阳高肥力稻田中施氮水平需兼顾水稻生产、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其适宜施氮量为195~232kg·hm-2.
王米杨京平徐伟汪华孙军华
关键词:单季稻氮素利用率施氮量
不同水分模式分次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研究了3种水分模式(干旱交替型,浅水层连续灌溉型和控水模式)及分次施氮条件下,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不仅仅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影响,还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交叉影响.氮素因子一般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就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有显著影响,到孕穗期,水分条件开始起作用,在成熟后期,水稻不仅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水分条件和施氮的交叉作用影响.这说明在分次施氮的施肥模式下,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保持一定的持续作用,而水分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起作用.同时在水稻生长周期内的各个时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根际土壤酶等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马维娜杨京平汪华
关键词:分次施氮水稻根际微生物生态效应
电磁高频快速估算系统
电磁散射是雷达目标特征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降低雷达散射是飞行器设计所追求的要点.采用计算机仿真计算是当前获取目标模型散射信息的主要方式.大电尺寸复杂目标的电磁计算存在数据存储量及计算量巨大的情况,使用高频估算方法可以明显...
汪华
关键词:电磁散射计算物理光学图形硬件
文献传递
高肥力稻田不同施氮水平对稻田系统氮通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植株的氮通量变化,并应用差减法计算排入环境中的氮通量,植株氮通量与排入环境氮通量与施氮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叶和茎中氮通量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前几周,然后降低,在孕穗期后呈负值.穗氮通量在孕穗期以后呈正值,穗成熟后趋于零.叶和茎的氮通量与施氮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穗在施肥量超过150 kg·hm-2后,不同氮处理水平间氮通量相差不大,穗氮通量与施氮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排入环境的氮通量由于大量施加基肥氮而在返青期值很高,而且与施氮水平呈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减少基肥氮增加分蘖肥对环境有利.从植物吸氮来说,过高的氮肥并不能提高穗吸氮速率,说明过量施用氮肥是不可取的.
徐伟杨京平汪华孙军华施宏鑫
关键词:水稻植株
不同氮素用量对高肥力稻田水稻—土壤—水体氮素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被引量:60
2006年
研究了分次施氮条件下不同氮紊用量对高肥力稻田水稻-土壤-水体含氮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与植物吸氮置、土壤含氮量以及田面水、渗漏水全氮含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总的来说,氮素利用率不高,有70%~80%左右的化肥氮排入到环境中,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在移栽期时,氮紊损失严重。土壤古氮量在水稻生长的前3个时期变化不大,但最终土壤氮素效应明显,低于150kg/hm^2的施氮量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同时用差值法估算出化肥氮对土壤氮的贡献量占化肥氮排入环境量的比例为30%~40%。田面水全氮浓度在每次施肥后第一天达到高峰.一周后全氮浓度显著下降,从环境角度,施肥后一周内是防止田面水氮素流失的主要时期。通过差值法估算的渗漏水中氮含量占化肥氮排入环境氮的比例很小,说明化肥氮当季渗漏淋失的较小。但从总量上却不可忽视,特别是施氮量大于225kg/hm^2时,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汪华杨京平金洁孙军华
关键词:氮素水稻土壤水体环境影响
分次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研究了分次施氮条件,施氮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不仅仅受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水稻生长状态的影响。一般来说,水稻生长旺盛的时候,水稻根系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竞争营养元素,导致水稻根际微生物活性的下降。在水稻生长周期内,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根际土壤酶等变化不一致。分次施氮条件下,施氮对根际微生物生物量C、磷酸酶、脲酶、总蛋白和总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水稻生长的后期,4次施氮全部完成后,施氮与不施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汪华杨京平徐伟马维娜
关键词:氮素水稻根际微生物生态效应
国网规范用电现场服务与管理系统
汪华
关键词:负荷管理系统负荷预测有序用电遥控跳闸
南方丘陵茶园集水区稻田排水沟渠底泥磷的吸附特性
2015年
以南方丘陵茶园集水区水塘和稻田排水沟渠为研究对象,探讨沿着排水方向,沟渠底泥属性及磷吸附特性的变化。从靠近水塘一端开始取样,每隔100 m取混合样作为样品,分别标记为渠1、渠2、渠3、渠4。结果表明:从渠1到渠4,底泥总磷(total phosphorus,TP)、草酸提取态的活性铁(oxalate-extractable ferric iron,Feox)、活性铝(Alox)和活性磷(Pox)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底泥磷含量与相关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表明:底泥TP及Pox含量与Alox及总有机质(total organic matters,TOM)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Olsen-P)含量主要受TOM的影响。朗格缪尔(Langmuir)和弗罗因德利奇(Freudlich)拟合方程参数表明,底泥最大磷吸附量(Smax)在646.62~754.17 mg/kg之间,Freudlich方程吸附能参数(Kf)范围为271.81~338.74 L/kg。渠4底泥的〖Kf和Smax最大,分别为338.74 L/kg和754.17 mg/kg,对磷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强。底泥磷释放风险低,零平衡磷质量浓度(zero 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EPC0)在0.000~0.004 mg/L范围内,磷饱和度(degree of phosphorus saturation,DPSox)范围为1.50%~2.69%;且沟渠底泥在等温吸附实验中对磷的吸附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彼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茶园集水区的稻田排水沟渠能够承担起削减排水中磷的功能,没有改造的必要性,但具有改造成生态沟渠的条件。
杨少慧杨京平汪华赵杏
关键词:稻田排水沟渠底泥磷吸附
氮素、品种及光照对水稻冠层叶片SPAD读数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借助SPAD计可以确定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氮肥施用量,但该方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氮素水平、品种、光照条件对水稻冠层叶片SPAD读数的影响。发现水稻冠层叶片SPAD读数,在水稻生长周期内具有规律性的动态变化,经历3个"上升—下降"阶段,且受到水稻品种、氮素用量的影响。随着水稻冠层叶片年龄增加,上下叶位之间的SPAD读数差异扩大,第一叶位叶片和其他叶位叶片SPAD读数差异最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上下叶位SPAD差值减少。水稻叶片SPAD读数对于光照的响应,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因此,在应用SPAD计诊断氮肥施用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针对水稻生长的生理周期采用不同的SPAD阈值,来指导氮肥的施用,此外,可以利用水稻上下叶位叶片SPAD读数差异来指导氮肥施用。
汪华李金文姜继萍费频频杨京平
关键词:水稻冠层叶片影响因素
稻田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水分、氮素影响效应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结合大田3种氮素水平试验及网室3种施氮水平(不施氮、中氮、高氮)和3种水分模式(控水模式、干湿交替模式、浅水层连续灌溉模式)盆栽试验,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氮素及水分状况对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并运用统计分析手段,在水稻生长关键期(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进行氮素、水分因子和水、氮互作对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效应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不仅受到水分状况和施氮的影响,还受到水分和施氮因素的交叉互作效应影响.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基本上都在移栽期达最大值,成熟期最小,而移栽期与分蘖期之间变化不大.同一时期,施氮会影响水稻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顺序为:高氮>中氮>不施氮,大田微生物量碳最大值为4.743 mg?kg-1.3种水分模式下,浅水层连续灌溉模式下的微生物量碳普遍最小,控水模式和干湿交替模式下微生物量碳最大可达到3.500 mg?kg-1左右.水分和氮素互作因子在灌浆期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影响最为显著,这一时期3种水分模式及3种氮素水平影响下的根际微生物碳之间差异最显著.研究表明稻田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可以作为根际生态功能指标并具有代表性.
蔡晓红杨京平马维娜汪华徐伟
关键词:水稻氮素根际微生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