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秦雯

作品数:21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血管
  • 10篇动脉
  • 9篇模拟失重
  • 7篇P物质
  • 4篇血管活性
  • 4篇相关肽
  • 4篇模拟失重大鼠
  • 4篇脑底动脉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相关肽
  • 4篇降钙素
  • 4篇降钙素基因
  • 4篇降钙素基因相...
  • 4篇降钙素基因相...
  • 4篇钙素基因相关...
  • 3篇动脉血
  • 3篇动脉血管
  • 3篇悬吊大鼠
  • 3篇血管活性肠肽
  • 3篇血压

机构

  • 2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1篇毛秦雯
  • 10篇苏慧慈
  • 10篇张立藩
  • 8篇马进
  • 5篇张远强
  • 3篇黄威权
  • 2篇余志斌
  • 1篇刘春
  • 1篇张乐宁

传媒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 4篇中华航空航天...
  • 3篇解剖学报
  • 3篇航天医学与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尾部悬吊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几何形状与排列的变化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几何形状与排列的影响。方法采用enface小皮贴片技术观察了尾部悬吊4周(SUS-4)、悬吊4周后恢复1周(REC-1)及对照(CON)大鼠后肢和头颈部动脉血管内皮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股动脉:与CON比较,SUS-4组内皮细胞的平均长度(L)降低10%(P<0.01),平均宽度(W)增大45%(P<0.01),平均宽/长之比(W/L)增大65%(P<0.01),细胞更趋于圆形,内皮细胞的数目(N)无明显改变(P>0.05);REC-1组L、W、W/L已基本恢复。颈总动脉:其变化趋势与股动脉相反。与CON比较,SUS-4组内皮细胞的L增加10%(P<0.05),W降低24%(P<0.01),平均宽/长之比减小31%(P<0.01),细胞更趋于梭形,N变化不明显(P>0.05);REC-1组L、W、W/L已基本恢复。结论上述内皮细胞这些变化进一步表明,模拟失重大鼠头颈部的血流量增大,而后肢的血流量降低。
毛秦雯张立藩马进
关键词:模拟失重动脉血管内皮
用放免测定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上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被引量:3
1996年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观察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底动脉上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HR各主要脑底动脉SP的含量在2.60~3.51pg/mg之间.大脑前动脉(ACA)SP的含量SHR比对照京都Wistar(WKY)大鼠小,在其它脑底动脉上SP的含量SHR和WKY大鼠无差异.SHR各主要脑底动脉上的VIP含量在2.30~2.55pg/mg之间,和WKY大鼠均无明显差异.同时对SHR脑底动脉上肽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毛秦雯苏慧慈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高血压放射免疫法
模拟失重大鼠后肢动脉血管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变化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以尾部悬吊4周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影响,探讨模拟失重是否可引起动脉血管神经支配发生可塑性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对照(CON)、尾部悬吊4周(SUS-4)和恢复1周(REC-1)大鼠后肢动脉血管周围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变化。结果胫前动脉:SUS-4组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密度较CON组显著降低(P<0.01);在REC-1组则提高(P<0.05)。股四头肌内小动脉: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密度无明显改变(P>0.05),但纤维变得更纤细,染色更浅淡;在REC-1组,神经纤维的密度较CON组升高1倍(P<0.01),且纤维粗,染色深,膨体更清晰。结论模拟失重4周可引起大鼠后肢动脉血管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处于低下状态,恢复1周后则处于增强状态。以上表明血管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对模拟失重下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颇为敏感,并能很快发生可塑性变化。
毛秦雯张立藩马进
关键词:肾上腺素能神经小动脉模拟失重
大鼠习瓣膜含神经肽Y血管性肠肽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的分布及年龄变化被引量:6
1994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增强技术,研究了1月、8月和18月龄大鼠心瓣膜中NPY、VIP、CGRP和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显示,以上4种含肽神经纤维在8月龄大鼠房室瓣上均有分布,密度顺序为NPY>CGRP>VIP和SP,含VIP和SP神经纤维的密度相近。三尖瓣中含NPY和SP神经纤维的密度大于二尖瓣,含VIP和CGRP神经纤维的密度与二尖瓣的相近。瓣膜中的含肽神经纤维可从瓣膜附着处的心壁及乳头肌内的神经两个方向延伸而来。主动脉和肺动脉瓣内仅发现有NPY神经。随大鼠年龄增长,房室瓣中含NPY神经的密度有增加趋势。含CGRP、VIP、SP神经在1月龄大鼠房室瓣上的密度为零,在8月和18月储时的密度与1月龄时的差异非常显著,8月和18月龄时的密度间无明显差异。1月龄和18月龄大鼠的主动脉和肺动脉瓣上,未见到4种含肽神经。我们的结果为心瓣膜的神经支配提供了新的资料,但这些含肽神经在心瓣膜的作用尚待探讨。
毛秦雯苏慧慈张远强黄威权
关键词:神经分布肽能神经
大鼠脑血管表面神经纤维的立体形态观察
1993年
作者应用扫描电镜技术结合免疫组化(ABC)方法,观察了大鼠脑血管表面神经纤维的立体形态.结果表明,大鼠脑底动脉表面的神经依存在形式可分为神经丛和单根神经.神经丛多存在于脑底动脉环吻侧.单根神经可出现于脑底动脉各处,依形态又可将它们分为粗神经和细神经.粗神经表面较光滑,常沿血管纵轴走行;细神经为串珠样,走行不规则.在筛内动脉表面常发现有含P物质神经纤维分布,它位于表面光滑的粗神经内.在脑底动脉环吻侧可见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纤维存在于血管表面,它们多位于细神经内.含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神经纤维在脑血管表面未见到.
毛秦雯苏慧慈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
成年大鼠脑底动脉环含NPY、VIP、SP和CGRP神经的分布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含NPY、VIP、SP、CGRP神经在成年大鼠完整脑底动脉环的分布,并在免疫组化染色标本上,将神经依其走行分为三种类型,采用交点计数法,分别计数各类纤维的密度,定量分析动脉环各段血管上的四种含肽神经。结果表明,1.在成年大鼠脑底动脉环上,四种含肽神经的密度大小次序是含NPY、VIP、CGRP、SP神经;四种含肽神经在动脉环吻侧的密度大于尾侧。2.在Ⅰ、Ⅱ类纤维,四种含肽神经的密度差异在动脉环多数血管段上不明显;在Ⅲ类纤维,含NPY和VIP、含CGRP和SP神经的密度接近,含NPY和VIP神经的密度明显大于含CGRP和SP神经。3.在多数血管段上,含NPY和含VIP神经的Ⅰ类纤维的密度和Ⅱ类纤维接近,Ⅲ类纤维的密度在动脉环吻侧大于Ⅰ、Ⅱ类纤维,向尾侧逐渐和它们接近。各段血管上,含SP和CGRP神经的Ⅲ类纤维的密度较Ⅰ、Ⅱ类纤维小,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的密度接近。4.含NPY、VIP神经Ⅰ、Ⅱ类纤维在动脉环吻侧的密度和尾侧接近,Ⅲ类纤维的密度从吻侧到尾侧逐渐降低。含SP和CGRP神经三种类型纤维在吻侧的密度均高于尾侧。5.在大脑中动脉延伸过程中,含NPY和含VIP神经的密度下降,尤以Ⅲ类纤维密度降低明显。含SP和CGRP神经仅少量分布于MCA近侧段。
毛秦雯苏慧慈张远强
关键词:P物质
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小动脉网各级血管内径的变化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是否可引起后肢肌肉小动脉网各级血管内径发生改变及其可逆性。方法采用墨汁灌注法观察尾部悬吊4wk(SUS4),悬吊4wk后恢复1wk(REC1)、恢复5wk(REC5),以及对照(CON)大鼠比目鱼肌小动脉网各级血管内径的变化。结果在SUS4组,比目鱼肌的营养动脉、弓状小动脉及V、I级横行小动脉的内径,较CON组分别减小了31%、29%、28%及41%(均为P<0.01);在REC1组,仅有部分恢复但仍普遍低于CON组(P<0.05,P<0.01);在REC5组,除I级横行小动脉外,其余各级小动脉的内径均已恢复。结论4wk模拟失重大鼠后肢肌肉小动脉可能发生萎缩性变化。
毛秦雯张立藩马进
关键词:模拟失重小动脉内径变化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含神经肽Y、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P物质神经的变化被引量:7
1996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含NPY、含CGRP和含SP神经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的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用的京都Wistar大鼠相比,含NPY神经在脑底动脉环吻侧的密度略低,而尾侧略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含NPY神经纵行纤维密度比对照大鼠低,而环行纤维密度比对照大鼠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底动脉含SP和含CGRP神经的密度均比对照大鼠低.本文对上述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毛秦雯苏慧慈
关键词:高血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
尾部悬吊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的分化性结构重塑变化及其可逆性被引量:22
1999年
目的阐明模拟失重下,不同部位动脉血管的结构是否会发生不同性质的重塑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可逆。方法用vanGiesonOrcein染色法观察了尾部悬吊4wk(SUS4)、悬吊4wk后恢复1wk(REC1)、及对照(CON)大鼠后肢和头颈部动脉血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股动脉及胫前动脉:与CON比较,SUS4组的内径(d)与中膜面积(A)均显著减小(P<0.05,P<0.01);REC1组的d与A尚未完全恢复,但差别已不显著。位于头颈部的颈总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变化恰相反:与CON相比,SUS4组的d与A均显著增大(P<0.05,P<0.01);REC1组的d与A尚未完全恢复。结论模拟失重下,后身的动脉血管可发生萎缩性变化,而在头颈部则为肥厚性变化;解除模拟失重1wk后仅见部分恢复,提示此种变化是可逆的。
毛秦雯张立藩马进
关键词:模拟失重动脉
大鼠脑血管含神经肽Y、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P物质神经的年龄变化被引量:9
1995年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含神经肽Y(NPY)、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P物质(SP)神经在大鼠完整脑底动脉环分布的年龄变化,结果表明在2周、2月、8月龄大鼠脑底动脉上含NPY神经的密度依次降低;含CGRP和含SP神经的密度依次升高.至18月龄,含NPY神经的密度和8月龄时的接近,而含SP和含CGRP神经的密度比8月龄时明显降低.大鼠脑血管含肽神经支配的这种增龄变化表现出有利于脑血管扩张的趋势,它可能是脑血管硬化导致脑血流量下降的一种代偿机制。
毛秦雯苏慧慈
关键词:脑血管神经纤维CGRPP物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