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德广
- 作品数:29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辽西区早期铜器及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辽西区早期铜器起始于红山文化,到夏家店下层文化进入了以冶铸青铜为主的成熟期。所见铜器类型丰富,矿物来源以就地取材为主,冶铸技术已经进步到了使用合范铸造铜器的历史阶段。该区早期铜器是在本地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吸收西北乃至欧亚大草原早期青铜文化以及中原夏、早商青铜文化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 曾祥江毕德广
- 关键词:铜器青铜文化
- 延庆古崖居遗址的年代与族属被引量:3
- 2017年
- 延庆县古崖居遗址为人工开凿于山崖之上的洞窟遗址。有学者认为古崖居属于契丹燕王家族墓地,也有学者认为属于西奚人的居住址。从目前的发现来看,将其族属定为西奚是可信的,但以往的相关研究和考证的方法值得商榷。本文依据遗存自身的时代与文化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试做更深入的探讨。
- 毕德广王策
- 关键词:古崖居洞室火炕
- 北朝时期库莫奚居地变迁考被引量:3
- 2014年
- 库莫奚是中国古代北方有影响的部族,在辽西地区生活近千年,为辽西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北魏初,奚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驻牧在西拉木伦河中上游一带。从北魏中期起,奚人开始南移,其生活区域由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扩展至老哈河上游,基本上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辖境相当。大致在同一时期,部分奚人开始西迁。这部分奚人主要活动在太行山北麓、桑干河下游一带。
- 毕德广
- 关键词:南移西迁
- 辽南地区文化遗产的踏查与保护初论
- 地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主要指大连市及其所辖旅顺、金州、普兰店、瓦房店、庄河、长海等地区.广义上还包括营口市、鞍山市的海城与岫岩县全境和丹东市的西南部,即辽河口与鸭绿江口联线以南的地区,与辽东半岛的地理范围大致相同....
- 徐昭峰毕德广
- 关键词: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 以“物”见“文”:沈从文文物研究的成就和意义
- 叙述和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学术史,都不能忽视了沈从文的存在。他既是一位新文学大师,又是一位特色独具的文物家、史学家。他的学术研究成就同他的文学创作成就一样值得珍惜、重视.惜乎当代学术界知音难觅,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遂被...
- 毕德广
- 关键词:文物研究治学方法
- 文献传递
- 两蕃认同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 2023年
- 在唐代,两蕃被用以指代两个关系密切的民族,有西北两蕃、辽东两蕃和辽西两蕃之分。但通常情况下,两蕃专指生活在辽西地区的奚与契丹。“两蕃”一词在实质上代表着奚与契丹不断融合,并趋于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奚与契丹在民族共同体发展上经历了由合而分到再合的曲折过程。在该过程中,二者历经了三次族属认同的调整。每次族属认同调整都与其民族共同体发展密切相关。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需要二者适时地调整族属认同感,而族属认同又制约了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方向,尤其是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祖系炎黄”的认同构建,对于两蕃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影响巨大。
- 毕德广
- 关键词:两蕃中华民族
- 以“物”见“文”——沈从文文物研究的成就和旨趣初探被引量:3
- 2011年
- 作家沈从文名扬世界,史家沈从文却仍少有知音。学界在推崇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同时,对其研究旨趣和方法却不太关心。至于作家沈从文和史家沈从文之间内在的脉络关联,则无论文学界还是史学界都还没有认真寻觅分析,多半都简单地将其断为两截。当作家沈从文早已从寂寞中走出,成今日文学史中一颗耀眼的星辰时,史家沈从文却依然寂寞,这是不应该的。沈从文由文物入手,不仅开出了一条独特的史学之路,而且也为其早年追求的人性筑起一座新的庙堂。史家沈从文是作家沈从文的蜕变,而不是死亡。
- 毕德广
- 关键词:文学文物文化审美
- 推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例被引量:7
- 2015年
- 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进行了数年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在此基础上,以现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资源,积极开展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权责明确、安全可靠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以学科共建为契机,以项目研究为核心,构建校馆联合、校所联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四位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形成相对完备的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
- 徐昭峰徐松岩毕德广董慧霞
- 关键词:校外实践基地
- 论唐代两蕃的族群认同与构建被引量:3
- 2021年
-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不是一个简单的共称,它实质上代表着这两个族群之间的不断融合,并趋向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贯穿这一过程的是奚与契丹由一体到分化再到合体的曲折演变。北魏建立前后,奚与契丹分别自号为"库莫奚"和"契丹"。隐藏在这一行为背后的是二者对其族群认同的重构,这是二者由一体到分化的开始,也是他们走上民族共同体各自发展道路的开始。虽然奚与契丹在分化后,各有自己的驻牧地,但他们的驻牧地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整体区域,二者共享和竞争这一整体区域内的所有资源。相同的居地环境还造就了二者大体相同的生业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此外,奚与契丹应该拥有大致相同的语言。从上述这些共有的文化特征来看,奚与契丹在分化后,虽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二者仍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日渐增强,以至于到唐代被当时人视为"递为表里"的"两蕃"。然而,最能体现奚与契丹之间密切关系的,还是它们关于共同祖先和族源的记忆与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源自奚与契丹最初实为一体的历史真实,是二者之间所具有的"根基性"的情感联系,它能够促使奚与契丹在现实利益的影响下,适时地调整并达成相同的族群认同,促使二者再次向着合体发展。
- 毕德广
- 关键词:两蕃族群认同
- 唐清河张氏墓志考被引量:7
- 2012年
- 1993年,北京文物研究所在房山县医院清理了一座唐代夫妻合葬砖室墓。墓葬早年被盗,只出土了男主人墓志的志盖和女主人墓志。男主人墓志盖上篆"李府君墓志"。女主人墓志保存完整,志盖上篆"唐故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故贝国太夫人清河张氏墓志铭"。当前,学者一般认为李府君即为唐开元年间奚饶乐都督李诗。结合张氏墓志志文和相关文献记载,通过对男墓主姓氏、官职、子嗣和卒年等方面的考证,李府君实为另一位奚饶乐都督李归国,而非李诗。
- 毕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