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宗健
- 作品数:52 被引量:3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合成水蛭素羧端肽段及其类似物的抗凝活性被引量:7
- 1998年
- 水蛭素C端肽段为抗凝的活性部位〔1〕.为了进行构效关系的研究,构建C端肽段类似物的化学库,首先利用同步多中心合成技术合成了7种水蛭素C端类似物.经HPLC制备纯化,纯度在96%以上.电喷雾质谱确认了合成肽的分子量.用新鲜人血浆,进行了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显示水蛭素羧端20个氨基酸残基肽片是抗凝活性必需的基本骨架.其中应当包含封闭凝血酶催化位点和阴离子结合位点的特异结合序列以及保持两者间多功能性的连接桥.
- 刘刚慕邵峰恽榴红丁振凯丛玉隆殷宗健
- 关键词:水蛭素抗凝活性
- 抵克利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抑制作用
- 1999年
- 陈练殷宗健
- 关键词:抵克利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 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关系
- 2005年
- 李力殷宗健
- 关键词:凝血酶调节蛋白糖尿病肾病
- 活化蛋白-C抵抗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阳性率及与动脉血栓发生的关系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 活化蛋白C抵抗 (activatedproteinCresistance,APCR)是已知发生率最高的静脉血栓危险因子 ,但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尚无定论。了解正常成年人和心肌梗塞患者APCR的阳性率。方法 采用Dahlback法对 2 0~ 80岁 10 0例健康成年人 (对照组 )及 10 0例心肌梗塞患者 (MI组 )进行APCR阳性 ( <2 0为阳性 )率测定 ,同时测定受检者蛋白C(PC ,正常值 70 %~ 14 0 % )和蛋白S(PS ,正常值 60 %~ 14 0 % )。结果 对照组APCR阳性率为 4 0 % ,性别亚组间阳性率相同。MI组APCR阳性率为 2 0 0 % ,为对照组 5倍 (P <0 0 1) ,男女各亚组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被检者的PC、PS均无异常。MI合并糖尿病者 ( 2 0 8% )或合并高血压者 ( 18 8% )的APCR阳性率均与无合并症MI患者差异无显著性。MI组APCR阳性者合并脑梗塞的发生率 ( 4 0 0 % )显著高于APCR阴性者 ( 8 8% ,P <0 0 0 1)。结论 在MI组中APCR阳性者有动脉血栓发生的倾向。
- 李小鹰丛玉隆殷宗健刘秀云武强郑华光张志寿
- 关键词:心肌梗塞活化蛋白C抵抗动脉血栓
- 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升高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的机制.方法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43例患者(男35例,女8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1岁)分为3组,A组(A级)13例,B组(B级)15例,C组(C级)15例.另外B级和C级的患者根据腹水的有无,分别分成2组.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结果在有腹水的16例(B级和C级)肝硬化患者中,所有患者血浆D-D水平均大于1.0 mg/L, FDP水平均大于5 mg/L,平均D-D含量为3.97mg/L.14例(B级和C级)没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中只有5例血浆D-D水平大于0.5 mg/L、 FDP水平大于5 mg/L,平均D-D含量为0.77 mg/L.另外,在同级病例中,有腹水患者的D-D水平远远大于没有腹水患者的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患者的t-PA水平略高于没有腹水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患者的PAI水平与无腹水患者的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 μg/ml;D-D<0.5 μg/ml)的病例,其中A级13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3组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 PAI变化.我们注意到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t-PA近似于正常纤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可能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的重要因素;肝硬化本身在没有腹水的情况下,其纤溶活性略微升高;t-PA/PAI的失平衡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t-PA/PAI失平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 丛玉隆魏玉香殷宗健张立文邓新立
-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活性增高PAI活性
- 不同温度和时间对全血及PRP血小板聚集试验影响的观察
- 1999年
- 血小板聚集试验是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重要实验。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其质量控制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我们对比了不同温度及样本放置时间的不同,对全血及富血小板血浆(PRP)以花生四烯酸(AA)和瑞斯托霉素(RIS)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 1
- 曹军皓殷宗健王俊玫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功能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诱导剂
- 活化蛋白C抵抗物(APCR)蛋白C(PC)蛋白S(PS)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被引量:2
- 1996年
- 用加与不加活化蛋白C(APC)的两个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试验来测定人血浆中的APCR,并对100例正常人(男女各50例)APCR的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发生率高达4%,男女无差异。本文同时对蛋白C(PC)、蛋白S(PS)的发生率进行了检测,检出一例PC缺乏患者,被检人群未见PS异常。作者阐述了APCR高发生率在血栓疾病中的重要意义及有关致病机理,并简述了PC、PS缺乏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
- 殷宗健邓新立丛玉隆
- 关键词:活化蛋白CAPCR血栓疾病
- 先天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伴血小板聚集力异常1例报告
- 1991年
- 1982年Johnesson R等报告8例先天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简称CS)患者中,有6例出现血小板聚集力降低,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观察到一例报道如下。患儿,女,8岁,出生后3天曾有过皮肤黄染,10天后消退,3个月后因发烧出现黄疸,脾肿大。
- 李次芬殷宗健
-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
- 小量阿斯匹林治疗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血药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力监测被引量:1
- 1989年
- 用阿斯匹林(ASA)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肯定。但以前应用的剂量较大,现在较一致认为小剂量既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而用小剂量ASA治疗老年人(60岁以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30例,肠溶ASA0.3克隔日1次18例;普通ASA0.1g每日1次12例,治疗效果满意。且未发现副反应。26例(患者12例,正常人14名)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服药后2—4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24小时基本排完。16例(10例患者,6名正常人)动态观察了血小板聚集力的变化。结果示ASA对血小板聚集力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一次用药作用持续时间较久,服药后7天才基本恢复至服药前水平,提示用药时间间隔可更长或剂量可更小。通过对血小板聚集力的监测,ASA的疗效从理论上亦得到了证实。
- 马志忠罗毅汤洪川卢文甫于慧玲张平蔡乾铭陈秀兰王红李茨芬李瑞友殷宗健李晖
- 关键词:阿斯匹林血药浓度凝集脑缺血
- 再障患者前列腺素代谢产物的研究
- 1989年
- 血小板前列腺素代谢是目前研究血小板功能比较重要的课题,其代谢产物TXA2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很重要的介质,PGI2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二者在体内形成动态平衡,在维持血管的内环境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再障患者前列腺素代谢产物的变化。一、对象: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再障患者血小板在0.6~7万/mm3,男13例,女2例。
- 李次芬殷宗健姚善谦楼方定
-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吐酸血小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