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富华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脂肪源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4篇生殖
  • 4篇维甲酸
  • 4篇细胞
  • 3篇生殖细胞
  • 3篇筋膜学
  • 2篇异体
  • 2篇脂肪源
  • 1篇代谢机制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前体蛋...
  • 1篇短暂脑缺血
  • 1篇新生大鼠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段富华
  • 6篇原林
  • 6篇戴景兴
  • 6篇曾文钦
  • 6篇杨春
  • 5篇杨会营
  • 5篇陶晖
  • 4篇余美春
  • 2篇曲戎梅
  • 1篇白宇
  • 1篇余磊
  • 1篇刘玉峰
  • 1篇周辛

传媒

  • 2篇解剖学报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骨缺损对脂肪源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脂肪源干细胞(ADSCs)是否存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以及骨缺损对大鼠内源性ADSCs中BMP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5只)和实验组(B组25只)。A组不做处理,直接取腹股沟脂肪垫进行ADSCs培养。B组制造骨缺损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3、7、14、21d取腹股沟脂肪组织进行ADSCs培养,每一时间点取5只大鼠。原代培养7d,提取ADSCs总RNA,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BMP受体(BMPR)和Smads的mRNA表达变化。实验数据用95%可信区间表示。结果实验组骨缺损后1、3、7、14、21dBMPRl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后7d表达量(2.532,2.552)增加达高峰。实验组骨缺损后1、3、7、14dBMPRlb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后14d表达量(6.628,6.648)增加达高峰。实验组骨缺损3、7、14、21dBMPR2、Smad5、Smad8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后14dBMPR2、Smad5表达量(3.538,3.658;8.055,8.149)增加达高峰,骨缺损后3dSmad8表达量(3.657,3.759)增加达高峰。实验组骨缺损后7、14、21dSmadl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后7d表达量(3.641,3.771)增加达高峰。结论ADSCs表达BMPR,可能存在BMP信号通路,骨缺损可引起大鼠ADSCs中BM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增加。
余美春陶晖杨会营杨春曲戎梅曾文钦段富华白宇戴景兴原林
关键词:成体干细胞脂肪组织骨缺损
维甲酸对大鼠脂肪源干细胞中生殖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背景:   原林教授提出的筋膜学两系统理论认为:人体由非特异性结缔组织筋膜支架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和被该筋膜支架所包绕的功能系统所构成。支持与储备系统以干细胞为核心,可为功能系统的更新提供细胞补充,并为功能系统的各种功...
段富华
关键词:维甲酸脂肪源干细胞生殖细胞分化能力代谢机制
维甲酸对脂肪源干细胞中生殖标记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脂肪源干细胞(ADSCs)在维甲酸(RA)诱导下是否表达原始生殖细胞标记碱性磷酸酶(ALP)及生殖标记基因vasa。方法分离培养2个月龄SD雌性大鼠ADSCs,传至第3代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和表面标记鉴定。将第3代ADSCs分别用10-5、10-6、10-7mol/L RA诱导7 d和14 d,采用AL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ALP的活性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10-5mol/L RA组Vasa mRNA表达。结果将第3代ADSCs分别用10-5、10-6、10-7mol/L RA诱导7 d的D520 nm值分别为0.59±0.04,0.27±0.07,0.15±0.03,对照组为0.07±0.01,诱导14 d的OD值分别为0.42±0.02,0.34±0.01,0.19±0.02,对照组为0.07±0.01,说明RA能显著性促进ADSCs碱性磷酸酶的表达(P<0.01)。第3代ADSCs用10-5mol/L RA诱导7 d Vasa mRNA的表达为阴性。结论第3代ADSCs在维甲酸诱导下能够表达原始生殖细胞标记碱性磷酸酶,但用10-5mol/L RA诱导7 d不能表达生殖标记基因Vasa。
段富华杨春杨会营余美春陶晖曾文钦戴景兴原林
关键词:脂肪源干细胞维甲酸原始生殖细胞碱性磷酸酶
维甲酸和睾酮单独与联合诱导脂肪源干细胞周期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目前关于维甲酸对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较少见,对睾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抑制细胞衰老的作用方面。目的:探索维甲酸和睾酮单独和联合诱导对脂肪源干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2月龄SD雌性大鼠脂肪源干细胞,传至第3代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和表面标记鉴定。将其分为6组:1对照组。210-5 mol/L维甲酸组。310-6 mol/L维甲酸组。410-5 mol/L维甲酸+睾酮组。510-6 mol/L维甲酸+睾酮组。6睾酮组。对照组应用DMEM+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培养液,其余各组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相应剂量维甲酸或睾酮或二者联合诱导剂。各组培养36 h后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分期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10-5 mol/L维甲酸组和10-6 mol/L维甲酸组G1期细胞数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数比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睾酮组G1期细胞数比例明显下降,S期细胞数比例为明显上升。10-5 mol/L维甲酸+睾酮组与10-5 mol/L维甲酸组比较,10-6 mol/L维甲酸+睾酮组与10-6 mol/L维甲酸组比较,G1期细胞数比例有所下降,S期细胞数比例为明显上升。结果表明,维甲酸可将脂肪源干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延缓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的进程;睾酮可加速脂肪源干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的进程;联合诱导可加速脂肪源干细胞的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的进程。
段富华曾文钦杨春杨会营余美春陶晖戴景兴原林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维甲酸睾酮脂肪源干细胞成骨诱导诱导剂
淀粉样前体蛋白及其裂解产物在人卵巢中的表达及其与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的关系
本文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淀粉样前体蛋白及其裂解产物在人卵巢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储备和卵巢反应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IVF-ET周期中,APP在IVF/ICSI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及sAPPα、sAP...
段富华
关键词:不孕患者卵巢颗粒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产物
维甲酸对大鼠脂肪源干细胞中生殖细胞相关基因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背景 原林教授提出的筋膜学两系统理论认为:人体由非特异性结缔组织筋膜支架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和被该筋膜支架所包绕的功能系统所构成。支持与储备系统以干细胞为核心,可为功能系统的更新提供细胞补充,并为功能系统的各种功能...
段富华
关键词:脂肪源干细胞筋膜学维甲酸细胞周期
文献传递
同种异体脂肪源干细胞移植对耐力训练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从筋膜学角度观察同种异体移植脂肪源干细胞(ADSCs)对耐力训练大鼠体内某些血清生化指标活性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游泳训练照组(模型组)、安静移植细胞组(实验对照组)和游泳移植细胞组(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进行力竭游泳训练。力竭游泳训练1周后,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经尾静脉输入ADSCs。游泳训练结束后,记录各组大鼠游泳力竭的时间以及检测血清尿素(BUN)、乳酸脱氢酶(LDH)、血乳酸(BLa)和血红蛋白(Hb)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b水平显著降低,血清BUN、LDH、BL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Hb显著提高(P<0.01),而BUN、LDH、BL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力竭时间有较大提高(P<0.01)。结论移植ADSCs可有效延缓了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提高了大鼠的运动能力。
杨会营陶晖余美春杨春曲戎梅曾文钦段富华余磊戴景兴原林
关键词:脂肪源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力竭游泳筋膜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新生大鼠短暂脑缺血损伤修复中的关键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7日龄新生大鼠短暂脑缺血诱导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增殖,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日龄新生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缺血组(n=24)、假手术组(n=24)、缺血阻断剂组(n=8)和缺血生理盐水组(n=8)。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在缺血后1、4、7d SVZ新生细胞数量和IGF-1表达的变化,并观察缺血阻断剂组和缺血生理盐水组在IGF-1受体阻断剂(JB1)阻断7d后SVZ新生细胞数量和IGF-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后1、4、7d的SVZ新生细胞和IGF-1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JB1后,缺血阻断剂组IGF-1的表达被阻断,IGF-1阳性细胞缺如,而缺血生理盐水组IGF-1表达正常;使用JB1后,缺血阻断剂组SVZ新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与缺血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上调了IGF-1的表达,IGF-1表达增加促使SVZ神经干细胞增殖;使用JB1后,IGF-1的表达被阻断,神经干细胞增殖也显著减少,提示IGF-1在脑缺血损伤修复中起关键作用。
曾文钦杨春周辛段富华刘玉峰戴景兴原林
关键词:短暂脑缺血神经发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新生大鼠
异体脂肪源干细胞移植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基于"筋膜学假说",探索未分化非特异性结缔组织(筋膜)支架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中的主要细胞储备成分——脂肪源干细胞(ADSCs)移植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利用糖皮质激素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经尾静脉移植ADSCs 3×106个/只进行治疗。测定血清Ca、P、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L3~L5椎体和右侧股骨骨密度以及左侧股骨最大载荷和刚度。结果糖皮质激素注射12周后,模型组血清Ca和ALP、骨密度、最大载荷和刚度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血清P明显升高(P<0.01)。ADSCs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清Ca和ALP、骨密度、最大载荷和刚度均明显升高,而血清P水平下降。结论移植异体ADSCs可以有效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并为"筋膜学假说"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陶晖杨会营余美春杨春曾文钦段富华戴景兴原林
关键词:脂肪源干细胞骨质疏松筋膜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