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行昭

作品数:8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地磁
  • 3篇古地磁
  • 3篇磁性地层
  • 2篇地层学
  • 2篇地磁学
  • 2篇第四纪
  • 2篇岩石
  • 2篇岩石磁学
  • 2篇更新世
  • 2篇古地磁学
  • 2篇磁性参数
  • 2篇磁性地层学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研究
  • 1篇地质
  • 1篇地质体
  • 1篇野外
  • 1篇野外露头
  • 1篇早更新世
  • 1篇萨拉乌苏组

机构

  • 8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樊行昭
  • 5篇苏朴
  • 1篇宋晓夏
  • 1篇李斌
  • 1篇张普纲
  • 1篇游益彬
  • 1篇李好斌
  • 1篇霍俊杰
  • 1篇史瑞萍

传媒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磁性参数的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36
2003年
介绍了岩石磁学研究中常用的能够指示环境变迁和气候变化的几种磁性参数及其组合。研究表明 :磁化率是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之一 ,其值的高低反映气候的暖冷和沉积颗粒的细粗 ,用参数 HSIRM,Bcr,HSIRM/k可以识别磁性矿物类型 ,较多磁铁矿的存在指示暖湿的沉积环境 ,反映沉积物颗粒细 ;而较多赤铁矿的存在则指示干冷的沉积环境 ,反映沉积物颗粒粗。 HARM,Bcr,HSIRM/k,S比 ( HSIRM- 1 oom T/HSIRM)
张普纲樊行昭霍俊杰
关键词:磁性参数岩石磁学磁化率古环境沉积环境
山西襄汾大柴更新统剖面划分的新观点被引量:2
2008年
对山西襄汾丁村文化遗址群内大柴剖面进行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松山与布容的极性界线(M/B)出现在距剖面顶部45 m处;磁化率对比结果显示。此位置正好与S8上部对应.由这种极性和磁化率的对应结果可推断,下、中更新统(Q_1/Q_2的地层分界也应在距剖面顶部45 m处的S8上部,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Q_1/Q_2的地层分界,在距剖面顶部80 m处.这种以古地磁学为基础的新的划分方案,对丁村遗址群的对比以及丁村遗址年代的最终确定都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根据其沉积环境和地层特征推断,采样部位下部的磁化率低值带应为水成黄土.而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磁铁矿、赤铁矿和热不稳定性磁赤铁矿是大柴剖面沉积物中主要的磁性矿物;磁铁矿和赤铁矿同为高温稳定性磁性载体.
李斌Reidar Lovlie苏朴樊行昭
关键词:临汾盆地更新统磁性地层
山西交城西榆皮天河石呈色机理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分析了西榆皮天河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了西榆皮天河石颜色的呈色机理,探讨了西榆皮天河石颜色优化处理的可能性,为提高西榆皮天河石的宝石价值指明了方向,为该矿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樊行昭游益彬
关键词:天河石呈色机理辐照处理
许家窑组及许家窑文化层年代问题的磁性地层学证据被引量:24
2002年
许家窑文化遗址的发现将传统上被认为是早更新世前后的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推至晚更新世 ,由此建立的许家窑组被确认为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的标准地层。近几年对包含许家窑文化层在内的泥河湾层用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在文化层以下 3m处发现了厚度达 6 m以上且分布连续的反向极性带 (未见底 ) ,综合分析认为 ,该反向极性带为松山反向极性带。这一发现否定了在文化层以下 4— 5 m处存在布莱克反向极性偏移的报道。根据松山反向极性时的结束时间为距今 78万年及泥河湾层的沉积速率推算 ,许家窑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应为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 ,而许家窑文化层应为中更新世早期。由此可见 。
樊行昭苏朴Reidar Lovlie
关键词:磁性地层学泥河湾层早更新世第四纪文化层
一种新型的古地磁土样取样器
1998年
在分析了现有用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取样器及取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作者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古地磁土样取样器.本文介绍它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方法.
樊行昭苏朴赵增建
关键词:第四纪沉积物取样器古地磁土样
多层地质体的变形与协调——野外露头及显微构造变形的证据
2011年
通过对野外露头尺度及镜下构造观察研究,分析探讨了成层地质体褶皱、断裂及厚度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各种构造形迹之间存在有因岩性制约而导致的相互转化,构造形迹组合是这种转化的表现,由于这种相互间的转化的存在使得在应力作用下参与变形的地质体达到准平衡状态,通过对构造形迹间的转化的研究可以探讨煤系地层的构造变形组合,进而可对构造煤、煤层构造的发育进行预测。
李好斌樊行昭宋晓夏
山西交城水峪贯三叠系下统磁性地层学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通过对水峪贯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的古地磁学研究 ,建立了该地层段的极性地层柱 ,极性柱具有混合极性的特点 .其中刘家沟组正反极性的组合格式与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的结果基本一致 ,但和尚沟组差别较大 .根据特征剩磁确定的早三叠世刘家沟组的古地磁极位置经纬度分别为 347.5°和 69.5° ,这与前人在太原西山三叠系下统的研究成果 ,古地磁极位置经纬度 348.3° ,61 .
苏朴樊行昭史瑞萍
关键词:磁性地层学古地磁学
岩石磁学研究对萨拉乌苏组年代归属的意义被引量:7
2002年
通过对萨拉乌苏组沉积物的古地磁学研究发现,该剖面沉积物保存的天然剩磁NRM和Q比值曲线与深海沉积物最后一、二次冰期及末次间冰期的氧同位素δ^(18)O曲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及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反映的年代值推断,滴哨沟湾萨拉乌苏组的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即(180~10)ka,而位于底部粉砂层中的文化层,其年代应为中更新世晚期。
樊行昭苏朴Reidar Lovlie
关键词:岩石磁学萨拉乌苏组磁性参数晚更新世古地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