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肌
  • 6篇心病
  • 6篇冠心病
  • 5篇心肌梗塞
  • 5篇梗塞
  • 4篇动脉
  • 4篇血清
  • 4篇离散度
  • 3篇胆红素
  • 3篇褪黑素
  • 3篇急性心肌梗塞
  • 3篇黑素
  • 3篇红素
  • 2篇淀粉样
  • 2篇淀粉样变
  • 2篇淀粉样变性
  • 2篇淀粉样变性心...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肌病

机构

  • 1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武汉钢铁
  • 1篇沈阳铁路局
  • 1篇金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梁国芬
  • 8篇毛焕元
  • 4篇张金枝
  • 4篇杨钧国
  • 3篇徐会圃
  • 3篇杜戎
  • 3篇何勇
  • 2篇孙洪涛
  • 2篇方玉珍
  • 2篇陈丽华
  • 2篇曹子寿
  • 1篇何勇
  • 1篇管思明
  • 1篇王祥
  • 1篇郭翼茹
  • 1篇陈丽华
  • 1篇于世龙
  • 1篇于世龙
  • 1篇庞红
  • 1篇雷开建

传媒

  • 10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心功能杂志

年份

  • 1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血脂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合酶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作用下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 (eNO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的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UVEC ,制备ox LDL。用不同浓度 (5 0、10 0、2 0 0mg/L)的ox LDL和血脂康 (0 .1、0 .2 g/L)分别作用于HUVEC。 2 4h后 ,测定各组和对照组的eNOS和ICAM 1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法观察eNOS表达的变化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表面表达的黏附分子。结果 :ox LDL能抑制HUVEC产生的NOS活性和增强HUVEC产生的I CAM 1含量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且随ox LDL浓度增加 ,NOS活性减低呈剂量依赖性效应。血脂康能刺激HUVEC产生的NOS活性和减少ICAM 1的产生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x LDL使HUVEC的NOS活性下降及ICAM 1增强 ,这对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血脂康使HU VEC的NOS活性增强并减少ICAM 1的产生 ,对防治AS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
吕学祥梁国芬
关键词:脂蛋白类一氧化氮合酶细胞间黏附分子-1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间期离散度、J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近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1996年
测定10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第三心肌梗塞日的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d).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AMI组QTd、JT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均P<0.001)。住院期间死亡组(3O例)QTd与JTd较存活组(77例)明显增大(均P<0.001)。提示以QTd、JTd增大来评价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意义。
梁国芬雷开建张金枝何勇毛焕元
关键词:心肌梗塞QT间期离散度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J-T离散度的演变被引量:19
1997年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_d、J-T_d动态变化,观察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7天、第14、21及28天心电图的Q-T_d和J-T_d。结果显示:Q-T_d、J-T_d以发病后第2天(65.18±34.08,59.24±32.18ms)及第3天(63.18±28.51;60.57±26.82ms)为最大。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后第2—3天Q-T_d、J-T_d达峰值,可作为预测病情的参考指标。
梁国芬方玉珍徐桂艳张金枝何勇毛焕元
关键词:心肌梗死Q-T离散度J-T离散度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4年
胆红素是体内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其抗氧化活性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氧化修饰继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在冠心病防治方面 ,临床上尚无提高胆红素水平以防治冠心病的报道 ,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有望对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突破点。
杜戎梁国芬杨钧国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
颈动脉超声检查预测冠心病的研究被引量:14
2002年
徐会圃梁国芬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诊断冠心病颈动脉
吸烟对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影响及其致冠心病作用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探讨吸烟对血清总胆红素(TB)浓度的影响及其在致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54例行冠脉造影术的病人分为吸烟组(81例)与不吸烟组(73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分析组间血清TB水平差异。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此154例病人重新分组:冠脉造影正常组(63例),冠脉造影中度狭窄组(21例),冠脉造影高度狭窄组(70例),分析组间血清TB水平差异。结果:吸烟组血清TB浓度显著低于不吸烟组(P<0.05)。冠脉高度狭窄组及冠脉中度狭窄组的TB水平显著低于冠脉造影正常组(P<0.05-<0.01)。结论:吸烟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
杜戎梁国芬杨钧国李伟袁国会徐会圃
关键词:吸烟血清总胆红素冠心病冠脉造影术病人发病危险
胆红素与血脂的综合指数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胆红素与血脂的综合指数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 15 4例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术者 ,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 3组 :CHD高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 ,冠脉正常组 ,分析组间血脂、胆红素及综合指数的差异及其对CHD的预测符合率。结果 :CHD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TBil)明显低于冠脉正常组 (P <0 .0 1) ,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LDL 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TBil]比值、TC (HDL C +TBil)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冠脉正常组 (P <0 .0 5或P <0 .0 1)。进行判别分析 ,将LDL C (HDL C +TBil)与传统危险因素 (HDL C、LDL C、TC、年龄、收缩压、血糖 )同时引入模型 ,年龄与LDL C (HDL C +TBil)进入模型 ,显示出较其他各项指标与CHD更强的相关性 ,且对CHD的预测符合率为 5 8.6 % ,高于传统危险因素对CHD预测符合率 (P <0 .0 5 )。结论
杜戎梁国芬徐会圃
关键词:胆红素血脂冠心病
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4年
文章观察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50例,剂量0.1g,tid,疗程30天.服药前后测定血脂结果示非诺贝特降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0%、94.00%、68.00%,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副作用极少,提示非诺贝特为安全、强效的降脂药.
方玉珍曹子寿梁国芬管思明杨勇华庞红胡珍娉
关键词:非诺贝特高血脂病药理
硬脊膜膨出对诊断Marfan综合征的意义被引量:4
1993年
对12例Marfan综合征患者作常规CT腰骶部扫描,见8例有骨性椎管膨大、硬膜囊饱满或不对称性改变,并同时有椎体及椎弓根骨皮质变薄,其中1例可见椎神经孔扩张,可诊断为硬脊膜膨出,占66.7%。硬脊膜膨出为Marfan综合征的常见特征。因而,对疑诊为Marfan综合征的患者应常规作腰骶部CT扫描,以确定是否有硬脊膜膨出。
梁国芬毛焕元
关键词:MARFAN综合征CT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或远端阻塞时超声心动图上室间隔运动的观察
1989年
报告对30例穿壁性 AMI 患者行冠脉造影,于超声心动图上观察到:收缩期室间隔偏移减弱或低平,诊断出 LAD 近端损害的 AMI 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PW/IVS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3%。提示:此二项指标结合,对于诊断 LAD 近端损害的 AMI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梁国芬村上英二竹越襄松井忍YeoHe三岛一纪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梗塞超声心动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