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栗红生

作品数:23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玉米
  • 6篇单交
  • 6篇单交种
  • 5篇选育
  • 4篇玉米单交种
  • 4篇育种
  • 4篇栽培
  • 4篇栽培技术
  • 3篇淀粉
  • 3篇玉米新品种
  • 3篇杂交
  • 3篇品种选育
  • 3篇潞玉13
  • 3篇黑穗病
  • 3篇高淀粉
  • 2篇性状
  • 2篇选育报告
  • 2篇玉米自交系
  • 2篇杂交种
  • 2篇丝黑穗病

机构

  • 22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山西省农业厅

作者

  • 22篇栗红生
  • 16篇宋殿珍
  • 15篇张文忠
  • 15篇刘景秀
  • 14篇杨国英
  • 6篇赵晋峰
  • 5篇郭国亮
  • 4篇李中青
  • 3篇程宏祚
  • 3篇李洪
  • 3篇李雪琴
  • 2篇王金花
  • 2篇赵晋锋
  • 2篇芦明
  • 2篇申海斌
  • 2篇王慧慧
  • 1篇连培红
  • 1篇张武云
  • 1篇常海霞
  • 1篇王秋兰

传媒

  • 9篇山西农业科学
  • 4篇玉米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现代农业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1998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8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特性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1999~ 2 0 0 0年 ,对选育自交系及杂交组合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抗性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受遗传因子和土壤带菌特性共同作用 ;抗性的遗传特点属核遗传 ,不受胞质基因控制 ;
张文忠宋殿珍赵晋锋张武云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抗性遗传
玉米秃尖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通过对晋东南地区12个主栽品种两年2点试验研究,初步明确果穗秃尖与品种本身、种植密度、地力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关系,并从植物生理角度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大田生产中减轻秃尖的具体措施。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王秋兰
关键词:玉米秃尖气候条件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上的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个玉米单交种的8个产量基本性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为百粒重>穗粒数>行粒数>穗粗>穗长>穗行数>出籽率>秃尖。说明在本生态区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的主要手段在于有效地提高百粒重,增加穗粒数和行粒数等因子,育种上可以把长穗型和大粒型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关键词:玉米单交种产量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玉米新品种潞玉13
2004年
宋殿珍张文忠刘景秀栗红生杨国英赵晋峰
关键词:玉米选育
长玉19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1
2007年
长玉19玉米单交种具有优质、大穗、高产、多抗、广适等特点,在适宜密度45000株/hm2下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7%~11.9%。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26天,需≥10℃有效积温2680℃。属中晚熟品种。
宋殿珍张文忠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赵晋峰
关键词:玉米单交种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玉米耐旱性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综述了玉米耐旱性的遗传和性状相关,认为玉米耐旱性和丰产性在适当环境条件下,应用一定的选择方法是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育种实践中,田间相对萎蔫度、ASI、RI是评价材料耐旱性的有效方法,认为水旱平行交替环境是选育耐旱、高配自交系的必要条件,并提出耐旱育种的方法和策略。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丰产育种
玉米自交系99‑751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自交系99‑751的选育方法,以高配合力、抗大斑病的旅大红骨优良自交系为多基因抗源,以多基因矮生系5003为矮杆源、以PN78599种质的衍生系沈137为矮花叶病抗源通过育种手段使有利基因获得重组,从...
张文忠芦明王慧慧连培红赵晋峰栗红生申海斌宋殿珍刘景秀刘满芳
文献传递
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几种方法对比
1991年
小麦散黑穗病(Vstilago tritici)的病原菌由花器侵入,以休眠菌丝在种子胚内越夏,一般杀菌剂难于接触病原菌,防治效果甚差。50—60年代采用温汤浸种或石灰水闷种防治,虽效果不错,但操作过于繁琐,不易推广。80年代我省小麦散黑穗病回升较快,不少地方发病率已达到4—5%,严重者达10%以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推广应用内吸杀菌剂拌种双防治。
程宏祚李雪琴栗红生
关键词:小麦散黑穗病
旱粮作物施用增产菌试验被引量:1
1989年
增产菌是从植物根部筛选出来的一种植物保健益素。为了明确增产菌对旱粮作物的增产作用及其经济效益,1988年我们在本所对谷子、玉米、小麦等作物进行了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应用北京农大植保系生产的广谱性增产菌,在谷子、玉米、小麦上做了菌粉拌种(3%)、菌液拌种(2%)、拔节后叶面喷施10—50毫升/亩及菌粉拌种后再叶面喷雾等处理,小区面积0.01亩。
程宏祚李雪琴栗红生
关键词:粮食作物种子处理增产菌
玉米新杂交种晋单29号选育报告
1992年
晋单29号(原名潞玉3号)由我所杂交育成,母本为自选系C649(Mo17×金皇后),父本为自选系长3154(自330×太183)。 1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绿色,苗期长势强壮。高250~315cm,穗位高81~125cm,茎粗2.31~2.39cm,主茎叶数21片。雄穗一级分枝13.9~15.1枝,雌穗花丝青白色。穗柄坚韧度强,苞叶紧实,果穗呈筒形,青株成熟。穗长24.4—28.0cm,穗粗4.9—5.0cm,穗行数12~16,每行47.5~50.0粒,千粒重377~432g,在干旱年份,粒重变化不大。
郭国亮李中青刘满芳栗红生王金花
关键词:玉米杂种育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