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鹄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中古
  • 2篇宗法
  • 2篇阿保
  • 2篇阿保机
  • 1篇续编
  • 1篇学理
  • 1篇耶律阿保机
  • 1篇游牧
  • 1篇战术
  • 1篇政事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分子
  • 1篇知识阶层
  • 1篇知识水平
  • 1篇儒家
  • 1篇丧服
  • 1篇枢密院
  • 1篇宋太祖
  • 1篇隋唐
  • 1篇隋唐时期

机构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10篇林鹄
  • 1篇李硕

传媒

  • 2篇中国史研究
  • 1篇社会
  • 1篇北方文物
  • 1篇文献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北大史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穆宗草原本位政策辨--兼评宋太祖“先南后北”战略被引量:8
2016年
五代中期,辽朝一度入主中原。穆宗耶律璟即位后,契丹转攻为守。对于辽朝与中原政权关系史上这一关键的转折点,以往研究归因于穆宗所代表的草原本位政策,主要证据是史籍所谓耶律璟"睡王"一称及其"汉地还汉"之言论。本文对穆宗朝政治制度、对外关系及耶律璟个人生活作了系统考辨,指出穆宗朝契丹政权之汉化及部族之农业化均有深入发展,其对外转向稳健,是中原重趋统一之结果,并非出自所谓草原本位政策。历代士人及现代史家对宋太祖"先南后北"战略的批判,很大程度建立在对辽穆宗的错误认识之上。关于辽穆宗史实之澄清,不仅可推进辽朝历史发展整体脉络之理解,且对五代宋初政治研究有所助益。
林鹄
耶律阿保机建国方略考——兼论非汉族政权之汉化命题被引量:28
2012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大契丹国之初即有意逐鹿中原,这一北族新政权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汉化色彩。在两度率大军南征未果后,阿保机定下了先取漠北及渤海之策。不过,平渤海后他意外辞世,入主中原终成未竟之业。而阿保机为亲自选定的继承人耶律倍设计的汉式教育,也说明在他看来,要实现入主中原的雄图大业,关键在于汉化。在这一意义上,近年来西方学界基于相对主义立场批判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研究中汉化命题的潮流,有失偏颇,在很多情境下反而离历史上政治人物的真实立场渐行渐远。
林鹄
关键词:阿保机汉化相对主义
辽世宗、枢密院与政事省被引量:9
2014年
天禄元年(947)辽世宗创置北枢密院,重建南院,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契丹部族及燕云藩镇的军事控制。至少就南院而言,最初专掌军政。天禄四年(950)世宗置政事省,进一步从藩镇手中夺权。北南枢密院及政事省之出现,代表了辽朝北南分治体制之形成。至此,契丹中央才得以真正深入有效地控制燕云十六州,同时这也是辽初皇权发展中极其关键的一步。
林鹄
关键词:枢密院
宗法、丧服与庙制 儒家早期经典与宋儒的宗族理论被引量:17
2015年
宗族是理解中国社会的关键之一,这已是学界共识,但以往研究多把宗族视为基于现实利益而产生的工具,忽视古人关于宗族内在逻辑的言说。本文分析了早期儒家和宋儒的宗族观,认为古人关于宗族的种种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基于复杂而深刻的伦理思想。宗族之所以在中国具有如此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原因或在于此。
林鹄
关键词:宗族宗法丧服
马镫、中古骑兵战术转型与游牧族的中原化被引量:4
2014年
马镫起源于中国并改变了人类战争史。汉代卫青、霍去病为对抗匈奴的骑射优势,探索出新的骑兵冲击战术。这种新战术经过东汉、魏晋发展成熟,并带来马镫的出现。北方游牧族也向中原学习新骑兵冲击战术,以及与之配套的中央集权体制,由此再度形成对中原的军事优势,这是军事技战术与社会政权结构互动的典范。它改变了游牧和农耕文明的军事实力对比,与社会权力结构发生了复杂的互动,最终深刻影响了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
李硕林鹄
关键词:骑兵文明冲突
辽太宗继位考被引量:3
2016年
关于辽太宗得以继位之原因,以往学界大体有三种意见,其中以世选说影响最大。对辽太宗的继位过程作详细辨析,认为太宗继位与世选无关,是应天太后个人意志的体现。而应天之所以选择太宗,是政治妥协的产物,太宗立李胡为皇太子是这一博弈的另一结果。应天的这一举动,对契丹历史影响深远。辽朝前期围绕皇位频繁发生争斗与谋逆,导致政局持续动荡,应天作为始作俑者,难辞其咎。
林鹄
关键词:皇位继承
辽太宗与石氏父子:辽晋关系新说
2013年
传统看法以为,辽太宗援立石敬塘及南下灭晋,都是被动作出的反应,第一次源于石敬瑭求援,第二次则是石重贵挑衅。本文指出,入主中原一直都是太宗的目标。后唐君臣内讧,意外地解决了一直困扰太宗的如何突破后唐防线的难题。援立石晋只是权宜之计,早在石重贵继位前,辽太宗就已经在策划再度南下。晋出帝的鲁莽只是提前引爆了潜在的辽晋冲突,太宗的真正意图是据有中原,而非惩戒石重贵。
林鹄
关键词:《辽史》遣使阿保机
《宋会要》礼类与《中兴礼书》及其《续编》——《宋会要》礼类诸门门名及次序复原的新线索被引量:2
2019年
复原《宋会要》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各类下诸门的门名及排序。以往研究对《永乐大典》事目及《宋会要》辑文所留存的指示门名的种种标志进行了较充分的利用,但对其他相关文献的利用,尚嫌不足。本文针对《宋会要》礼类,尝试在这方面做初步探索。文章发现,在现存文献中,与《宋会要》礼类诸门门名及次序最接近的,应当是《中兴礼书》及其《续编》所载各门门名及次序,其重要性超过《永乐大典》事目。
林鹄
中古知识系统与知识阶层的新探索
2019年
楼劲研究员所著《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知识阶层》(兰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一书出版已有些时日,笔者有幸,通读全书,获益良多。故不揣浅陋,撰此书评,以供学界同仁参考。首先要说明的是,本书是作者协助聂大江教授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中的一卷。就方法而言,与此前的知识分子史著相较,本书有两个鲜明的特色。其一,以往研究强调知识分子承载的思想传统与人文关怀,关注少数上层精英,而本书则以更为宽泛的“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来界定知识分子,从而将知识分子作为广泛社会领域中的特定社会阶层来研究,重视各种知识职业主体及其形成、发展的诸多社会面向。换言之,传统研究更接近思想史,而本书则无疑属社会史。
林鹄
关键词:知识阶层知识分子中古文化知识水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经学理窟·宗法》与程颐语录——兼论卫湜《礼记集说》中的张载说被引量:2
2015年
《经学理窟·宗法》是探讨张载宗法观的基本材料,但对于混入其中的程颐语录,尚无人作出考辨。本文对《理窟·宗法》大部分条目加以分析,尝试区分辨别张载语录与程颐语录。文章还发现,卫湜《礼记集说》引张载《礼记说》诸条中,也有迄今不为人知的程颐语录。
林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