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锋

作品数:67 被引量:211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8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6篇哲学
  • 13篇唯物
  • 10篇人类学笔记
  • 10篇主义
  • 10篇经济学哲学
  • 10篇《1844年...
  • 8篇唯物史观
  • 7篇史观
  • 7篇主题
  • 7篇文明起源
  • 7篇历史地位
  • 7篇历史观
  • 7篇恩格斯
  • 6篇原始社会
  • 6篇哲学创新
  • 6篇社会
  • 6篇文本
  • 6篇马克思哲学
  • 6篇决定论
  • 5篇异化

机构

  • 6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3篇林锋
  • 11篇王东
  • 7篇林锋

传媒

  • 9篇东岳论丛
  • 8篇北京行政学院...
  • 5篇马克思主义与...
  • 5篇中共中央党校...
  • 5篇江汉论坛
  • 3篇东南学术
  • 3篇教学与研究
  • 3篇学术研究
  • 3篇马克思主义研...
  • 2篇哲学动态
  • 2篇理论学刊
  • 2篇人文杂志
  • 1篇新视野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求索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2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社土地占有制〉一书摘要》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对叶志坚先生质疑的回应
2016年
本文针对叶志坚先生《也谈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主题》一文的质疑进行了详细回应,为《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主题新探》的学术观点做了有力的辩护。本文重申,马克思晚年所作的"柯瓦列夫斯基笔记",其主题并非探讨"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而是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澄清这一点,有助于合理认识该笔记的学术价值、历史地位,还原马克思晚年思想、晚年探索的本来面目。
林锋
关键词:主题原始社会文明起源
马克思哲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吗?——“两次转变论”质疑被引量:17
2007年
“两次转变论”者认为,马克思在摆脱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之后,转向了费尔巴哈式的一般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历史观,在经过“费尔巴哈阶段”之后,才从根本上修正和超越了其费尔巴哈哲学立场,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思想演进的真实轨迹,夸大了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而忽视了两者的根本差异,也忽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性继承,曲解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观的出发点。对于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两次转变论”者的评价也与马克思本人及恩格斯、列宁的科学评价不相符合。在马克思哲学史上,费尔巴哈的影响的确存在,但不存在所谓的独立的“费尔巴哈阶段”。
王东林锋
关键词:人本主义
“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与西方学者的学术对话被引量:10
2006年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晚年笔记的“人类学笔记”称谓和人类学解读模式,是一种在国内外学界中影响巨大、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的笔记称谓和解读模式。我们认为,这一称谓和模式是对马克思晚年笔记的严重误读,是对笔记的理论性质和历史地位的歪曲。为实现马克思晚年笔记解读模式的根本突破和创新,恢复笔记本来面目和马克思晚年思想原貌,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超越这种错误称谓和解读模式,确立对笔记新的科学解释、科学理解———用“国家与文明起源的历史哲学研究”来解释马克思晚年笔记,并将笔记更名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
王东林锋
关键词:马克思晚年笔记历史哲学研究
实践观的初次表述究竟在马克思的何文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实践观及其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当前学界有一种流行见解,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奠基之作和初次表述。通过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与《提纲》实践观的基本要点以及马克思主义“成熟著作”实践观的经典论述进行双重文本对照,可知《手稿》不仅先于《提纲》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框架,而且包含着比《提纲》的实践观更为丰富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说,《手稿》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初次表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架构在《手稿》中已接近形成,《提纲》是《手稿》中初步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和运用。
林锋毕秋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概念及其现代发展
2023年
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劳动方式及生活条件的改变,“无产阶级消失论”的论调兴起并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要对这一论调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去,考察、还原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中“无产阶级”概念的本来涵义,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对“无产阶级”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因不占有生产资料而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是马克思恩格斯笔下的“无产阶级”的核心特征。在现代世界,符合该特征的社会群体持续存在,证明了这一概念在当代仍有强大解释力和适用性。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客观上构成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理论的挑战。作为现代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有必要在现代语境下对“无产阶级”概念予以捍卫和发展,在坚持其合理内核的前提下对“无产阶级”作出一些新的诠释。具体地说,应将这一概念的适用领域从狭义的物质生产领域扩展至广义的、具有丰富类型和多样性的劳动领域,将概念的适用群体从绝对贫困人群调整为相对贫困人群,从而使这一经典概念拥有更强大、更广泛的解释力。
林锋王先鹏
关键词:无产阶级
人本主义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吗?——对我国学界一种学术观点的质疑被引量:6
2014年
我国学界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人本主义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与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界限分明的,他后来抛弃、超越了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根据表明,人本主义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他在后来的"唯物史观成熟著作"中继承而不是抛弃了早期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其前后期著作的人本主义思想就其理论实质而言具有一致性。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之间并不构成"对立"或"冲突",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有机结合的。澄清上述事实,有助于科学评价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乃至其早期著作的历史地位,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林锋
关键词:人本主义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
《资本论》异化观新探——与《1844年手稿》异化观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长期以来,在异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上,流行着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创立唯物史观之后就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并用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异化”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期《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观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顶峰”,后来的唯物史观著作对异化问题的继续探索,是一个“创造力下降”的退化过程。这两种观点貌似合理,实际上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曲解,它们都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后来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及其手稿)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事实上,《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异化问题的新探索,与早期《手稿》异化观之间,绝不是“断裂”关系,而是继承创新关系。它们既直接继承了早期异化观的基本思想,也在《手稿》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立足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赋予“异化”新的思想内容,填补了早期异化观的重大空白,使异化理论趋于完备和系统化。
王东林锋
关键词:《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唯物辩证法基础新探
2023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对理解马克思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长期以来,我国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将异化劳动理论视为《手稿》的主要理论基础,并以该理论为根据来阐释《手稿》的历史观、共产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进而评价《手稿》的思想价值和学术地位。这一解读方式不完全符合《手稿》的思想逻辑。事实上,唯物辩证法才是《手稿》思想理论创新的根本所在。在《手稿》中,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已克服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性质,是其创立异化劳动理论、揭示私有财产内在矛盾、论证“共产主义”本质及其必然性的理论基础。从唯物辩证法出发理解《手稿》的思想,既符合其思想逻辑,又能充分挖掘其科学价值。据此,才能对《手稿》做出较为合理的评价。
林锋赵立凯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
再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主题被引量:6
2009年
长期以来,前苏联和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主题是探索所谓"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未来前景问题";笔记与大致写于同一时期的晚年马克思的《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给〈祖国记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等书信、手稿有共同的理论主题,它们都是晚年马克思思考和探讨东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的重要文献。实际上,通过深入、透彻的文本研究可以发现,"人类学笔记"的真正主题并非探索上述问题,而是探索人类的原始社会及文明时代的起源。澄清这一点,有助于正确评价笔记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林锋
关键词:主题原始社会文明起源
诺曼 莱文对晚年恩格斯历史观的误读
2019年
美国学者诺曼 莱文在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人类学》一文中人为地制造了作为“辩证法学者”的晚年马克思与作为“机械唯物论者”的晚年恩格斯的对立。事实上,晚年恩格斯是一个“经济决定论者”,但绝非莱文所指控的那种机械的、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经济决定论者”。他与马克思既肯定经济因素“归根到底”主导和决定着人类历史的全局和总体进程,也对非经济因素的历史作用予以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坚决反对片面地、过度地强调经济因素的历史作用。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经济决定论”是用来解释、理解、把握人类历史的全局和整体的.
林锋
关键词:经济决定论晚年恩格斯晚年马克思非经济因素历史观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