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衡勋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湛江师范学院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国文
  • 6篇文论
  • 5篇哲学
  • 5篇中国文论
  • 4篇文学
  • 3篇中国文化
  • 3篇文化
  • 2篇雕龙
  • 2篇意境
  • 2篇哲学发展
  • 2篇中国哲学
  • 2篇文化全球化
  • 2篇文心
  • 2篇文心雕龙
  • 1篇大众
  • 1篇大众媒介
  • 1篇代文
  • 1篇道心
  • 1篇心性
  • 1篇心性哲学

机构

  • 14篇湛江师范学院

作者

  • 14篇林衡勋
  • 1篇劳承万

传媒

  • 8篇湛江师范学院...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的启示和构想被引量:5
2005年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目前学界已提供了多种构想。这些构想特别是刘若愚的构想,的确可以给予我们启示,但似仍未达理想境界。本文认为建构中国文论体系必须注意三点:一是中国文论体系的建构必须“接着”刘勰《文心雕龙》等中国文论的优秀传统“讲”,二是要体现现当代精神,就要以西方现当代相应的文论体系框架为参照,三是要遵循康德关于体系建构的原则,即“我们所谓的体系,是指许许多多的知识种类在一个理念下的统一性”。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若从“纲”角度讲,可以构想为一个以“道”、“圣”、“文”、“观文者”四范畴为纲的纲目性体系,并为“道”所一以贯之的贯通性结构。
林衡勋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论文论体系理想境界中国文论一以贯之贯通性
意境现代研究方法论被引量:2
2001年
从方法论角度审视意境现代研究 ,并借助哲学家冯友兰等人的启示与用语 ,对意境现代研究方法论提出了新见解。这就是 :就意境现代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而言 ,应区分“照着讲”与“接着讲”及其关系 ;就阐释方法而言 ,则应是“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林衡勋
关键词:冯友兰方法论原则哲学家意境审视用语
论意境内涵的层次结构被引量:6
2004年
从王国维意境"深浅"说和宗白华意境"境层"说可以确认意境内涵结构应包括:情景交融、象外言外和"进乎道"等三个层次。情景交融是意境内涵结构的基础层次,象外言外为第二层次,最高层次为"进乎道"层次。在这一最高层次,文学艺术意境之道与哲学之道相通为一,从而文学与哲学也相通为一。这三个层次既表现为不同作品意境创造上存在的横的关系,又表现为一个逐级升华的纵的完整的审美过程。
林衡勋
关键词:意境情景交融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中之“道”新探索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结合中国哲学对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中之"道"进行了新探索。认为《原道》中之"道"的内涵应包括二层面意义:一是这道指天(地)道与心性人道相贯通的天人合一之道,属心性哲学范畴。二是这道还统摄有文学的圣道传统的内涵,这又包括二层次:一为自庖牺起始,中经尧、舜、禹、文王、周公,到孔子的外在众圣承传序列;二为以"道心惟微"哲学内容为基础的内在"文心—道心"系统,其中以后者为最重要,这对应于哲学"道心惟微"的"文心—道心",才是领悟天道与心性人道相贯通的天人合一之道,并创作"道之文"的关键。
林衡勋
关键词:文心雕龙心性哲学
关于大众媒介与“文学终结”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2007年
对大众媒介与"文学终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论述了"文学终结"的西方"哲学终结"背景,还论述了在与西方哲学和文论异趣的中国哲学和文论中,少有"哲学终结"与"文学终结"之类的命题。认为中国哲学与文论讲"生",并从纵的角度讲通变,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从横的角度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可以指导文学应对各种挑战与危机。
林衡勋
关键词:大众媒介文学终结中国哲学中国文论
道:中国哲学与文学的众妙之门
2005年
道,既是中国文论的基本范畴,又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因此,要讲清楚中国文论的道,必须以中国哲学的道论作为思想基础。中国哲学的道可以区分为:非常道与常道;以此为基础,中国文论的道也相应地可以区分为非常道与常道。中国文论与中国哲学讲的道都主要是不可以言说、不可以名言相求的本体意义的常道。道与情、意还有深层的体用关系。
林衡勋
关键词:中国文论中国哲学
“纲领明”与“毛目显”——刘勰《文心雕龙》纲目体系的新探索
《文心雕龙》现代研究的最高境界,应是对其理论体系的领悟与现代把握。当然,对《文心雕龙》有无理论体系,现代学界也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文心雕龙》根本没有什么体系,其"之所以不多不少要写五十个单篇",是要"把此书和经典挂上钩"...
林衡勋
文献传递
关于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开合大律问题被引量:1
2005年
大开大合,是文化生命的节奏感,亦是文化生命跃迁的深呼吸。本文以港台著名学者牟宗三先生的研究为参照系,简要论述了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大开大合大律和基本模式。从先秦两汉魏晋到宋明为特定时段,主要内容是以儒家为主干消化、吸收道佛(主要是佛)的大开合;自明末至今为另一时段,是消化、吸收西方异体文化哲学的新一轮大开合。这新一轮大开合任务异常艰巨且存在许多变数,至今尚远未完成。论文还论述了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大开大合大律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问题。
林衡勋劳承万
关键词:哲学发展中国文化文化生命文化全球化先秦两汉牟宗三
“文皆是从道中流出”——试论朱熹的文学道本体论
2003年
“文皆是从道中流出”是朱熹的著名文论命题。学界对这个命题作了很多研究,但持批评否定态度为多。此命题大有深意。把命题奠基于朱熹集大成的理学哲学本体论基础上,并以命题的理论渊源和现实针叶性为思想背景,予以“了解之同情”,从而展示了命题的多层次内涵意蕴。
林衡勋
关键词:本体论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想
2004年
建构中国文论体系必须注意三点:一是中国文论体系的建构必须"接着"刘勰《文心雕龙》等中国文论的优秀传统"讲",二是要体现现当代精神,就要以西方现当代相应的文论体系框架为参照,三是要遵循康德关于体系建构的原则,即"我们所谓的体系,是指许许多多的知识种类在一个理念下的统一性"。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从"纲"角度讲,可以构想为一个以"道"、"圣"、"文"、"观文者"四范畴为纲的纲目性体系,并为"道"所统一的贯通性结构。
林衡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