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利兴

作品数:49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骨折
  • 15篇腰椎
  • 13篇关节
  • 10篇手术
  • 10篇内固定
  • 10篇脊柱
  • 9篇椎弓
  • 9篇椎弓根
  • 9篇螺钉
  • 8篇胸腰椎
  • 7篇胸腰椎骨折
  • 7篇腰椎骨折
  • 7篇椎骨
  • 7篇脱位
  • 6篇入路
  • 6篇椎旁
  • 6篇椎旁肌
  • 6篇椎旁肌间隙
  • 6篇椎旁肌间隙入...
  • 6篇髋关节

机构

  • 47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南通医学院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作者

  • 49篇林利兴
  • 30篇汤呈宣
  • 30篇杨国敬
  • 22篇彭茂秀
  • 21篇戴鸣海
  • 17篇唐小君
  • 14篇何少奇
  • 14篇张力成
  • 9篇李永奖
  • 7篇刘良乐
  • 6篇滕红林
  • 6篇王伟良
  • 4篇蔡春元
  • 3篇贾连顺
  • 3篇黄益奖
  • 2篇魏海峰
  • 2篇董伊隆
  • 2篇陈激
  • 2篇林瑞新
  • 1篇叶澄宇

传媒

  • 6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2007年浙...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2009年浙...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 1篇第一届长三角...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及手足部软组织缺损40例
1998年
小腿及手、足部由于外伤、感染、肿瘤及烧伤等原因造成的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骼外露,采用小腿内侧皮瓣予以修复,可恢复下肢和足部的负重、行走及手部的握持等功能,外观亦较满意。我科自1992年3月以来,采用游离及带蒂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小腿及手、足部软组织缺损40例,皮瓣全部成活,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林利兴杨国敬吴建伟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小腿皮瓣移植
动态MRI对臂丛根性损伤和颈髓损伤的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动态MRI诊断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以及在与颈髓损伤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行动态MRI检查,结合CT薄层扫描和肌电图随访;所有8例患者均手术证实为臂丛根性损伤。结果本组患者在伤后早期1~2d内均无位于椎间孔及椎间孔外的创伤性脊膜囊肿、神经根断裂等支持臂丛根性损伤的MRI异常表现;4例患者有颈椎骨折或颈髓损伤的MRI表现。伤后7~15d(平均10d)后,再次行颈椎MRI检查,出现典型的MRI臂丛根性损伤表现:椎间孔及椎孔外臂丛神经走行处T2WI高信号的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移位和神经根缺失及走行异常等。结论动态MRI检查对臂丛根性神经损伤具有损伤节段定位准确、椎管外部分同样能够显示、无创、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特点;其短期内特征性的动态变化易于诊断臂丛根性损伤,同时又能与颈髓损伤相鉴别。
滕红林王健王美豪王汛黎金林林利兴叶澄宇
关键词:臂丛脊髓损伤磁共振成像
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折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骨折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5月至2008年2月我科收治的5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跨骨折椎的4钉固定术(A组)37例,经骨折椎单侧椎弓...
汤呈宣彭茂秀戴鸣海唐小君杨国敬林利兴
文献传递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椎间孔型8例,椎间孔外型2例,椎间孔内外混合型6例。L2.3 1例,L3,4 5例,L4,5例,L5、S1 2例。CT扫描显示在相应椎间孔内、椎间孔外、椎间孔内外有与椎间盘相同的CT值密度影像。手术采用椎板间入路10例,椎板侧方入路3例,椎板间和椎板侧方联合入路3例。结果术后16例均获随访6个月~5年,平均9个月。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可3例。术后CT显示相应节段椎间盘突向椎间孔或椎间孔外的占位消失,同节段神经根压迫解除。结论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手术入路应依突出椎间盘组织占位、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椎管内病变而定。
林利兴余列道滕红林贾连顺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手术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漏斗技术”的准确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漏斗技术"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并对该技术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一致性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8年7月至少有1枚螺钉置于T1~T12的3具人类尸体标本和11例患者的资料.由一位缺乏胸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年轻脊柱外科医师采用"漏斗技术"完成全部螺钉的置入.根据术后薄层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及各种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3.1个月,未见医源性血管、神经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置钉失败率在标本和患者分别为14%(10/72)和15%(8/55);标本和患者危险性穿破分别为2枚(3%)和1枚(2%);置钉准确性在标本和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6枚(11%)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上壁,未见椎弓根下壁和前壁穿破;患者置钉准确性比较:T1~T4比T5~T8(P>0.05)、T1~T4比T9~T12(P>0.05)、T1~T8比T9~T12(P>0.05).在所有患者中,仅1枚螺钉需要重置.年轻脊柱外科医师在第1、第2、第3具标本上发生置钉失败数分别为6枚、3枚和1枚.结论 "漏斗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和经济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一致,通过该技术使年轻医师迅速安全、准确置入胸椎弓根螺钉成为可能.
刘良乐汤呈宣杨国敬戴鸣海叶晓蕾林光锚林利兴张力成
关键词:脊柱损伤胸椎
术中超声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监测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术中超声判断硬膜囊前方致压因素.超声监测下使用自制器械对突入椎管内骨块进行复位,应用超声判断硬膜囊前方压迫解除情况及评估骨块复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均...
彭茂秀陈激汤呈宣林利兴戴鸣海唐小君何少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术中超声
文献传递
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折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骨折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128例,经骨折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21例。比较经骨折椎固定和传统短节段段固定、间接复位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矢状位...
汤呈宣彭茂秀戴鸣海唐小君杨国敬林利兴刘良乐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
文献传递
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折椎单侧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骨折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128例,经骨折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21例。比较经骨折椎固定和传统短节段段固定、间接复位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矢状位...
汤呈宣彭茂秀戴鸣海唐小君杨国敬林利兴刘良乐
文献传递
无骨折骨折脱位颈髓过伸损伤的受伤特点及其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力在头面部不同的撞击位置对造成颈髓过伸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1例无骨折颈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没有颈椎疾病病史,受伤位置主要在前额、面...
彭茂秀汤呈宣林利兴戴鸣海杨国敬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颈髓
文献传递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36.3岁。按照Magerl等分型:A2型5例,A3型14例,B1型3例,B2型5例。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D级6例,E级21例。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及CT,对伤椎椎体压缩百分率、Cobb角、椎管占位等情况进行随访;通过Frankel标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椎体压缩百分率由术前的(46.6±10.5)%恢复至术后的(5.2±3.7)%,末次随访时的(6.7±4.6)%,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8.3±7.2)°矫正至术后(5.3±5.1)°,末次随访时的(7.1±3.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30.2±7.2)%恢复至术后的(6.3±4.2)%,末次随访时的(7.2±4.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神经功能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置钉容易,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同时复位良好,术后稳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董伊隆彭茂秀黄益奖林利兴汤呈宣杨国敬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