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阳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玉米
  • 3篇玉米大斑病
  • 3篇玉米大斑病菌
  • 3篇斑病
  • 3篇病菌
  • 3篇大斑病
  • 3篇大斑病菌
  • 2篇MAPK
  • 1篇蛋白质结构
  • 1篇蛋白质结构预...
  • 1篇调控基因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拟南芥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 1篇两性

机构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董金皋
  • 4篇杨阳
  • 3篇李坡
  • 3篇张长志
  • 3篇谷守芹
  • 2篇张晓玉
  • 2篇范钰
  • 2篇田兰
  • 2篇巩校东
  • 2篇韩建民
  • 1篇曹志艳
  • 1篇贾慧
  • 1篇吴敏
  • 1篇范永山
  • 1篇王梅娟
  • 1篇刘微微
  • 1篇马双新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拟南芥MPK3、MPK4、MPK6在酵母hog1Δ中的渗透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拟南芥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基因MPK3、MPK4、MPK6的功能,明确其在渗透调节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拟南芥MPK3、MPK4、MPK6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遗传转化酿酒酵母渗透调节功能丧失的hog1?突变体,筛选得到阳性转化子,并分析其在渗透胁迫下的表型特征。【结果】扩增得到了拟南芥MPK3、MPK4、MPK6的全长cDNA序列,构建了上述3个基因的表达载体,并筛选得到了3个基因的阳性转化子。在1 mol.L-1 KCl、0.3 mol.L-1 LiCl、1 mol.L-1 NaCl、1 mol.L-1 Sorbitol的盐胁迫处理下,阳性转化子生长状态良好,与野生型的表型基本一致,均恢复了hog1?对盐胁迫的抗性。在盐胁迫处理下,hog1?细胞形态异常且体内甘油含量较野生型低,而转化子的形态和体内甘油含量均恢复到正常的表型。【结论】MPK3、MPK4、MPK6均能够使酿酒酵母渗透调节功能丧失突变体hog1?恢复对盐胁迫的抗性,具有渗透调节的功能。
李坡谷守芹杨阳吴敏王梅娟张长志董金皋
关键词:拟南芥MAPK
玉米大斑病菌两性交配型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育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玉米大斑病菌属于异宗配合真菌,在自然界中存在A、a交配型菌株和Aa两性交配型菌株,为明确两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及其对有性生殖的影响,采用有性态诱导和交配型PCR鉴定的方法,对2011—2014年采集的野生菌株及室内诱导产生的有性杂交后代F1、F2代进行交配型组成鉴定,通过检测两性菌株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发育情况明确其有性生殖能力,结合RT-PCR技术对有性生殖过程中MAT1和MAT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菌株和有性杂交后代中均存在两性交配型菌株,且出现频率相当,介于2.09%和6.25%之间;Aa两性菌株的育性与杂交时对应菌株的交配型组成相关,两性菌株与A交配型菌株或a交配型菌株杂交均可育,能产生成熟的子囊壳和子囊孢子,但其自交时败育,只产生子囊壳,不产生子囊孢子。两性菌株Aa自交和两性菌株Aa与A交配型或与a交配型菌株杂交时,Aa菌株中MAT1和MAT2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推测MAT基因在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阳马双新贾慧刘微微曹志艳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
玉米大斑病菌转录因子StSte12的表达特性分析及其调控基因的筛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确定玉米大斑病菌转录因子StSte12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分析目的蛋白质StSte12的结构特征;明确StSTE12在病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筛选可能受StSte12转录因子调控的基因,分析其匹配序列的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在病菌的中表达情况。【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StSte12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的位置并解析目的蛋白质StSte12的结构特征;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StSTE12在病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根据酿酒酵母Ste12转录因子的下游调控基因,筛选病菌中可能受StSte12调控的功能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出下游调控基因的结合位点;利用RT-PCR技术,分析这些基因在StSTE12 RNAi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tSTE12的ID为105656,该基因位于scaffold_13正链的1061747-1064127位置;该蛋白具有Ste12-like蛋白特有的保守结构域(STE homeodomain和ZnF_C2H2锌指结构)及空间结构;StSTE12在附着胞时期表达量最大;筛选了部分StSte12调控基因,与StSte12的匹配序列为T\C GAAAC A\G,中间部分GAAAC非常保守;StKAR5在野生型中表达量小于StSTE12 RNAi转化子,StBEM2、StBUD8、StCHS7相反;StRAX2的表达量在野生型和转化子中一致。【结论】StSte12具有Ste12-like所特有的DNA结合结构域和空间结构;该蛋白在附着胞发育中发挥重要功能;筛选了部分StSte12的调控基因,其匹配序列可概括为T\C GAAAC A\G,且证实了这些基因受StSte12调控。
张长志李坡谷守芹巩校东杨阳范钰田兰张晓玉韩建民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转录因子调控基因
玉米大斑病菌STK2的基因组定位、蛋白质结构预测及其表达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确定玉米大斑病菌STK2在基因组中的位置;解析目的蛋白质Stk2的结构特征;构建STK2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真核表达体系中的胞外分泌蛋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STK2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的确切位置,解析Stk2蛋白质的结构特征;根据STK2的ORF序列及真核表达载体pPIC9K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构建真核表达载体,采用电击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GS115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检测并鉴定目的蛋白质。【结果】玉米大斑病菌STK2的ID为91433,该基因位于scaffold_3正链的1561986-1563262位置;Stk2蛋白具有MAPK类蛋白激酶的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β折叠较少且主要存在于N端,其三级结构具有1个较小的N端域和1个较大的C端域;成功构建了STK2的真核表达载体pPIC9K-STK2,筛选获得了抗性转化子;在毕赤酵母菌中,经甲醇诱导得到了1个分子量约为41 kD的蛋白质组分且被分泌至胞外,该蛋白质的大小与理论分子量相符,推测Stk2蛋白已在宿主菌中表达并被分泌至胞外。【结论】玉米大斑病菌STK2位于scaffold_3正链的1561986-1563262位置;Stk2具有MAPK激酶的所有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MAPK蛋白激酶;该基因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获得了可溶性分泌蛋白质,为Stk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巩校东范钰李坡杨阳张长志田兰张晓玉范永山韩建民谷守芹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物信息学分析真核表达MAPK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