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菊云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湿地植物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鄱阳湖
  • 2篇污染
  • 2篇湖泊
  • 2篇根系
  • 2篇根系分泌物
  • 1篇地累积指数
  • 1篇形态分布特征
  • 1篇生态效应
  • 1篇湿地
  • 1篇疏浚
  • 1篇苔草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铁
  • 1篇铅胁迫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鄱阳湖湿地

机构

  • 6篇南昌大学
  • 4篇江西财经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杨菊云
  • 5篇弓晓峰
  • 4篇刘春英
  • 4篇陈春丽
  • 2篇王佳佳
  • 2篇方亮
  • 2篇孙明哲
  • 1篇徐升
  • 1篇周文斌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鄱阳湖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湿地植物为了适应渍水环境,形成了大量的通气组织,植物可以通过通气组织将氧气输送到根系,从而将Fe2+氧化成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积在植物的根表,形成铁膜。淹水土壤中植物根表形成铁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植物根际处于局部氧化状态,二是生长介质中存在大量的Fe2+。通过溶液培养和土-砂联合培养法,研究了Fe2+浓度、植物种类、诱导时间、p H值、水位变化、根系分泌物对根表铁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苔草和虉草根表铁膜的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根系分泌物浓度与铁膜的量呈负相关,随水位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水位2~3 cm,p H为5.5~6时根表铁膜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
刘春英弓晓峰陈春丽唐艳萍杨菊云徐升
关键词:湿地植物鄱阳湖湿地根系分泌物
湿地植物根表铁膜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4年
为了适应渍水环境,许多湿地植物都具有根系泌氧、形成铁膜的能力。因铁膜具有特殊的物理或化学结构,可以通过吸附和共沉淀作用影响元素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和生物有效性,在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和重金属中起重要作用。综述了湿地植物根表铁膜的形成、影响因素以及根表铁膜对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的生态环境效应,从表征技术方面阐述了根表铁膜的作用机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给出如下建议:(1)扩大研究领域;(2)铁膜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3)铁膜对植物生理形态的影响;(4)利用先进的表征技术以确定铁膜的作用机制。
刘春英陈春丽弓晓峰周文斌杨菊云
关键词:湿地植物生态效应
城市内湖疏浚前重金属的沉积与污染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象湖作为南昌市重要的内湖,汇聚南江、北江、东江、西江及青山湖的水流,经由抚河流入赣江,最终汇入鄱阳湖,其水质安全对鄱阳湖的保护意义重大。为了解象湖的重金属分布、沉积特征与污染状况,该研究利用南昌市对象湖整治之际,采集了25个表层沉积物、2个柱状沉积物样品,对重金属Cu、Zn、Pb、Cr、Ni、p H值及有机质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了象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探讨分析了各元素的相互作用、来源以及环境因素对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1)象湖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r、Ni的平均值分别为53.16、1 988.13、205.32、49.00、32.67 mg/kg,其中Zn变异系数最大,受人为影响较大;柱状沉积物的分布图表明象湖长期受到污染,且重金属含量在湖心处较小,排污口较大;(2)评价结果显示象湖表层沉积物污染程度为Zn(中度污染)>Pb(轻度污染)>Cu(轻微污染)>Ni(无污染)>Cr(无污染),与国内其他湖泊相比,象湖Zn、Pb污染严重,应当受到重视;(3)统计分析显示Cr、Cu、Ni和有机质呈显著的相关性,可能被腐殖酸吸附或络合而富集于有机质中,Cr、Ni相关性显著,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以及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Zn和Pb与其他物质相关性均较差。
王佳佳弓晓峰向洪锐杨菊云方亮孙明哲
关键词:城市湖泊重金属污染评价
盲数优化地积累模型评价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被引量:4
2015年
盲数优化地积累模型是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和隶属度加权相结合的一种不确定性评价方法。鉴于污染评价系统多种不确定信息共存的特点,将盲数优化地积累模型应用于长江中下游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中。根据计算出的可能值区间及可信度看空间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评价等级的可信度水平,辨识污染程度和等级,减小局部污染对区域整体污染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象湖、鄱阳湖、洞庭湖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都不均匀,象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为:Pb>Cu>Zn,其中Pb为中度污染,Cu为轻度污染,Zn为清洁;鄱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为Cu﹥Pb﹥Zn,其中Cu为中度污染,Pb为偏中度污染,Zn为偏重污染;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为Cu≈Pb≈Zn,且均为轻度污染。盲数优化地积累模型方法可行,与定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对污染等级判定上更真实可靠。弥补了传统确定性方法的不足,更真实、更客观地表征了评价区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污染程度。
弓晓峰孙明哲陈春丽王佳佳刘春英杨菊云向洪锐方亮
关键词:地累积指数沉积物重金属
根系分泌物对苔草铁膜形成及铅胁迫下对根际环境的影响
根际是影响其根系生长最为活跃的部分。在重金属胁迫下,根际区域植物根系分泌物、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态环境(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以鄱阳湖南矶山湿地苔草(Carex cinerascens)为研...
杨菊云
关键词:根系分泌物铅胁迫根际环境
文献传递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铁形态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鄱阳湖典型湿地不同层次土壤铁的形态分布特征,为土壤铁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土壤类型及地形位置采集了表层土壤和典型土壤剖面土样,采样范围涵盖了鄱阳湖95%以上的湿地,采用BCR三步法测定铁的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弱酸溶解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可还原态)、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含量,讨论并分析鄱阳湖典型土壤中总铁和各形态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采样点土壤总铁的含量差异不大,铁形态以残渣态为主,其次是可还原态,占总铁的比例范围分别为76.96%~90%和9.68%~14.41%,可氧化态含量相对较低,酸可提取态含量最低。相关分析表明,各形态与总铁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前3种形态铁的含量受土壤中p H和Eh的影响较大。从垂直分布来看,4个样点的各形态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弓晓峰杨菊云刘春英陈春丽任荣荣
关键词:鄱阳湖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