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翠迎

作品数:123 被引量:1,64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9篇经济管理
  • 26篇政治法律
  • 20篇社会学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养老
  • 39篇保险
  • 28篇社会保障
  • 23篇农村
  • 21篇养老保险
  • 14篇村社
  • 13篇养老服务
  • 13篇农村社会
  • 12篇农民
  • 11篇社会保障制度
  • 10篇社会保险
  • 10篇社会养老
  • 10篇农保
  • 10篇基金
  • 9篇养老金
  • 9篇财政
  • 8篇农村社会保障
  • 7篇养老保障
  • 7篇农民工
  • 7篇民工

机构

  • 79篇上海财经大学
  • 31篇浙江大学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南京财经大学
  • 4篇上海工程技术...
  • 3篇北京石油化工...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南京审计大学
  • 2篇江西省委党校
  • 2篇中国计量大学
  • 2篇甘肃政法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东华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117篇杨翠迎
  • 7篇王国洪
  • 6篇米红
  • 6篇冯广刚
  • 5篇郭光芝
  • 3篇沈亦骏
  • 3篇黄祖辉
  • 3篇郭金丰
  • 3篇王瑜
  • 3篇王晓琴
  • 2篇黄蓓
  • 2篇何文炯
  • 2篇张馥厚
  • 2篇杨大伟
  • 2篇孔荣
  • 2篇金昊
  • 1篇赵婧
  • 1篇姚红义
  • 1篇孙荣
  • 1篇周永水

传媒

  • 10篇社会保障研究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公共治理评论
  • 4篇西北人口
  • 3篇商业研究
  • 3篇人口学刊
  • 3篇经济体制改革
  • 2篇江西财经大学...
  • 2篇人口与经济
  • 2篇上海经济研究
  • 2篇农业经济
  • 2篇中国社会保障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医院领导决策...
  • 2篇人口与发展
  • 1篇中国人力资源...
  • 1篇兰州学刊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学习与探索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中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但是制度运行之初已暴露出体系不健全、低保对象确定的随意性、监督管理不到位、保障面偏低等一些明显的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制度推行较晚,工作滞后,严重地影响了农村低保工作的总体绩效水平。当前从完善体系、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保障资金供给等方面努力,仍然是这项关系全体贫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措施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姚红义杨翠迎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延迟退休年龄到底有多难?——兼论延迟退休与养老保险基金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2013年延迟退休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延迟退休与养老金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真正决定退休年龄的应是劳动力市场因素。中国虽然已经具备了延迟退休的客观条件即人均寿命在延长,却还缺乏延迟退休的前提条件即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养老保险制度。从行业和产业类型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造成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调节作用却是非常有限的,相反,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还可能对延迟退休年龄形成阻力。因此,当前不仅要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且还需要全面梳理和认识中国劳动就业状况,才能为制定合理的退休政策和优化完善养老保险金制度提供理性的思考和前瞻。
杨翠迎金昊
关键词:延迟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就业
社会保险费率的适度性、降费空间及统征统管——基于待遇与基金平衡视角被引量:18
2019年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社会保险降费持续开展,《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从2019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为了考察我国社会保险费率的情况,本文以'不降低职工待遇'和'维持基金平衡'为前提条件,构建了以'名义费率''实际费率'和'均衡费率'为主要指标的费率适度性评估体系。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养老保险费率的适度性最差,在考虑全国统筹以及加强征收管理的情况下,仍有12个百分点左右的降费空间;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率的适度性依次增强,降费空间依次递减。当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率的适度性及降费空间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但是总体上仍存在较大的降费潜力。基于此,建议对社会保险降费率工作进行顶层规划,与做实缴费基数和征收体制联动改革,同时要处理好地区差异,采取多管齐下,稳步推进'降费''统征统管'和'全国统筹'等工作。
杨翠迎鲁於汪润泉
关键词: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检验被引量:1
2023年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通过减少贫困发生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而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因此,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注重效率的提升,以保持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王国洪杨翠迎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中介效应
退休年龄与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内涵及思考
2016年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下文简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延迟退休年龄作为一项重要的对策,引起了社会各届的关注,但是对于退休年龄的实质,以及其与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关系,却鲜有深入探讨,而这却是我国退休政策和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极其重要的基础。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及理论分析,来探讨退休的实质与内涵,以及退休年龄与养老金领取年龄设定的关系及影响,从而为我国的退休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金昊杨翠迎
关键词:退休年龄
降低养老保险费率会导致养老金收不抵支吗?——基于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费率不仅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自我平衡,也对企业成本及劳动者的参保行为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研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费率对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名义费率确实偏高,对基金收支平衡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降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名义费率不仅不会导致基金收不抵支,反而会提升基金的收支平衡能力;在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名义费率可下调至20%。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际费率与基金收支平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养老基金平衡能力呈先强后弱趋势;东、中、西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际费率依次递增,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提高养老保险实际费率均能显著提高基金的收支平衡能力,但其影响机理存在较大的差别——东部地区由市场机制决定,西部地区则是由于参保人员多为体制内员工所致。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对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显著为正,制度赡养率对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应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确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缴费阶段和待遇享受阶段的公平。
王国洪张君杨翠迎
关键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被引量:13
2014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原有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无论从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将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优化和再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迫切性。本文认为当前应发挥提升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理念、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合理布局、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拓宽公共服务资金来源等多方面措施,以破解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的难题,进而应对城市化发展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新要求。
杨翠迎
关键词:公共服务结构优化城市化
社区照顾视阈下的养老方式:以香港为例被引量:7
2010年
社区照顾的基本理念是使"正式照顾"与"非正式照顾"相互配合,它强调让有照顾需求的人在常人的环境中,接受有尊严的照顾,以避免远离社区的大型院舍照顾带来的非个人化和社会分隔,并融入社区。香港长者社区支援服务贯穿了社区照顾理念,其运作涉及服务的责任主体、服务组织和管理的方式、服务系统的提供策略等方面,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应对人口老化的方案。目前社区照顾养老服务还未在内地得到广泛推广,应协调国家、社区、市场和家庭(家族)等各方面的力量,发展老年人社区照顾服务,探讨老龄化背景下更加积极有效的养老方式。
肖莎杨翠迎
关键词:社区照顾养老方式老年人福利服务
医养结合与老年人健康养老被引量:23
2022年
医养结合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CHARLS2015和2018两期数据,以2016年确立国家级医养结合服务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对于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化了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并显著促进了慢性病管理与门诊就诊随访概率,但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精神健康层面的改善并不明显。(2)服务效果受到老年人的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婚姻状况等)与代际因素(居住区域、子女个数、是否有子女照料、子女受教育程度等)的异质性影响。(3)机制检验方面,体检、日间照料、上门巡诊、娱乐活动服务等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化了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提升了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文章研究认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应当重新梳理其主体行为逻辑,逐步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关联制度衔接,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机制与需求多维度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弄清不同层次人群在医养结合服务中的现实需求,打破制度壁垒,提高资源与政策制度的衔接能力。文章的研究为进一步形成医养结合的基本制度,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高鹏杨翠迎周彩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运营效率分析:基于不同模式的静态与动态视角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全国31个省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BBC-Malmquist模型分别测算了2016年国家级医养结合服务试点确立前后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年度效率和跨期效率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医养结合服务资源投入在不同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体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其中直辖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实践效率总体较为显著,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省份其效率提升缓慢;此外,在不同模式的比较分析中,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投入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供给分别显著提升了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的静态和动态效率。研究结论为客观评估我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的实践效果,完善并形成医养结合的基本制度、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了借鉴。
高鹏杨翠迎刘言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