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容
-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1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15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原发疾病、痰检结果、感染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原发疾病、年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气管切开、吸痰、卧位、医源性因素等有关。结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由多种原因所致,及时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可减少感染率,降低病死率,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病人的康复。
- 杨绍容周立
- 关键词:脑出血肺部感染影响因素
- 86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周期性瘫痪(PP)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方法对我院已经确诊的86例PP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PP患者中47例由多种诱因诱发,40例(46.5%)继发于甲亢。PP表现为肢体瘫痪,呈对称性,近端重于远端,从下肢发展到上肢。血清钾均降低,52例(60.5%)有肌酶学变化,以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为主。周期性瘫痪治疗措施包括补钾,密切监测血钾,甲亢性低钾型周期瘫痪须合用抗甲状腺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结论 PP发作由多种诱因诱发,部分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关。多数有肌酶学变化,以CPK增高明显。心电图检查有助于确诊本病。
- 杨绍容周立
- 关键词:低血钾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甲状腺功能亢进
- 脑梗塞合并心房纤颤临床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和脑梗塞发生的关系。方法将487例脑梗塞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心房纤颤组和非心房纤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7例脑梗塞患者中,心房纤颤组64例,非心房纤颤组423例。心房纤颤组意识障碍发生率73.4%,运动障碍发生率91.1%,P<0.01,均显著高于非心房纤颤组。心房纤颤组反应性高血糖、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率也均高于非心房纤颤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失语、偏盲在两组没有差异。结论心房纤颤是脑梗塞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梗塞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
- 杨绍容杜林
- 关键词:脑梗塞心房纤颤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效果。方法 76例大咯血病人包括经临床与放射学证实的肺结核18例,支气管结核9例,支气管扩张40例,以及晚期肺癌9例,均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全部病人随访6~32个月。结果栓塞治疗后24h,76例中的71例(93.4%)被成功地止血,其余5例栓塞后再次咯血,再行栓塞治疗后,咯血停止。随访6~32个月,除3例肺癌与2例肺结核偶有痰血外,未发生与栓塞治疗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是目前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张永杨绍容刘朝良李先华李兴明
- 关键词:大咯血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
- 重症肌无力危象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诱发因素、延长气管插管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46例次肌无力危象病人的年龄、性别、诱发因素及治疗措施。结果:478例MG中发生肌无力危象40例,发生率为9.6%,全为肌无力危象,无一例胆碱能危象和反拗性危象。40例发生危象前Osserm an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12例,Ⅳ型16例,Ⅴ型0例。感染发热性疾病及加、减药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为危象发生的主要诱因,分别占47.8%和17.4%。6例次(13%)应用了加重MG的抗生素。医源性因素亦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诱因。本组死亡6例,病死率15%。结论:发生危象的主要为Osserm anⅢ型和Ⅳ型。感染发热性疾病及加、减药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为危象发生的主要诱因。适当调整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用量,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注意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治疗,可使肌无力危象病死率明显降低。
- 杨绍容何俐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危象诱因病死率
- 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加灌注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局部灌洗加灌注抗结核药物在耐多药难治性肺结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74例耐多药难治性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按复治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38例经FB局部生理盐水灌洗,清理病灶和疏通气道,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异烟肼0.3g+链霉素0.5g(或丁胺卡那霉素0.4g)。观察两组细菌学阴转、病灶和空洞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细菌学阴转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55.6%(χ2=11.35,P<0.01),阴转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病灶显效率(治愈+显著吸收)92.1%,空洞闭合率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9%及14.3%(χ2=16.45及5.16,P<0.01及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B局部灌洗加灌注抗结核药物,可加速细菌学阴转,加快病灶愈合,加快空洞闭合和缩小,缩短疗程,对耐多药难治性肺结核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 张永刘朝良李先华杨绍容刘强
-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肺结核灌注治疗
-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3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 3 0例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根据X线胸片、胸部CT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病灶肺内型 2 3例、纵隔型 5例、异位型 2例。其中液囊肿 18例、气囊肿 7例、多发肺囊肿 5例。肺内型多以并发感染就诊 ,其中 19例表现为咳嗽、咳痰 ,2例伴发热 ,11例表现为咯血或痰中带血 ,11例有不同程度的胸痛 ;CT特征为囊腔大、周围软组织少的“块中囊” ,或薄壁的空腔、多发性蜂窝状、囊腔状环行透光影。纵隔型 2例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2例因囊肿压迫气管而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1例压迫食管而出现吞咽梗塞感 ;CT特点为边界清楚、密度一致的孤立性圆形或卵圆形阴影 ,与周围器官组织相互挤压变形。异位型 2例均于体表扪及囊性包块就诊。病理检查 :镜下均可见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腺体、软骨、弹力纤维和少量平滑肌。结论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以肺内型为多 ,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及咯血 ,CT检查以块中囊为其特征性表现 ;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具备呼吸上皮、腺体、软骨和平滑肌。
- 张永杨绍容程德云关键
- 关键词: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病理特点切除术手术治疗
- 以黄视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反应一例
- 2003年
- 杨绍容张永
- 关键词:低血糖反应首发症状胰岛素病例报告
- 泼尼松对IL-8在COPD大鼠肺组织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泼尼松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熏烟组(B组)和熏烟+泼尼松组(C组),每组各8只。单纯熏香烟法建立COPD模型,C组于熏香烟前予泼尼松5mg/kg隔日灌胃。模型建立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上清液和血清中的IL-8和TNF-α浓度,并对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和肺泡腔面积与总面积比(PAA)。结果B组MLI、PAA比A组增高,而MAN低于A组,C组与B组相比MLI、PAA降低,MAN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组BALF中IL-8、TNF-α、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增高(P<0.05),C组较B组上述指标均下降(P<0.05)。B组血清中IL-8和TNF-α浓度亦比A组增高(P<0.05),C组较B组下降,但IL-8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BALF中IL-8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TNF-α呈正相关(r=0.735、0.987,P<0.05);与血清中IL-8和TNF-α、血气分析的所有指标及形态学定量分析的任一指标均无相关性。血清IL-8与上述任一指标亦均无相关性。结论BALF中的IL-8与COPD的气道炎症密切相关,IL-8与TNF-α相互作用,通过趋化激活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共同参与COPD发病。泼尼松可能通过抑制IL-8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介质和炎性细胞对气道的损害,延缓COPD的进展。
- 张永杨绍容程德云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
-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9月住院的189例重症AECOPD患者合格痰标本及防污染毛刷刷取的气管内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47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达64.6%,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1.8%。真菌占13.6%,以白念珠菌检出率最高。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重症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现象明显,二重感染逐年增加,且占有较大比重。临床AECOPD患者选用抗生素治疗时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减少不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与二重感染产生。
- 张永杨绍容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