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结核
  • 5篇脑膜
  • 5篇脑膜炎
  • 5篇结核性
  • 5篇结核性脑膜炎
  • 4篇膜炎
  • 2篇蛋白
  • 2篇药敏
  • 2篇药敏试验
  • 2篇诱导蛋白
  • 2篇细胞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脑膜炎诊断
  • 2篇结核病
  • 2篇结核性脑膜炎...
  • 2篇干扰素
  • 2篇干扰素-Γ
  • 2篇干扰素诱导
  • 2篇肝炎

机构

  • 14篇甘孜藏族自治...

作者

  • 14篇杨红
  • 6篇李明琴
  • 5篇杨建蓉
  • 4篇罗俊
  • 1篇王齐
  • 1篇朱虹
  • 1篇李明芹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2篇西藏医药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SPOT-TB检测法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法(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10月甘孜州人民医院收诊的结核性脑膜炎疑似患者36例进行研究,对患者行T-SPOT-TB检测、脑脊液结核抗体、脑脊液抗酸染色及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试验(金标准)、结核菌素试验检测,观察对比各种检测方法下患者阳性检出率,计算各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T-SPOT-TB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7.0%。脑脊液结核抗体检测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0.9%。脑脊液抗酸染色灵敏度为42.4%,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71.2%。结核菌素试验灵敏度为78.8%,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9.4%。结论 T-SPOT-TB检测法能够简便、快捷地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其临床价值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李明琴杨红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
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成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鞘内注射INH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和四联抗痨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比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和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时采取加鞘内注射INH及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是一种比较经济实用和安全有效的方法。
朱虹杨红李明芹马涌杰
关键词:鞘内注射结核性脑膜炎
2014—2016年某综合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总结2014年1月—2016年12月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各病区采集的病原菌标本,采用VITEK2-compact15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物敏感性(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5年药敏标准(M100-S25版)抗菌药物药敏折点标准分析检测结果,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到临床标本33 516份,分离出细菌2987份,阳性率8.91%。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居首,肺炎克雷伯菌为其次;病原菌主要来于痰液、尿液、脓液、切口分泌物、血液、阴道分泌物、胆汁、耳道分泌物等标本,其中外科、内科、ICU科室标本送检量居前3位;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分别为88.04%、53.30%、50.75%、43.69%;除氨苄西林外,肺炎克雷伯菌对各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替坦、氨曲南、氨苄西林耐药率均≥75.00%;2014—2016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尤其是重要病原菌的多药耐药检出率呈增长趋势,临床应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与耐药趋势,并针对不同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做好多药耐药菌院内的防控工作。
邓明琼余海霞杨红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
康定地区细菌性痢疾药敏情况分析——附临床60例被引量:1
2003年
杨红罗俊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抗生素药敏试验
甘利欣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8例被引量:3
2003年
杨红罗俊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甘利欣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肌苷片
探讨IP-10在藏族人群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在藏族人群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藏族结核性脑膜炎和3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藏族患者,通过ELISA法检测脑脊液IP-10水平,绘制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确定IP-10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界值,并评价其特异性、敏感性及诊断效能。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IP-10含量为(1160.06±468.05)pg/ml,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242.80±166.4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10诊断藏族人群结核性脑膜炎的临界值为605.62 pg/ml,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6.7%;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提示IP-10的诊断效能和γ-干扰素接近。结论脑脊液中IP-10水平测定有助于藏族人群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
杨红杨建蓉李明琴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干扰素诱导蛋白-10ROC曲线
T-SPOT.TB和TST在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结核T细胞斑点检测(T-SPOT.TB)和皮肤结核菌素试验(TST)在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9例结核病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取T-SPOT.TB试验和TST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T-SPOT.TB的特异度为17.2%,灵敏度为80.8%,阳性预测值为81.2%,阴性预测值为89.4%,准确度为84.2%。TST的特异度为79.3%,灵敏度为39.0%,阳性预测值为72.7%,阴性预测值为79.3%,准确度为67.4%。结论结核病应用T-SPOT.TB诊断的准确度较TST试验更高,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杨建蓉杨红
关键词:结核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检测32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和3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非结脑组)脑脊液中IP-10水平绘制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确定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界值,并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能。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IP-10含量为(1164.06±450.23)pg/ml,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237.02±161.37)pg/ml(P<0.001)。IP-10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界值为605.63p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6.9%;IP-10的诊断效能与γ-干扰素(IFN-γ)相近。结论脑脊液中IP-10水平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杨红杨建蓉陈碧桃李明琴
关键词:干扰素诱导蛋白10结核性脑膜炎干扰素-Γ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ALT及AST等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乙肝病毒DNA和乙肝e抗原转阴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及AS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乙肝病毒DNA和乙肝e抗原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有效延缓肝脏功能损伤,促进乙肝病毒转阴。
杨红杨建蓉李明琴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乙肝肝硬化失代偿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148例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7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传染科治疗的14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药治疗,而对照组仅进行西医治疗.结果:淤胆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分别有61人和49人有效,有效率分别为82.43%和66.22%,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099,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淤胆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广大感染科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杨建蓉杨红李明琴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淤胆型肝炎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