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渊浩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民生
  • 7篇政治
  • 7篇民生建设
  • 4篇政府
  • 3篇政治学
  • 3篇主义
  • 2篇新中国
  • 2篇政府职能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中国政治
  • 2篇社会主义
  • 2篇民生思想
  • 2篇民生政治
  • 2篇民主
  • 2篇公共服务
  • 2篇公民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1篇大众
  • 1篇多德

机构

  • 18篇吉林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杨渊浩
  • 1篇张贤明

传媒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探索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新视野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理论探讨
  • 1篇行政论坛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对政治学若干理论的创新被引量:5
2016年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党与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仅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成就,而且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实现了政治学诸多理论的创新。从内容来看,党对政治学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为对政治观、权力理论、民主理论、国家理论、民族理论、政治发展理论的新表述和新拓展,丰富了中国政治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显现出特有的原则和路径;从过程来看,党对政治学理论的创新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将理论创新置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之中,成功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坚持了实践论、认识论的品格,也表现出务实性、大众性和功能综合性的特征。
杨渊浩
关键词:中国政治学
西方民生建设背景下政府职能的演变及特征
2016年
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政府职能也随着社会环境不断改善。从早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及对政府职能的初步肯定,到全能型政府下福利国家的建设,再到市场化改革潮流中有限政府的改善,最终走向中间道路理论下的政府改革,这一系列的政策的演进体现出西方福利制度演进过程中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杨渊浩
关键词:政府职能民生建设
试论毛泽东的民生思想被引量:5
2013年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民生建设主张,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正如历史的发展要经历不同过程一样,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历史背景环境的影响而经历了不同阶段。总体来讲,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中共创立到土地革命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形成时期;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成熟时期;三是新中国成立后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时期。
杨渊浩
关键词:毛泽东民生思想民生问题
国家职能视角下民生建设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改善民生是历朝历代执政者出于不同的执政目标与需求而需履行的政治职能,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民生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评价某个统治阶级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努力探索的目标,而民生在...
杨渊浩
关键词:民生民生思想民生实践
文献传递
新中国60年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经验的几点思考被引量:6
2009年
新中国60年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政治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即坚持中国特色的国体和政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探索中形成的基本路线,即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广泛可靠的动力源,即坚持保障和实现绝大多数人权益,以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张贤明杨渊浩
关键词:政治建设政治发展
以制度与人的互动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被引量:4
2012年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经之路,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但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其原因之一在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对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重视不够。故而应在制度与人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同时公民也要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去,使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杨渊浩
关键词:公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中国古代民生建设的政治学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民生建设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民生政策在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意义。从对民生理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惠"是古代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特征,这也是维护"君本"和"民本"之间主从关系的真实写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的民生建设主要集中于救荒、养老和扶贫三个方面,从中折射出民生政策在处理国家与社会、道德与欲望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积极政治意义。
杨渊浩
关键词:政治意义恩惠
八二宪法与中国民主建设
2012年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成绩斐然。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和保障公民权利是民主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而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以及宪法意识的充分发展又是规范公共权力及保障公民权利的前提条件。八二宪法对公共权力的有效规范和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对中国的民主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八二宪法在这一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杨渊浩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公民权利国家权力
试论民生的政治价值及路径选择被引量:1
2012年
民生是党和政府近年来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近期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从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出发可知,民生关系着国家稳定和公民的幸福与发展,更决定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新时期,民生这一命题的背景下的责任政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又有了新的内涵,这对党和政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我们要加快问责制度的建设与实践、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强化国家与公民在民生建设中的互动关系。
杨渊浩
关键词:民生政治
社会组织发展与中国民生建设被引量:2
2016年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和政府应对新形势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社会组织这一新兴的社会力量因其具有非营利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特征而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民生建设的经验表明,社会组织是政府与市场之外的重要建设力量。然而,在中国民生建设过程中,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负面因素的影响,它所特有的改善民生的优势远未得以充分发挥。为此,当前应从转变对社会组织的认识、健全社会组织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合理的民生责任分担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对民生建设的积极作用。
杨渊浩
关键词:社会组织政府民生建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