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洋

作品数:33 被引量:17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细胞
  • 10篇淋巴
  • 8篇淋巴瘤
  • 8篇老年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6篇血小板
  • 6篇老年人
  • 6篇急性
  • 6篇骨髓
  • 5篇金淋巴瘤
  • 5篇霍奇金
  • 5篇霍奇金淋巴瘤
  • 5篇非霍奇金
  • 5篇非霍奇金淋巴...
  • 5篇高龄
  • 4篇自体CIK细...
  • 4篇综合征
  • 4篇氨磷汀
  • 3篇凋亡

机构

  • 2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解放军第20...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33篇杨洋
  • 23篇朱宏丽
  • 21篇卢学春
  • 15篇姚善谦
  • 14篇范辉
  • 13篇杨波
  • 12篇李素霞
  • 11篇蔡力力
  • 10篇冉海红
  • 9篇刘洋
  • 8篇于睿莉
  • 7篇王瑶
  • 7篇顾宏涛
  • 7篇高广勋
  • 7篇陈协群
  • 7篇董红娟
  • 7篇庄晓萌
  • 6篇迟小华
  • 6篇林洁
  • 6篇翟冰

传媒

  • 19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第12届全国...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高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患者男,83岁,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采用氨磷汀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象维持基本正常3年半,后病情进展,转变为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个月后又演变为AML.M4型,采用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白体CIK细胞治疗,具体方案为:地西他滨10mgd1.5,CIK输注(每次2×10^9~8×10^9)d14,rhlL-22mUd15-19,28d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血象变化、缓解情况及生存期,并复习有关地西他滨治疗老年MDS/AML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共完成8个周期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输注治疗,期间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及Ⅰ度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分别于第2、3、8周期出现高白细胞血症(最高达141.95×10^9/L),加用依托泊苷(50mg,d1-3)治疗后高白细胞血症得到控制。在间断输血治疗下血红蛋白维持在77~138g/L,血小板在第3周期后开始上升,至第6周期达到正常,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患者最终死于白血病进展和肺部感染,自诊断AML至死亡共生存22个月,显著长于文献报道。结论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MDS转化的AML安全有效,有必要扩大病例数深入研究。
杨波蔡力力汪海涛朱宏丽迟小华于睿莉杨洋冉海红辛丽君姚善谦卢学春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猪胆酸钠对K562和Kasumi-1细胞系生物活性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猪胆酸钠(SBA-Na)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系及Kasumi-1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配制浓度为10-6mol/L(W1)、10-4mol/L(W2)的ATRA溶液及浓度为100μg/ml(Z1)、200μg/ml(Z2)的SBA-Na溶液,分别使用W1、W2、Z1、Z2、W1+Z1、W2+Z2处理上述2种细胞系,并设立不加药的空白对照组。镜下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细胞生长抑制曲线;分别采用PI单染和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加药组K562细胞和Kasumi-1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K562细胞系各组CyclinA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TRA及SBA-Na对2种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两者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明显;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处理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尤以ATRA联合SBA-Na给药组凋亡最为明显。低浓度SBA-Na处理组Cyclin A表达上调,其他处理组Cyclin A表达均下调,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ATRA及SBA-Na均可抑制K562细胞及Kasumi-1胞系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二者联合效果更明显,对于K562细胞系,两者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A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常城郭搏张琳朱宏丽卢学春范辉李素霞杨波刘洋翟冰杨洋冉海红林洁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K562细胞系细胞增殖
表观遗传调控在白血病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MicroRNA与白血病被引量:4
2010年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表观遗传调控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发现一类新的非编码的微小RNA(micro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和翻译水平的调节,异常的microRNA的表达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表观遗传研究范畴的microRNA,已成为了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异常表观遗传调控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就表现遗传调控与白血病的发生、miRNA的表达异常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miRNA在白血病诊断、分类、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杨洋王莉莉于力
关键词:表观遗传MICRORNA白血病
3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反应,并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包括年龄、IPI评分、B组症状、Ann-Arbor分期和LDH水平)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位年龄82.5岁;所有患者均有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最常见,少数(8/30)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的占63%(19/30);病理分型中仅2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7%(17/28);Ann-Arbor分期Ⅰ-Ⅱ期占37%(11/30),Ⅲ-Ⅳ期占63%(19/30);IPI评分2分以下10例,3分4例,4-5分16例,3-5分的患者占67%(20/30);初诊时有43%(13/30)患者的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改良R-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CR 14例,PR 13例,PD 2例,SD 1例,治疗总反应率为90%;全组病例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43.3%;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2%、54.9%;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是影响老年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39;RR=6.678、4.939)。结论:老年NHL患者症状不典型,初诊时分期较晚,合并基础疾病多,由于个体差异大,应根据不同预后采取个体化治疗;以脂质体阿霉素为基础的CHOP方案对心脏的毒性低,对老年NHL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老年NHL患者无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Ⅱ期是老年NH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汪海涛杨波蔡力力冉海红张文英朱宏丽杨洋李素霞范辉迟小华于睿莉张峰李宝玲林洁翟冰姚善谦卢学春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预后老年患者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疗效分析-附15例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疗效,并结合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生存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84岁;所有患者合并至少2种其他疾病,其中以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有4例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的占13例;病理亚型中以非生发中心细胞型(non-GCB)居多(10/15);Ann-Arbor分期Ⅱ期1例,Ⅲ/Ⅳ期14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分14例;初诊时有10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2例,治疗总反应12例;全组病例半年总生存10例,1年总生存8例;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7例、6例。结论老年DLBCL初诊时合并基础疾病多、分期较晚、病理分型以non-GCB亚型为主,预后很差;应在强化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预后,采用个体化R-CHOP方案化疗。
蔡力力朱宏丽冉海红汪宣池杨波李素霞杨洋翟冰于睿莉卢学春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老年人
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方案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评价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CIK细胞联合IL-2(TCIL-2)方案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预先接受胸腺五肽免疫增强治疗的4例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109-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mU/d,皮下注射,连续10d。28d为1个周期,共完成2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结果 2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回输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3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最终因急性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
杨洋杨波脱帅卢学春朱宏丽脱朝伟蔡力力迟小华于睿莉陈云燕张文英刘洋王瑶代汉仁韩为东张峰姚善谦
关键词:胸腺肽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
PI3K通过mDia1参与调控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正>目的:探讨mDia1在人源性血小饭中的表达、血小板聚集过程中的作用及PI3K对该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中血小板,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PI3K抑制剂和抗mDia1抗体导入后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
高广勋董红娟顾宏涛高瑛潘耀柱杨洋陈协群
文献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2例高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科于2006-2012年收治2例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M4型和M6型),均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这2例患者先后采取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地西他滨或(和)自体CIK细胞方案治疗,系统观察了2例CIK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相关指标(血液学反应、输血频率、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和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相比,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方案可减轻骨髓抑制程度,降低输血频率及输血量,延长部分缓解持续时间,同时表达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减少,生存期显著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
常城杨波张琳朱宏丽卢学春郭搏蔡力力韩为东王瑶范辉李素霞刘洋杨洋翟冰冉海红林洁张峰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老年人
氨磷汀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05年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氨磷汀(amifostine,AMF)联合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的2例高龄MDS患者中1例为MDSRA患者(91岁),另1例为MDSRCMD患者(86岁)。治疗方案为rhEPO6000U皮下注射,1周3次;AMF0.4g静脉滴注,每周连续5天,休息2天,连用4周。结果表明:4周后2例患者均显示出很好的近期疗效,其中MDSRA患者输血时间间隔均较治疗前有的延长。1例MDSRA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在治疗开始后第1周即恢复正常,并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另1例MDSRCMD患者治疗后血像三系细胞量均明显上升,异常增高的网织红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AMF联合rhEPO在治疗高龄MDS患者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临床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卢学春朱宏丽姚善谦范辉庄晓萌杨洋
关键词:氨磷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生成素
首例氨曲南导致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同发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首次报告氨曲南用药后1例83岁男性患者同时发生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探讨其发病的可能易感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仔细分析了患者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前后的用药、皮肤和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氨曲南可以引起皮肤和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但同时并发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实属罕见。高龄、用药前有血液系统异常可能是氨曲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氨曲南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高龄或有造血异常的患者用药应该格外慎重。氨曲南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皮肤和黏膜的改变并要定期监测血象。
卢学春朱宏丽崔平江范辉庄晓萌杨洋姚善谦
关键词:氨曲南剥脱性皮炎贫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