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映
- 作品数:20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曼耗群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血清型——贺岩型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对从患者分离的L231钩端螺旋体菌株进行分类检定,明确其型别。方法 采用经典的血清学分类检定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法。结果 证明该菌株应归属我国独有的曼耗群钩端螺旋体,且与该群原有的5个血清型参考菌株均不相同,为一个新的血清型,命名为贺岩型,其代表菌株为L231株。
- 秦进才陈明华蒋秀高辛晓芳杨文映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血清群血清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 中国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及其地理分布调查被引量:13
- 1995年
- 我国迄今已发现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65种,其中啮齿目29种,两栖蛙类8种,食虫目和家畜各6种,食肉目和实验动物各3种,兔形目、鸟类、偶蹄目和爬行动物各2种,鱼类和节肢动物各1种。除鸟类和昆虫外,其它动物既带菌又能排菌,不仅为储存宿主,也是传染源。鼠类是我国稻田型钩体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尤为重要;猪和犬是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的主要传染源,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鼠类密度大,带菌率高;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猪和犬的带菌率相对高,牛作为七日热型钩体的传染源意义值得进一步调查。由此表明,我国钩体的宿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且主要宿主动物分布不平衡。
- 于恩庶梁中兴屠云人李庆俊徐慧栋杨文映时曼华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地理分布
- 盈江县发热病人莱姆病抗体检测报告
- 1994年
-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盈江县202份发热病人血清进行莱姆病抗体测定,检出阳性24份,阳性率11.88%。调查结果显示盈江县人群存在莱姆病感染。
- 马海滨张青杨文映庞敬文
- 关键词:发热病人感染率
- 云南孟连县钩体病流行菌群更迭与发病状况被引量:3
- 1991年
- 国内外对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流行菌群的更迭虽有所报道,但为数尚少;我省从大范围看,有资料表明,田野开发,生境变化,钩体菌型可能随之变化。然而,由于菌群分布往往因地而异,若各时段采样点、数量等差别大,以及使用菌苗等人为因素也会影响流行菌群更迭,为进一步探索钩体菌群的自然更迭,选择了以往不论是流行菌群、发病率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可靠资料,而且历来仅1982年使用过一次6价钩体浓缩菌苗3664人份的孟连县进行专题调查研究。通过1988年的工作,将取得的数据与1981年对照,认为流行菌群存在更迭现象,而且发病率、临床表现等方面随之出现变化,特作如下报道。
- 杨文映李翠芝杨向东马海滨宋竹芬李建敏李保华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更迭发病
- 云南省240株钩端螺旋体菌株血清型检定报告被引量:1
- 2001年
- 陈明华杨文映杜春红杨向东张青杨慧董毅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血清型流行病学
- 人感染钩体菌群与免疫血清群及交叉凝集关系研究
- 1998年
- 为了解人间自然感染各群钩端螺旋体(钩体)后产生的免疫抗体血清群、交叉凝集(交凝)、效价及相互关系,作者对病原学阳性并做过双份血清MAT的64份资料作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4株钩体属于12个群,其中13株菌的感染者血清呈阴性反应,占20.31%;51例呈阳性,占79.69%,有14个血清群,效价1∶100~1∶6400;12个菌群感染者的血清交凝反应较为普遍,效价1∶100~1∶3200;效价高低及交凝群数,因感染菌群而异。较为特殊的是11个菌群感染者的血清中均不见与流感伤寒群钩体的交凝现象。本文对人间分离钩体菌群与免疫血清群构成比例互不吻合的问题作了解释。
- 杨文映李翠芝宋竹芬李绍坤朱茂先
- 关键词:自然感染钩端螺旋体血清交叉凝集
- 192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与菌群分析被引量:1
- 1989年
- 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仍然是我国当前农村多发的人兽共患病,有的地方还在发生流行。由于钩体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被误诊。为有助于钩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临床型与感染菌株群型关系的探讨,将1976~1986年在10个县市中查获的192例病原阳性患者的资料整理分析报道于下。
- 杨文映毛宗校李翠芝郭振修熊加禾王恩孙智明谭英星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菌群分析
- 全文增补中
- 云南省钩端螺旋体病健康人血清显凝试验报告被引量:2
- 1994年
- 本文报道1970年-1994年在我省17个地州市进行钩端螺旋体病健康人血清显凝试验检测结果:被检县占66.93%(85/127);人群自然感染率平均为26.93%(3913/14529);血清群分属14个,其中以黄、秋、波、澳、犬、赛、流、塔等8群为主,合占80.88%;抗体GMT值在不同人群间有所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感染率在普通农民与畜牧从业人群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409.43P<0.005);感染率在不同地理层次的人群间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高寒层与中暖层比,x2=72.27P<0.005;高寒层与低热层比,x2=161.68P<0.005;中暖层和低热层比,x2=115.61P<0.005。这些血清地理流行病学特征,与我省钩体病流行严重、分布面广、菌群复杂以及地势呈梯层垂直分布的特点是相一致的。
- 杨文映陈明华庞敬文杨向东李翠芝张青
- 关键词:血清钩端螺旋体病感染率
- 云南首次发现莱姆病及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马海滨张青杨文映杨向东龚正达
- 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为证实云南是否存在该病,于1991-1994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特点及血清学检查,发现和证实该省存在莱姆病。在剑川、丽江、巍山及华坪4县林区经流行病学、临床学和血清学特异诊断,证实7例典...
- 关键词:
- 关键词:莱姆病血清学特异诊断流行病学
- 我国部分省区钩体病康复者尿排菌血清群分布被引量:1
- 2001年
- 杨文映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