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甲
- 作品数:34 被引量:1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碎石桩加固油罐软基的试验研究
- 2010年
- 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对2个大型原油罐的沿海软弱地基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碎石桩对砂质粘性土层的压缩性降低较为显著,而对粉质黏土层的压缩性降低作用不大;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在2-3之间变化;在碎石桩处理深度范围内,处理后桩间土的标贯击数可提高至原天然土层的1.5倍以上;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较天然地基提高2.3倍以上。
- 杨振甲齐鹏王士杰
- 关键词:碎石桩软弱地基加固效果
- 一种水泥粘土膏浆灌浆压力测试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泥粘土膏浆灌浆压力测试装置,包括灌浆管和测压管,测压管的上方设置有表座,表座的内部竖直加工有贯穿表座的通孔,通孔的上部设置有堵油板,堵油板下方的通孔内设置有滑板,堵油板与滑板之间设置有柔性伸缩管,堵...
- 杨振甲王龙毕聪朱家麒耿天志何晓超
- 文献传递
- 一种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坝体的一体化浇筑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坝体的一体化浇筑方法,具体浇筑方法如下:①清理坝基;②浇筑坝基垫层:在坑基内浇筑常态混凝土形成坝基垫层;③立模:在坝体上游侧的外边线上安装上游模板,在坝体下游侧的外边线上安装下游模板;④基...
- 杨振甲王龙吴杨佟晓亮朱家麒耿天志毕聪何晓超韩用伟罗能权
- 文献传递
- 矿渣-粉煤灰地聚物固化淤泥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研究被引量:14
- 2022年
- 为实现河底淤泥的资源化处置,常采用水泥等胶凝材料固化淤泥提高承载力作为路基材料。传统固化材料能耗大、碳排放量高。为开发可持续性固化材料,本研究采用矿渣-粉煤灰二元地聚物固化淤泥,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路用性能。通过研究Si/Al摩尔比、Na/Al摩尔比对地聚物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地聚物配合比设计。依据优化配合比固化淤泥,研究地聚物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淤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固化淤泥进行水稳性、加州承载比、干缩和温缩试验,以评估其路用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试验方法对固化淤泥进行微观分析,揭示其固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基地聚物地质聚合产物为无定形地聚物凝胶、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增强了土颗粒之间的胶结并且填充了孔隙,提高了固化淤泥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研究结果为地聚物固化淤泥土工程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杨振甲何猛吴杨吴杨孙亮孙亮张默
- 关键词:固化淤泥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性路基材料
- 一种施工现场用除尘系统
-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施工现场用除尘系统的具体结构。本技术方案中,具体地设计有导尘装置、降尘装置、沉降装置,其中:导尘装置负责将外部储罐上减压排气孔上排出的灰尘导入至降尘装置内,而后降尘装置实现初步降尘的效果,而后,部分气流携...
- 杨振甲王辉王军刘媛
- 文献传递
- 大型贮煤筒仓整体结构水平位移的有限元分析
- 2016年
- 以国电霍州发电厂为例,运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设定了边界条件及计算范围,分析了贮煤筒仓整体结构的筒仓壁、桩体的水平位移,并得出了模拟结果,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资料。
- 杨振甲姜哲杨霜
- 关键词:贮煤筒仓桩体
- 一种挖掘机铲斗
- 本申请提供一种挖掘机铲斗,包括安装架体、设置在安装架体左右两侧上部的侧壁、设置在安装架体内侧上部的振动筛板、设置在振动筛板下方安装架体上的调节板和设置在安装架体前端的斗齿结构。本申请的一种挖掘机铲斗,设有振动筛板,在铲斗...
- 王辉杨振甲王军吴杨董金光赵补厚常利冬穆煜
- 浆液扩散感知型裂隙岩体模型3D打印材料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为浆液扩散感知型裂隙岩体模型3D打印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浆液扩散感知型裂隙岩体模型3D打印材料包括内外两种浆条材料。外浆条采用高电阻率砂浆用作不良导体,内浆条采用低电阻率砂浆材用作导体。外浆条包裹内浆条形成“铅笔芯...
- 杨振甲孙亮马国伟邵亚建
- 一种用于帷幕灌浆施工的新型制浆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帷幕灌浆施工的新型制浆系统,包括水泥储罐、制浆罐、水箱、第一螺旋输料机、称重罐和第二螺旋输料机,制浆罐包括内筒和顶板,顶板上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内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下端伸入到内筒的内部后设...
- 杨振甲高强何晓超耿天志朱家麒毕聪
- 文献传递
- 双排桩-锚支护结构中的桩身弯矩与水平位移被引量:1
- 2014年
- 依托山西某深基坑工程,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FLAC3D对其进行了数值分析,揭示了桩身位移和弯矩随开挖深度、排桩间距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开挖结束后桩身最大位移出现在桩顶向下基坑开挖深度的中偏上位置,沿桩身弯矩会出现反弯点,反弯点位于坑底,桩身正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开挖深度的1/2附近,桩身负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开挖面向下插入深度的1/3附近。当双排桩排距为4倍桩径左右时能够达到最佳的支护效果。前后排桩可做不等桩长布置,一般后排桩的嵌固深度为0.6 H左右(H为最终开挖深度,H=16m)时,即可满足基坑变形控制要求。
- 刘青杨振甲王士杰李福成
- 关键词:弯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