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彦平

作品数:25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预后
  • 6篇脑出血
  • 6篇出血
  • 5篇手术
  • 4篇外科
  • 4篇非编码
  • 4篇长链
  • 4篇长链非编码R...
  • 3篇细胞
  • 3篇胶质
  • 3篇高血压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血肿
  • 2篇血肿清除
  • 2篇伤患者
  • 2篇神经内镜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机构

  • 25篇西安市中心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作者

  • 25篇杨彦平
  • 11篇贺中正
  • 10篇龙乾发
  • 6篇王宏
  • 6篇朱莽
  • 5篇王安生
  • 4篇樊欣鑫
  • 4篇王波
  • 4篇汪平
  • 4篇王涛
  • 3篇姜海涛
  • 3篇王占尧
  • 2篇郭世文
  • 2篇岳树源
  • 2篇张世荣
  • 2篇方园
  • 1篇张胡金
  • 1篇闫锐
  • 1篇李玉骞
  • 1篇邬小平

传媒

  • 6篇临床医学研究...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脑卒中临床特征:附103例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脑卒中临床特征,并筛查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患者(包括出血性卒中71例和缺血性卒中32例)临床资料,对比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低于缺血性卒中[(57.48±10.81)岁对(64.03±10.96)岁;t=2.836,P=0.006],入院时收缩压[(171.92±28.95)mm Hg对(141.81±23.24)mm Hg;t=5.174,P=0.000]和舒张压[(107.58±18.76)mm Hg对(93.44±14.94)mm Hg;t=3.757,P=0.000]、血红蛋白[(189.54±28.12)g/L对(165.35±25.42)g/L;t=4.111,P=0.000]以及总胆固醇[(4.60±0.88)mmol/L对(4.04±0.82)mmol/L;t=3.118,P=0.002]高于缺血性卒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升高(OR=1.048,95%CI:1.024~1.073;P=0.000)和血红蛋白升高(OR=1.043,95%CI:1.015~1.072;P=0.002)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脑卒中以出血性卒中为主,入院时收缩压和血红蛋白较高的患者更易发生出血性卒中。
贺中正李瑞乾刘志勇龙乾发岳树源杨彦平
关键词:卒中LOGISTIC模型
3D打印导航导板技术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导板技术联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3D打印技术引导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CT片指导下体表手绘定位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再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穿刺次数、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几个重要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后住院病死率、肺部感染率、术后再出血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两组术后病死率以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3D打印导航导板技术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穿刺次数少、术中失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等优点,是更为安全、迅速、可靠的一种手术方式。
杨彦平张军高凌风牛富宏贺中正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神经内镜血肿清除
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患者为开颅组(n=34),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内镜组(n=28)。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开颅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为90.3%±6.2%,内镜组为87.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12.6±69.5)min,术中出血量为(280.4±103.8)ml,而内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9.1±15.7)min和(85.9±14.6)m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两方面,开颅组亦明显多于内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再出血率、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等并发症方面,内镜组均优于开颅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死率以及GOS评分方面,内镜组虽然优于开颅组,但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于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成本低、快速、高效、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但该术式亦不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杨彦平贺中正王涛王安生
关键词:高血压
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机梗塞相关转录因子(MIAT)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qRT-PCR法检测9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 MIAT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ncRNA MIA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lncRNA MIAT高表达组与lncRNA MIAT低表达组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差异(P<0.001).lncRNA MIAT高表达组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lncRNA MIAT低表达组(P<0.05).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lncRNA MIAT表达水平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ncRNA MIAT高表达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lncRNA MIAT可作为胃癌诊断分子标志物与潜在治疗靶点,在胃癌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李养军杨彦平吴彦涛时北京程涛郭辉
关键词:胃癌预后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中后部窦旁和镰旁脑膜瘤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矢状窦中后部窦旁和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上矢状窦中后部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3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2例,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妥善处理矢状窦,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王波汪平王宏杨彦平
关键词:脑膜瘤矢状窦大脑镰显微手术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MSC-Exo)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脐带MSC-Exo,并使用PKH-26染料标记;MSC-Exo预处理原代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后使用脂多糖 (LPS)诱导细胞活化,并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MSC-Exo组,进而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3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C3、GFAP的蛋白表达,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抗原表达、表型变化和炎症反应。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 (LSD)检验。结果实验提取的MSC-Exo符合外泌体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且能迁移到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和突起。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经LPS诱导后,其标记性抗原GFAP (1.47±0.15比0.95±0.17,P < 0.01)、A1型标记物C3 (1.32±0.23比0.87±0.16,P < 0.05)、IL-1β[(282.90±5.13)pg/ mL比 (252.53±5.51)pg/mL,P < 0.05]、TNF-α[(128.26±1.89) pg/ mL比(111.86±2.84)pg/mL,P < 0.01]和IL-6[(180.95±3.16) pg/ mL比(163.95±3.71)pg/mL,P < 0.05]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MSC-Exo预处理后,GFAP(0.97±0.16 比1.47±0.15,P < 0.01)、C3 (0.83±0.12比1.32±0.23,P < 0.01)、IL-1β[(262.20±2.64)pg/mL比(282.90±5.13) pg/mL,P < 0.05]和TNF-α[(120.79±0.42)pg/mL比(128.26±1.89)pg/mL,P < 0.05]的表达较LPS组明显降低,IL-6[(187.25±0.64)pg/mL比(180.95±3.16)pg/mL,P > 0.05]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MSC-Exo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朱东京鲜盼盼王甜贺中正杨彦平谢非龙乾发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活化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应用脑血疏口服液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3例大面积脑梗死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应用脱水、扩管、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1±1.11)与(2.38±1.00),P<0.05];治疗组病死率小于对照组(13.23%与26.32%)(P<0.05)。结论: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应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并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朱莽张世荣樊欣鑫杨彦平方园谢江涛罗强姜海涛
关键词:大脑梗塞
高血压脑出血39例精氨酸加压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定时定量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不同时段血中A V P浓度,治疗后随访3~6个月,并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标准评分。结果:本组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浆AV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后血浆AVP含量呈下降趋势,但直到第9天血浆AVP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预后不良组发病后5天血浆AVP水平持续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后患者血浆AVP含量持续升高而且下降缓慢,提示脑损伤严重,病情迁延,预后不佳。
王宏汪平郭世文王安生张世荣王波杨彦平贺中正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精氨酸升压素预后
超早期微创置管术联合尿激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效果、炎症反应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置管术联合尿激酶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肿清除效果、炎症反应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超早期微创置管术)和观察组(30例,超早期微创置管术+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炎症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左右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果术后5 h,两组的血肿残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5、30 d,两组的血肿残存率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MP-9、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CA、ACA、PCA、VA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SE水平均降低,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置管术联合尿激酶用于HICH患者临床治疗中,不仅可提高血肿清除效果,还能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彦涛曹龙庆杨彦平
关键词:尿激酶血肿清除炎症反应脑血流动力学
单侧双孔钻孔外引流术治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双孔钻孔外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收入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其中,采用单侧双孔钻孔外引流术的患者为双孔组(n=33),采用单孔钻孔外引流术的患者为单孔组(n=29)。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3个月随访发现,双孔组25例患者经治疗后积液消失,治愈率为75.8%;7例患者积液明显减少,好转率为21.2%;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为97.0%。单孔组19例患者经治疗后积液消失,治愈率为65.5%;5例患者积液明显减少,好转率为17.2%;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为82.7%。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好转率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发率、癫痫发作、颅内出血、切口或颅内感染等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孔钻孔外引流术,单侧双孔钻孔引流术各有优点,两种方法均可作为治疗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手术方式。
杨彦平龙乾发樊欣鑫贺中正朱莽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