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早期脑梗死的CT征象探讨(附11例报告)
- 2001年
- 王培玺毕可森杨建伟初晓东
- 关键词:脑梗死CT回顾性分析
- HRCT诊断慢性中耳炎的价值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探讨慢性中耳炎 HR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慢性中耳炎患者44例的 HRCT检查资料 ,其中 2 6例手术治疗。结果 :慢性中耳炎 HR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移位破坏、天盖及盾板破坏 ,鼓室鼓窦扩大 ,可伴有面神经损伤及脑脓肿等改变。结论 :HRCT对慢性中耳炎病变部位、性质及累及范围能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尤其是听骨链的改变 ,对临床治疗及制定手术计划提供良好的信息。
- 杨建伟曹任江许崇永毕可森王培玺
- 关键词:中耳炎胆脂瘤肉芽肿体层摄影
- 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 2001年
- 杨建伟许崇永王培玺毕可森
- 关键词:胆囊癌螺旋CT
- 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附124例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鼻息肉的CT诊断价值 ,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息肉病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仰卧位CT扫描 ,其中横断位 11例 ,冠状位 87例 ,横断 +冠状位 2 6例。平扫 88例 ,平扫 +增强36例。结果 :鼻息肉多位于筛窦 +上中鼻道 ;单发息肉呈圆形、卵圆形 ,多发息肉充满鼻腔呈不规则形 ;平扫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 ,CT值约 2 5~ 5 0HU ,增强后多呈轻至中度强化 ,CT值约 35~ 70HU。阻塞性炎症可为全副鼻窦炎或上颌窦炎 +筛窦炎。分型以息肉型和OMC型居多 ;鼻息肉常伴有中下鼻甲肥大 ,鼻中隔偏曲 ,Haller气房及板障型筛窦等解剖变异。结论 :螺旋CT冠状位扫描能直观地显示鼻道、鼻窦整体解剖影像 ,显示病变范围 ,大小 ,毗邻关系及继发改变 ,指导内窥镜手术。
- 毕可森许崇永王培玺杨建伟侯开渝周嘉慧
- 关键词:鼻息肉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
- 腰椎峡部裂的MRI测量研究
- 李振芝林治范陶玲王振福杨建伟黄慧选王晓华吴伟
- 腰椎峡部裂患者椎弓峡部断裂后,脊椎相关解剖部位的位置发生空间变化,这些变化对病理解剖学方面有哪些影响,具体情况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该课题对45例L5峡部裂患者及100例健康成人的MRI正中矢状面图像进行形态学测量,探讨L5...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MRI
- 螺旋CT多维重建对颞下颌关节损伤的临床研究
- 杨建伟肖德贵许崇永王培玺王振福唐翠卿初晓东邱伟
- 本研究采用SCT薄层扫描和多维重建技术对20例正常成人及30例TMJ损伤病人进行对照研究,探讨SCT多维重建技术对TMJ损伤的影像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SCT-2D横断或冠状面影像是诊断骨折的可靠方式;3D影...
- 关键词:
- 关键词:螺旋CT颞下颌关节损伤
- 肺癌并血栓性静脉炎8例
- 2000年
- 杨建伟王亮鞠进乔华玲
- 关键词:肺癌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
- 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
- 1998年
- 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威海市立医院(264200)李壮志杨建伟曹任江刘德孚戚本广刘书深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虽少见,但对其认识不足,延误诊治,可导致失明。我们总结14例创伤致视神经损伤的病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
- 李壮志杨建伟曹任江刘德孚戚本广刘书深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脑外伤硬脑膜头皮冠状切口前床突硬膜外入路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搜集螺旋CT双期扫描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2 0例 ,其中门静脉主干栓塞 15例 ,门静脉左右分支 14例 ,肝内门静脉分支 3例 ,肠系膜上静脉 2例 ,脾静脉1例。结果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狭窄和阻塞 ,门静脉周围建立侧支静脉网及肝脏血流灌注的异常改变。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有一定诊断价值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杨建伟王培玺毕可森侯开渝
-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螺旋CT
- 应用MRI对腰椎峡部断裂后相关解剖位置改变的基础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对L5峡部裂病例的MRI正中矢状面图像进行形态学测量 ,探讨L5峡部裂患者腰椎各部的移位情况。方法 :在腰椎正中矢状面T1WI上建立以S1后上缘为原点 ,通过S1前上缘和后上缘的直线为X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对4 5例L5峡部裂患者 (无滑脱组 15例 ,滑脱组 30例 )及 10 0例健康成人腰椎各点的坐标进行测量 ,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无滑脱组及滑脱组L5棘突基底部的横坐标显著增大、纵坐标显著减小。无滑脱组L4水平各测量点及L5椎体各测量点 (L5椎体前下缘除外 )的横坐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L5水平硬膜囊前、后缘的横坐标较正常组显著增大。滑脱组L4、L5水平各测量点 (L5棘突基底部除外 )的横坐标显著小于正常组。峡部裂组上述各点的横坐标与L5椎体后下缘的横坐标呈线形相关。无滑脱组及滑脱组的L5椎体下缘水平椎管前后径、硬膜囊前间隙及硬膜囊后间隙显著增宽。结论 :L5峡部裂患者滑脱前期L5椎弓断端后部向后下移位 ,L5椎体层面硬膜囊轻度后移。滑脱期除L5椎弓断端后部向后下移位以外 ,L4椎体及附件、硬膜囊均随L5椎体向前移位。上述空间位置的变化是造成峡部裂患者形态学改变的基础。
- 李振芝林治范陶玲王振福杨建伟王黎明王晓华吴伟
-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磁共振成像平面直角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