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峰

作品数:34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专利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5篇催化
  • 22篇催化剂
  • 14篇加氢
  • 11篇单原子
  • 11篇原子
  • 9篇加氢反应
  • 7篇选择性
  • 7篇化合物
  • 6篇硝基
  • 6篇硝基化合物
  • 6篇芳香硝基化合...
  • 5篇选择性加氢
  • 4篇选择加氢
  • 4篇炔烃
  • 4篇席夫碱
  • 4篇纳米
  • 4篇催化剂制备
  • 3篇选择加氢反应
  • 3篇氧化铁
  • 3篇稳定性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33篇杨小峰
  • 27篇张涛
  • 15篇王爱琴
  • 12篇黄延强
  • 8篇魏海生
  • 5篇李隽
  • 4篇乔波涛
  • 3篇王阳刚
  • 3篇卫星
  • 3篇刘晓艳
  • 3篇刘晓艳
  • 3篇周慧然
  • 3篇张磊磊
  • 2篇李林
  • 2篇林坚
  • 2篇李亚栋
  • 2篇梁锦霞
  • 1篇胡林华
  • 1篇周志江
  • 1篇苏雄

传媒

  • 9篇Chines...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ZnO在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的不同催化机制研究(英文)被引量:7
2016年
化学选择性是评价催化剂性能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决定了产物的经济价值及后续的分离成本.传统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由于其金属粒径分布不均,且不同原子数组成的粒子通常具有特征产物选择性,从而限制化学选择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金属多原子活性中心,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可以存在多种吸附构型进而衍化为不同产物,产物可控性差.因此,获得金属尺寸均一,且具有原子分散的活性中心,即单原子催化剂,成为官能团多相催化转化高选择性的迫切需求.本课题组通过400 oC还原1%-Pd/ZnO得到PdZn金属间化合物,依据其规律排布的Pd-Zn-Pd单元获得Pd基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在乙烯化工中少量乙炔的加氢转化反应中获得令人欣喜的催化性能——兼具有乙炔的高转化率和乙烯的高选择性.结合微量吸附量热、理论计算等表征,Pd活性中心在PdZn金属间化合物中的特殊空间排布是其优异催化性能的根源,即乙炔以较强的σ键吸附在两个相邻的单Pd金属中心,易吸附活化加氢生成乙烯,而乙烯则吸附于单Pd金属中心,较弱的π键形式吸附有利于其脱附避免过渡加氢.基于前期研究,构筑具有均一单金属中心的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是获得高选择性的另一有效方法,且较之于PdZn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该类单原子催化剂兼具有原子利用率最大化的优点.本文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Pd/ZnO催化剂,通过降低Pd金属含量(1 wt%→0.1 wt%→0.01 wt%)并在较低的温度下(100 oC)还原(H2-TPR表明高温还原形成PdZn金属间化合物型合金)得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Pd1/ZnO SAC).高分辨电镜结果表明,当Pd负载量由1%降至0.1%,金属纳米颗粒的粒径尺寸显著降低,而在0.01%-Pd/ZnO催化剂表面,Pd活性中心则以单原子状态分散于载体ZnO表面.X-射线吸收光谱及电子能谱表明,随着负载量的降低,Pd活性物种具有更高的正电性.该催
周慧然杨小峰王爱琴苗澍刘晓艳潘晓丽苏杨李林谭媛张涛
关键词:乙炔加氢化学选择性
一种金镍合金催化剂在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的应用
一种金镍合金催化剂在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的应用,活性组分为Au、Ni,载体为商业SiO<Sub>2</Sub>。其中活性组分含量为0.1-5wt%,金镍形成了合金,粒径为1-6纳米,其相对比例为Au/Ni=1/6-6...
张涛魏海生王爱琴杨小峰卫星
文献传递
Au_6Pd/resin催化伯醇和仲醇氧化偶联-转移加氢反应制备酮类化合物(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由简单小分子通过C–C键偶联来构筑复杂多样的大分子是有机合成的重要方向.传统的C–C键偶联反应一般使用卤代烃和金属有机化合物为底物,具有原子效率低、有害废弃物排放等缺点.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绿色高效的C–C键偶联方法.其中,以醇类化合物作为底物通过"氢转移"(脱氢/aldol缩合/加氢)实现C–C键偶联的途径受到广泛关注.该方法具有诸多优点:(1)醇类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相对安全;(2)只产生H_2和H_2O,没有其它副产物.但由于醇类化合物(特别是仲醇)脱氢困难,该偶联反应条件一般比较苛刻.我们使用O_2来辅助仲醇脱氢,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负载的Au_6Pd纳米颗粒为催化剂,实现了温和条件下伯醇和仲醇的偶联反应.而且发现在氧化气氛下,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氢转移"现象,产物为饱和酮类化合物.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并结合XAFS(X–射线吸收光谱)表征结果,我们揭示了在Au_6Pd/resin催化剂上发生"氢转移"反应的机理.Au Pd/resin催化剂采用离子交换–Na BH4还原法制备.TEM照片显示Au,Pd以及双金属AuPd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载体上,平均粒径为2–4 nm,而且随着Au/Pd比例减小,Au Pd纳米颗粒的粒径逐渐减小.XRD谱图显示,随着Au/Pd比例减小,Au(111)衍射峰逐渐向高角度发生偏移,说明Au Pd形成了合金.我们以苯甲醇和(±)-1-苯乙醇氧化偶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以Au/resin和Pd/resin为催化剂时,产物为不饱和酮.而以Au Pd/resin为催化剂时,转化率显著提高,说明AuPd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而且随着Au/Pd比例增加,产物逐渐由不饱和酮转变为饱和酮,当Au/Pd≥6时,产物完全为饱和酮,说明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氢转移".为验证这一推测,我们以苯甲醇和查尔酮为底物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结果显示,以Au/resin和Pd/resin为催化剂时,查尔酮没有转化.而以Au Pd/resin为催化剂时,查尔�
周茂祥张磊磊Jeffrey T. MILLER杨小峰刘晓艳王爱琴张涛
关键词:金钯合金
一种 CO<Sub>2</Sub>合成炔酸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席夫碱修饰的纳米银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CO<Sub>2</Sub>合成炔酸反应中的应用。该催化剂以席夫碱修饰的氧化硅为载体、纳米尺度的Ag为活性组分,其质量含量为0.1%‑10.0%。该催化剂在温和的条...
黄延强吴志连杨小峰刘清港樊斯斯张涛
文献传递
纳米金基催化剂在甲酸或甲酸盐合成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席夫碱修饰的纳米金基催化剂在甲酸(盐)合成反应中的应用。该催化体系以席夫碱修饰的氧化硅为载体、纳米尺度的贵金属为活性组分,其质量含量为0.1%‑5.0%。制备的Au<Sub>3wt%...
黄延强刘清港王新葵杨小峰张涛
文献传递
一种高分散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散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氯金酸、氯钯酸或氯铂酸等金属前驱体中的一种吸附于载体表面并干燥;以NaBH<Sub>4</Sub>或KBH<Sub>4</Sub>为还原剂,在一定的空气湿度下进行研...
黄延强刘清港王新葵杨小峰张涛
文献传递
单原子催化剂M1/FeOx(M=Fe,Ni)的理论研究:CO催化氧化
单原子催化剂由于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近来备受关注[1-3]。低温条件下,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Ni1/FeOx对CO氧化反应具有高催化活性[4],而FeOx载体中的Fe同为第VⅢ族的3d过渡金属却对该反应没有催化活性。针对...
梁锦霞杨小峰许聪俏张涛李隽
关键词:非贵金属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密度泛函理论
文献传递
单原子催化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是多相催化剂中最重要的一类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能源转化、环境催化以及精细化工领域。为了提高金属催化剂的原子利用率,一般将金属活性组分高分散于载体上。金属活性组分分散的极限是单原子分散,即,所有的金属活性组分...
王爱琴乔波涛杨小峰林坚魏海生张磊磊刘晓艳张涛
文献传递
一种催化剂在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一种催化剂在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应用,该催化剂以高比表面积氧化铁为载体,其活性组分为Ⅷ族或IB族金属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采用共沉淀法或浸渍法制备得到催化剂,活性组分含量为0.01%-20%。该催化剂对芳香硝基...
张涛魏海生王爱琴杨小峰乔波涛
文献传递
预处理条件对高浓度过氧化氢分解用银网催化剂初始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电镀法制备了用于催化分解高浓度过氧化氢的银网催化剂,采用过氧化氢预处理的方法对其初始催化性能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采用90%过氧化氢预处理可明显提高银网催化剂的初始活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显示90%过氧化氢预处理后的银网催化剂表面形成了大量1μm的沟壑并有Ag2O的生成,这是其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周志江王晓东单继宏丛昱杨小峰张涛
关键词:过氧化氢预处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