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英
- 作品数:24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改良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 目的:体外循环可引起总体液量增多、组织水肿以及脏器特别是心肺功能不全,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近年来使用的改良超滤技术被证明能减轻体外循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应用改良超滤的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后的临床资料,为改良...
- 程伟肖颖彬钟前进王学锋刘梅彭莉胡卫杨宗英
- 文献传递
- 快速心房起搏对家兔L型钙通道和钾通道Kv4.3 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建立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模型,探讨快速心房起搏早期心房超微结构变化和相关离子通道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 36只家兔给予600次/min 的频率进行心房起搏,按起搏时间分成6组,透射电镜观察心房肌超微结构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检测 L 型钙通道α1c、β1、α2亚单位和钾通道 Kv4.3的 mRNA 表达,Western bolt 检测 L 型钙通道α1c、钾通道 Kv4.3的蛋白表达。结果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在起搏3 h 后出现,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出现线粒体空泡化、肌丝溶解和糖原聚集。L 型钙通道的α1c、β1的 mRNA 表达下调出现在起搏6 h 后;在24 h后并没有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下降,钾通道 Kv4.3的 mRNA 表达在起搏24 h 后开始明显下降,α2亚单位的表达水平在起搏后没有改变。L 型钙通道的α1c、钾通道 Kv4.3的蛋白表达水平改变与相应的 mRNA 表达改变相平行。结论在快速起搏早期,L 型钙通道和钾通道 Kv4.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早于离子通道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主要的机制可能是与快速起搏引起的钙超载导致离子通道转录水平的下降有关。
- 马瑞彦杨宗英钟前进陈林王学锋肖颖彬
- 关键词:心脏起搏钙通道
- 心血管外科进修医师培养的实践和探索被引量:6
- 2007年
- 通过对心血管外科进修医师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心血管外科进修医师教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改进心血管外科进修医师培养的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马瑞彦杨宗英肖颖彬钟前进
-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
- 联合超滤减轻体外循环对低体质量婴儿心脏手术后的肺损伤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CPB)中联合超滤方法和常规超滤方法对低龄低体质量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6 kg以下行心脏手术的婴幼儿患者分为联合组(n=20)和常规组(n=20),联合组采用零平衡超滤、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常规组仅做常规超滤。观测两组患儿的超滤液量、血液浓缩指标、术后呼吸功能{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的静态顺应性、呼吸机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用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血浆蛋白和红细胞比容(HCT)明显高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术后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获改善。联合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低于常规组。结论联合超滤方法在血液浓缩、降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性介质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超滤,能明显改善低龄低体质量婴幼儿的肺功能。
- 胡卫肖颖彬陈林王学峰郝嘉陈劲进陈柏成王咏程伟马瑞彦刘梅彭莉杨宗英肖娟
- 关键词:体外循环超滤呼吸功能试验
- 体外循环用于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及肺动脉栓塞的术中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但在肾脏外科还比较少见。我科从2009年至今年对6例肾癌及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及肺动栓塞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实施根治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 张秋霞刘梅杨宗英
- 关键词:体外循环肾癌下腔静脉癌栓肺动脉栓塞
- 不同基础预充液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纠正酸失衡的应用研究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不同基础预充液勃脉力-A(P-A)和复方林格氏液(C-R)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纠正酸失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①18个月以下6 kg及以下常规体外循环(ECC)病例12例;②36个月以下6~10 kg常规ECC及深低温停循环(DH-CA)病例40例;③36个月以下10~15 kg常规ECC病例12例。将这3类病例随机分为C-R组和P-A组,其中①、③类病例每组6例,②类病例每组20例,分别使用不同的基础预充液。检测病例转前、转中血气pH值、BE值,统计病例术前预充的NaHCO3用量及整个ECC过程中的NaHCO3用量。结果 3类患者两组间转中血气pH、BE值都有显著差异,ECC过程中的NaHCO3用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婴幼儿ECC采用P-A预充优于C-R,可更快使婴幼儿体内的酸代谢恢复平衡,并明显减少转流中NaHCO3的用量,降低血液稀释的程度。
- 陈祥舟刘梅彭莉胡卫杨宗英张秋霞詹颖黎小平
- 关键词:体外循环预充液
- 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对心肌酶谱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初步探讨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30例。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U组按乌司他丁1万U/kg使用,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加入1/2干预充液中,余1/2在开放上下腔静脉后加入氧和器中,C组不接受乌司他丁。检测术前、及术后24h心肌酶谱AST、LDH、CK、HDBH的变化以及术后24h心包引流量。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后24h AST、LDH、CK、HDBH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使用乌司他丁组的活性要低于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活性,同时乌司他丁组的患者术后心包引流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可抑制AST、LDH、CK的活性,从而减轻CPB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杨宗英马瑞彦肖颖彬刘梅彭莉王惠春胡卫
- 关键词:乌司他丁体外循环心肌酶谱心脏手术
- 7262例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总结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CPB)管理的经验及教训,为更安全的CPB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4年2月~2004年12月施行的CPB心内直视手术7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硬件设备、转流技术、灌注师经验、术中监测及心肌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3748例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CPB。结果全组死亡248例,总死亡率3.4%(248/7262)。1964年2月~1983年12月施行CPB手术464例,死亡52例,死亡率11.2%;1984年1月~1996年12月施行CPB手术1709例,死亡78例,死亡率4.6%;1997年1月~2004年12月施行CPB手术5089例,死亡118例,死亡率2.3%;1997年3月~2004年12月,对3748例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CPB,手术顺利,未发生与CPg相关的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灌注师的经验和硬件设备的完善、使用高质量的人工心肺机和氧合器、多种转流技术的应用、完善的监测系统等可明显提高CPB的安全性。心脏不停跳下CPB是安全且易于管理的一种方式。
- 刘梅肖颖彬陈林王学峰钟前进彭丽胡卫王慧春杨宗英
- 关键词:心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 2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8例,年龄2个月~38岁;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下狭窄;瓦氏窦破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等;直接分离结扎导管89例;其余病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其中利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3例;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早期5例死亡,病死率1.9%,1例死于顽固心律失常,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手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7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未发现VSD残余分流,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旦明确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手术中探查和进行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测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VSD合并PDA的外科治疗。
- 马瑞彦杨宗英钟前进陈林王学锋陈劲进陈柏成肖颖彬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
- 体外循环进修生带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11年
- 体外循环工作不仅要有一定的外科解剖基础、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相关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我院每年都接受来自不同医院的体外循环进修生,每个进修生的学习、培训经历不一样,对专业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各不相同[1]。我科根据临床实践工作经验,
- 杨宗英马瑞彦肖颖彬刘梅彭莉胡卫
- 关键词:体外循环临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