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仕柳

作品数:88 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湖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南省农业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宁乡猪
  • 12篇湘黄猪
  • 11篇杂交
  • 11篇肉质
  • 10篇黑猪
  • 9篇杂交组合
  • 9篇肥育
  • 8篇选育
  • 7篇猪种
  • 7篇胴体
  • 6篇地方猪
  • 6篇地方猪种
  • 6篇种质
  • 6篇花猪
  • 6篇肥育性能
  • 5篇生猪
  • 5篇瘦肉
  • 5篇繁殖
  • 4篇育肥
  • 4篇山羊

机构

  • 86篇湖南省畜牧兽...
  • 19篇湖南农业大学
  • 7篇湖南省畜牧水...
  • 7篇湘村高科农业...
  • 4篇湖南生物机电...
  • 3篇湖南省流沙河...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微生物...
  • 1篇桃源县畜牧水...

作者

  • 87篇杨仕柳
  • 50篇朱吉
  • 49篇彭英林
  • 22篇孙建帮
  • 15篇左剑波
  • 11篇谢菊兰
  • 10篇盛文亮
  • 7篇戴求仲
  • 6篇李静如
  • 6篇曾昭顺
  • 5篇蒋桂韬
  • 5篇孙宗炎
  • 5篇董菲
  • 5篇施启顺
  • 5篇欧阳叙向
  • 5篇吴晓林
  • 4篇易康乐
  • 4篇任慧波
  • 4篇李四元
  • 4篇李湘

传媒

  • 23篇养猪
  • 15篇湖南畜牧兽医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饲料研究
  • 4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3篇家畜生态学报
  • 2篇Journa...
  • 2篇中国畜牧杂志
  • 2篇湖南饲料
  • 2篇农业网络信息
  • 2篇猪业科学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遗传
  • 1篇中国草食动物
  • 1篇草食家畜
  • 1篇饲料与畜牧(...
  • 1篇湖南农业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村黑猪繁殖性能的遗传参数估计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对湘村高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湘村黑猪原种场湘村母猪2005~2010年的共823胎次的繁殖性状育种记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窝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W)和21日龄窝重(LW21)的遗传力分别是0.19、0.15、0.07、0.11.母体效应率、窝效应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07~0.11、0.14~0.34;两两性状间遗传相关、永久环境相关、残差相关、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40~0.91、0.68~0.97、0.33~0.62、0.31~0.87.
朱吉刘建孙建帮杨仕柳李静如谢菊兰谭建坤彭英林
关键词:繁殖性状MTDFREML
湘黄猪生后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以湘黄四世代二产后代为试验材料 ,分别测定 15kg、30kg、6 0kg、90kg阶段体重胴体及组织的重量变化 ,以湘Ⅳ为对照 ,以y =axb 回归法研究其出生后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组织的生长强度 ,湘黄 :脂肪 >肌肉 >皮肤 >骨骼 ,湘Ⅳ :脂肪 >肌肉 >骨骼 >皮肤 ;组织的早熟性顺位 ,湘黄 :骨骼 >皮肤 >脂肪 >肌肉 ,湘Ⅳ :骨骼 >皮肤 >肌肉 >脂肪 ;阶段体重的胴体重 ,湘黄比湘Ⅳ平均高 14 .3%。反映出二者产肉性能、胴体品质、组织早熟性等存在较大差异 ,湘黄占有显著优势。
杨仕柳左剑波盛文亮李四元
关键词:生长发育规律湘黄猪产肉性能胴体品质
不同杂交组合猪的肉质测定被引量:8
2005年
选用地方猪、引进猪、培育猪、野猪作为杂交亲本,配置二元、三元共9个杂交组合和1个纯繁亲本,对其进行了10项肉质指标测定,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在10个参试组合中,背最长肌的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2.9~3.0和2.8~4.0;背最长肌的pH、失水率、减厚率、24h及96h贮藏率分别为6.20~6.79、8.78%~11.76%、33.49%~36.54%、97.04%~98.70%、92.98%~95.89%;臀肌及肋肌的熟肉率分别为69.40%~71.32%和76.96%~79.74%;背膘的含水率、皂价、碘价分别为6.36%~8.16%、175.69~182.40、65.73~66.80。除肉色、大理石纹、碘价外,肌肉pH、熟肉率、失水率、减厚率、24h、96h贮藏率、脂肪含水率、脂肪皂价指标各组合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表现出较大的父本影响。以组合中父本有利效应最高值出现的频率为根据,父本效应依序为杜洛克、湘黄、大约克、长白。同时也反映出湖南地方猪种的沙子岭猪与引进猪种和培育猪种杂交,均不会产生劣质猪肉。
朱吉杨仕柳彭英林
关键词:杂交组合肉质
对我省肉猪出栏率和胴体重的认识
1999年
杨仕柳
关键词:肉猪出栏率胴体重
湘村黑猪毛色遗传的探讨被引量:5
2012年
在杂交合成和横交固定的基础上,湘村黑猪2世代(F2)种猪进行了毛色测交,解决了毛色表型选择进展缓慢的难题,提高了毛色选择效率。世代间棕黄杂毛出现的频率由1世代的20.32%降至5世代的1.56%,黑毛基因型基本纯合,黑毛成为湘村黑猪的品种特征。
刘建李静如朱吉孙建帮杨仕柳谭建坤谷晓菊彭英林
关键词:毛色测交
湘白Ⅰ系猪近效应分析被引量:5
1991年
湘白Ⅰ系猪以多元杂交合成育种材料,施行群体继化选育,已进入第6世代的培育。平均以0.65278%的递增速度增加群体近交系数,使群体平均近交水平达到9.62%。不同世代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个体。本文通过对这些个体的近交水平分类,旨在了解近交对湘白Ⅰ系猪若干性状的影响和探索如何合理地利用近交。
杨仕柳龚克勤孙宗炎欧范厚盛文亮
关键词:近交效应繁殖
主成分分析在湖南部分地方猪种类群分类的应用
对湖南5个地方猪种的39个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品种间差异显著性状15个,入选进行协方差法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得到了4个主成分因子,第一至第三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96.21%,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最大,为66.4...
朱吉杨仕柳孙建帮彭英林
关键词:种猪地方猪种质资源
文献传递
湘村黑猪新品种选育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湘村黑猪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的新品种,分别选择桃源黑猪母猪组建亲本基础群和美系杜洛克公猪精液组建亲本基因库,经杂交合成杜桃F1并同时引入血统与之完全一致的2头湖南黑猪公猪组建0世代育种核心群,历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湘村黑猪体型、外貌基本一致,被毛全黑(极少数有杂毛),头中等大小,额宽中等,面微凹,鼻梁直,耳中等大、微耸前倾,背腰平直,腹不下垂,体质健壮,肢蹄结实,腿臀丰满。乳头细长,排列匀称,有效乳头14枚以上。成年公猪平均体重263 kg,母猪平均体重187 kg。初产母猪产仔数11.09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3.29头、产活仔数12.89头,70日龄育成仔猪数11.83头;经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抽检和测定:生长肥育猪体重25~90 kg阶段平均日增重696.60 g;料重比3.34;平均体重90.12 kg的屠宰率74.62%,胴体瘦肉率58.76%;肉色鲜红,肌内脂肪含量3.79%,无PSE和DFD肉。湘村黑猪的种群结构为12个家系,血缘构成:杜洛克猪50%、桃源黑猪50%。种群容量为公猪80头、母猪1 810头。其中,原种场(育种场)公猪35头、母猪300头;原种扩繁场公猪28头、母猪600头;繁育场8个,公猪17头、母猪910头。湘村黑猪于2012年4月6日通过国家新品种现场验收,7月10日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8月31日获得国家新品种证书。
刘建李静如朱吉彭英林李超群谭建坤吴承武杨仕柳张彬
关键词:选育
湖南部分地方猪种的骨质分析
2011年
选用宁乡猪、铁骨猪、桃源猪、沙子岭猪、大围子猪等5个湖南地方猪种共64头,测定左后肢胫腓骨的骨密度、骨强度和骨矿物质等3类共计5项指标,旨在研究各猪种骨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猪种间的骨钙含量为19.22%~20.61%、骨磷含量为9.38%~10.76%、胫骨密度范围为0.69~0.75 g/cm2、腓骨密度范围为0.24~0.42 g/cm2,这4项指标在猪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胫骨强度范围为1.79~3.27 kN,铁骨猪的胫骨强度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猪种(P<0.01),而其他4猪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铁骨猪这一特性对解决现代养殖中猪的肢蹄病、软骨病具有实际意义。
朱吉孙建帮彭英林杨仕柳
关键词:地方猪种
湖南黑猪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开发发展战略
<正>1目的意义现代生猪产业是以科技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畜牧经营方式。经过近30年的持续发展,我省生猪产业已逐渐成长为农业经济和畜牧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彭英林谢菊兰朱吉杨文莲杨仕柳李静如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