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忠明

作品数:5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盆地
  • 4篇柴达木盆地
  • 3篇北缘
  • 3篇柴北缘
  • 2篇柴达木盆地北...
  • 1篇地震剖面
  • 1篇东部新生代
  • 1篇新生代
  • 1篇三角洲
  • 1篇盆地结构
  • 1篇剖面
  • 1篇侏罗系
  • 1篇侏罗系储层
  • 1篇下干柴沟组
  • 1篇粒度
  • 1篇粒度分析
  • 1篇孔隙
  • 1篇古近纪
  • 1篇古近系
  • 1篇辫状河三角洲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作者

  • 5篇杜忠明
  • 4篇史基安
  • 2篇孙国强
  • 1篇贾艳艳
  • 1篇魏红红
  • 1篇许野
  • 1篇姜华
  • 1篇吴志雄
  • 1篇武国利
  • 1篇邹妞妞
  • 1篇孟庆任
  • 1篇柳双权
  • 1篇唐相路
  • 1篇杨飞
  • 1篇季赟
  • 1篇樊龙刚

传媒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演化被引量:7
2016年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地震剖面揭示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界分别向南、北盆地边缘变薄和尖灭,盆地北部被欧龙布鲁克山和埃姆尼克山隆起强烈改造.通过对新生代地层厚度横向变化以及地层剖面分析,确定欧北断裂自中新世晚期开始向北逆冲,导致欧龙布鲁克山发生隆升和德令哈凹陷的形成.埃北断裂从上新世开始活动,与欧北断裂同时向北逆冲,导致德令哈凹陷进一步沉降,形成厚度达2600m的狮子沟组.埃南断裂在第四纪开始大规模向南逆冲,不仅造成其北侧的欧龙布鲁克山和埃姆尼克山隆起强烈抬升和向南推覆,而且导致南侧霍布逊凹陷的形成,成为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沉积中心.早期提出的前陆盆地和背驮式盆地模型显然不能解释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构造格架和演化历史.本次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形成是强烈的水平挤压作用导致地壳发生大规模褶皱的结果,即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是一个大规模向斜.该向斜盆地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新生代地层向盆地边缘减薄以及沉积中心主要位于盆地中部等现象.了解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发展对了解青藏高原侧向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杜忠明樊龙刚武国利魏红红孟庆任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震剖面沉积盆地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仙地区古近系碎屑岩沉积环境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被引量:21
2013年
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和对新生代沉积地层剖面的岩相详细分析,利用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马仙地区主要取心井的大量粒度分析资料,系统总结了柴北缘马仙地区古近系碎屑岩主要沉积环境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发育的沉积相为:始新统路乐河组(E1+2)发育冲积扇沉积、下干柴沟组下段(E13)为辫状河、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每一种沉积相又可划分出不同的沉积亚相和微相。其粒度概率曲线的主要特征:冲积扇为典型的"2段式"、"悬浮1段式"和"宽缓上供式";辫状河为典型的"典型2段式"、"高斜一跳一悬加过渡"、"3段式";辫状河三角洲主要为"典型2段式"、"3段式"、"一悬一跳加过渡"、"高斜一跳一悬加过渡"、"低斜多跳一悬式"的组合特征,不同的微相具有不同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杨飞邹妞妞史基安龙国徽姜华柳双权杜忠明许野李亚锋
关键词:柴北缘粒度分析沉积环境
柴达木盆地马仙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通过分析岩心、铸体薄片及测井等资料,可知柴达木盆地马仙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主要为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发育板状(或槽状)交错层理,碎屑岩粒度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粒度概率曲线为3段式或2段式。研究认为下干柴沟组上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沉积环境属于辫状河三角洲。依据水动力特点和岩心相、测井相等相标志,可将其划分为2种亚相和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下干柴沟组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经历了1次湖侵—湖退的演化过程,各时期的沉积相展布特点略有不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其砂体厚度大,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杜忠明史基安孙国强季赟吴志雄唐相路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辫状河三角洲下干柴沟组
柴北缘鱼卡—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储层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和少量裂缝,其中,溶蚀孔占较大比重,对改善该区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影响较大,成岩作用强度,特别是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发育程度对鱼卡—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物性影响较大。
吴志雄张永庶邹开真王牧杜忠明史基安
关键词:成岩作用次生孔隙侏罗系柴达木盆地北缘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纪以来沉积模式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西段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沉积序列、岩心特征、薄片特征、测井资料及录井资料的分析,结合野外露头考察,对该区的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和新近系发育以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且沉积体系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为主;古近系的岩性变化较大,主要为砾岩,具有正旋回特征,说明古近纪时期为一水进过程;新近系地层发育以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不等厚为主的交互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频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古近纪以后的柴北缘由于降水量(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了湖盆周缘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不等厚交互沉积,即在盆地边缘有泥岩发育,并且在靠近盆地的沉积中心也有中—细砂岩的发育,这种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的交互沉积层容易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沉积模式研究清楚地展示了柴北缘地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演化规律,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孙国强杜忠明杜忠明周飞贾艳艳史基安
关键词:古近系柴北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