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兴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2篇细胞
  • 2篇干扰素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新生儿脐血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脐血
  • 1篇脐血单核细胞
  • 1篇前S
  • 1篇细胞产生
  • 1篇酶免疫
  • 1篇酶免疫法
  • 1篇免疫法
  • 1篇抗体
  • 1篇抗原
  • 1篇核细胞
  • 1篇甘草

机构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作者

  • 4篇李金兴
  • 3篇郭履赒
  • 1篇姚光弼

传媒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BV-前S_2抗原和抗体在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用酶免疫法检测了HBV-前S_2抗原和抗体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动。结果表明,在急性HBV感染时,病程一月内前S_2抗原的阳性效为86.9%,抗前S_2抗体的阳性率为27.3%;在病程1~6个月间,前S_2抗原的阳性率降至34.7%,抗前S_2抗体的阳性率升至60%。前S_2抗原在HBeAg和HBV-DNA阳性血清中的检出率(84.2%)明显高于在HBeAg和HBV-DNA阴性血清中的检出率(20.0%),而抗前S_2抗体则相反。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前S_2抗原的检出率为80%,在慢性迁延性肝炎时的检出率为82.6%,抗前S_2抗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的检出率均很低。本文结果提示前S_2抗原的表达与HBV病毒的复制相关,而抗前S_2抗体的出现可作为预示HBV感染恢复的指标。
李金兴姚光弼
关键词:乙型肝炎酶免疫法
甘草甜素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影响被引量:20
1991年
本实验中观察了甘草甜素(Glycyrrhizin,GL)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产生γ-干扰素(IFN_γ)的影响。结果表明:GL可明显提高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新生儿CBMC产生IFN_γ的水平,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最适作用浓度为100μg/ml。若GL先于con A12h作用于CBMC,其提高IFN_γ的作用明显优于两者同时作用产生的效果,且可部分逆转氢化可的松抑制CBMC产生IFN_γ的作用。本文结果提示GL有可能使用于临床作为防治婴幼儿感染的药物,并有可能硐GL来减轻由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
李金兴郭履赒
关键词:甘草甜素干扰素脐血单核细胞
氢化可的松对新生儿细胞产生IFNγ的影响
1990年
本文观察了氢化可的松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产生γ-干扰素(IFN_γ)的影响。试检结果表明,药理浓度(10^(-6)M)氢化可的松对ConA 诱导新生儿CBMC产生IFN_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幅度大于该浓度氢化可的松对成人单个核细胞产生IFN_γ的抑制作用。生理浓度(10^(-7)M)氢化可的松对成人单个核细胞生成IFN_γ不产生明显影响,却使新生儿CBMC产生IFN_γ的水平呈下降趋势。将甘草甜素(100μg/ml)与新生儿CBMC预孵育12小时,可部分地逆转药理浓度氢化可的松对新生儿CBMC产生IFN_γ的抑制作用。本文的结果表明新生儿CBMC对氢化可的松抑制IFN_γ产生的效应比成人敏感,提示在儿科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更应警惕其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及引起易感的问题。而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先使用一定量的甘草甜素,有可能会缓解由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
李金兴郭履赒
关键词:新生儿干扰素
新生儿的干扰素系统
1991年
干扰素(IFN)是细胞经病毒感染、抗原刺激或化学诱导剂作用后产生的一组高活性蛋白质,可分为α、β、γ三大类。虽然新生儿细胞经病毒诱导产生IFNα的能力在出生时已发育完善,其经有丝分裂原刺激产生IFNγ的水平却明显低于成人,是新生儿易患严重和播散性细胞内病原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儿产生IFNγ低下的原因可能与新生儿巨噬细胞辅助功能不完善、新生儿时期对IFNγ产生的调节功能紊乱以及新生儿T细胞的内源性缺陷有关,也可能与新生儿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功能缺陷有关。
李金兴郭履赒
关键词:新生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