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弹道极限方程
  • 2篇喷注
  • 2篇燃烧
  • 2篇燃烧室
  • 2篇冲压发动机
  • 1篇当量比
  • 1篇多喷嘴
  • 1篇亚燃
  • 1篇亚燃模态
  • 1篇野值
  • 1篇引射火箭
  • 1篇支板
  • 1篇射流
  • 1篇双模态冲压发...
  • 1篇喷嘴
  • 1篇燃烧状态
  • 1篇轴对称
  • 1篇自由射流
  • 1篇煤油
  • 1篇模态转换

机构

  • 7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7篇李轩
  • 4篇徐旭
  • 3篇贾光辉
  • 3篇欧阳智江
  • 3篇朱韶华
  • 2篇蒋辉
  • 2篇田亮
  • 1篇张岩
  • 1篇刘亚冰
  • 1篇侯金丽
  • 1篇刘刚

传媒

  • 3篇推进技术
  • 1篇宇航学报
  • 1篇航空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的模态转换研究综述被引量:15
2013年
在以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为推进装置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加速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释热量及其分布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发动机从亚燃模态转换为超燃模态。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由于燃烧室下游边界条件突然从热力壅塞状态变为无壅塞状态,其壁面压力分布会发生明显改变。这将使作用在飞行器上的推力和动量发生突然变化,可能会导致飞行器失去控制。因此,如何实现不同燃烧模态的平稳转换,是燃烧室设计中的技术难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不同燃烧模态的定义和判定准则、模态转换的实现方式、模态转换的机理,以及在模态转换时可能存在的激波反射结构转换迟滞和火焰结构转换迟滞现象。
张岩朱韶华刘刚李轩徐旭
关键词: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亚燃模态模态转换
双支板超燃燃烧室燃烧状态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直连试验,对双支板超燃燃烧室进行了煤油分级喷注研究。在试验中发现,这种燃烧室在来流及供油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出现了两种稳定的燃烧状态:如果上游支板喷注的燃料在当地燃烧,那么称之为上游燃烧状态;如果上游支板喷注的燃料没有在当地燃烧而是与下游喷注的燃料一起在下游燃烧,那么称之为下游燃烧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当量比分配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总当量比为1.0时,经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选取了一个特定位置,称为特征点。通过动态试验获得了特征点的压力,建立了它和上游支板喷注的当量比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描述了两种燃烧状态出现的当量比条件。一维冲量分析法的结果表明,上游燃烧状态的燃烧室内推力比下游燃烧状态高73N。
田亮朱韶华李轩徐旭
关键词: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状态
蜂窝夹层板撞击实验数据中的野值判别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超高速撞击物理实验数据对蜂窝夹层板撞击极限方程进行修正是获得高可信度新方程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了提高物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国外131个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面板的蜂窝夹层板实验数据为对象,进行野值判别方法研究,发现该批数据中存在1个野值。将该野值剔除并基于剩余的130个数据重新进行方程修正后,新方程的总体预测率和安全预测率分别达到82.3%和93.1%,其绝对误差平方和、相对误差平方和分别为0.010、0.506,相对于剔除野值前的修正方程有所改善,表明实验数据野值判别方法可行、有效。为考核方法的适用性,对铝合金面板的蜂窝夹层板的实验数据也进行野值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合理识别野值。
贾光辉李轩欧阳智江
关键词:超高速撞击蜂窝夹层板野值
Whipple防护结构弹道极限方程的多指标修正被引量:1
2013年
为获得适用于国内情况的Whipple防护结构超高速弹道极限方程,研究了指标寻优方法,对国外的Christiansen改进型方程,以国内实验数据为依据进行多指标修正。结果发现:以预测概率型指标(包括总体预测率、安全预测率)和预测误差型指标(如:预测误差平方和)联合进行方程系数的逐级修正,可获得预测效果更好的修正方程。通过对低速段和高速段方程的整体系数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的新方程在国内107个实验数据上的总体预测率达到了89.7%,安全预测率则高达100%,分别较修正前的相应指标提高了10.3%和2.8%。
贾光辉欧阳智江蒋辉李轩
关键词:WHIPPLE防护结构弹道极限方程
RBCC引射火箭燃烧室设计及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满足RBCC推进系统需求,进行了气氧/煤油引射火箭燃烧室的设计和试验研究。燃烧室室压为2MPa,氧燃比为1.6,火箭流量在95~285g/s范围内变化。通过火箭单独的冷、热态试验,对其流量控制、点火、喷注及面板和身部热防护进行了考核验证,均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RBCC联试中火箭燃烧室的工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室的特征速度燃烧效率能达到88%~98%,且受到流量、氧燃比、动量通量比和喷注压降的影响较大,在适合的范围内选取大的动量通量比和喷注压降,能得到更好的雾化、掺混及燃烧性能;气氧/煤油的内直外旋喷嘴构型在煤油压降仅为设计点的11%时,仍能通过有效的气动作用,获得88%以上的特征速度燃烧效率;点火器的吹除气在占到火箭流量5%时,会造成燃烧室3%的性能损失,需要在试验中进行控制并在性能计算时予以考虑。在对火箭单试和联试的比较中发现,联试中由于其特征长度长燃烧更充分,火箭得到了近7%的特征速度燃烧效率增长。
朱韶华田亮刘亚冰侯金丽李轩徐旭
关键词:火箭基组合循环
多喷嘴构型的轴对称氢氧加热器设计与仿真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使氢氧燃烧加热器满足自由射流试验台工作需要并获得均匀的出口气流参数,采用同轴剪切式7个喷嘴轴对称构型喷注器,利用CFD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三维反应流场计算,燃烧模型采用氢氧单步反应模型,获得了设计工况下的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燃烧效率随着中心喷嘴与外围喷嘴距离L与喷注面板半径R之比(L/R)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喷注面板的温度随着L/R的增大而降低,最终维持在600K左右;加热器出口的氧气摩尔分数以及总温的均匀性基本不随着L/R变化而变化;出口主流区的马赫数在6左右满足设计要求.在各个喷嘴的影响区域大致相等时,加热器综合性能良好.氢氧速度比越大,完全燃烧所需区域越短,喷注面板温度越高.与单喷嘴、19个喷嘴的加热器比较发现7个喷嘴的构型较为合理.
李轩徐旭
关键词:自由射流轴对称均匀性
填充式防护结构弹道极限方程的多指标寻优被引量:2
2013年
为获得适用于国内填充式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的弹道极限方程,采用多指标寻优的方法,对NASA填充式防护结构的弹道极限方程以国内实验数据为依据进行修正.结果发现:采用第1类指标(总体预测率和安全预测率)和第2类指标(预测误差平方和)联合对方程的系数进行修正,可获得预测效果更好的修正方程.通过对方程低速段和高速段的整体系数进行修正,最终获得单填充组、单一材料的双填充组以及两种材料的双填充组防护结构弹道极限方程的总体预测率分别为93.3%,90%和88.9%,而安全预测率全部高达100%,可很好满足工程的需求.可见,基于不同填充式防护结构的实验数据分别进行弹道极限方程的修正,可获得相应结构预测能力较优的方程.
贾光辉欧阳智江蒋辉李轩
关键词:弹道极限方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