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莲英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创业
  • 5篇大学生
  • 4篇高校
  • 3篇教育
  • 3篇创业教育
  • 2篇大学生创业
  • 2篇学生创业
  • 2篇创新创业
  • 1篇大学生创新
  • 1篇大学生特殊群...
  • 1篇指导教师
  • 1篇质量体系建设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实践
  • 1篇社会适应
  • 1篇社会适应性
  • 1篇社会支持
  • 1篇思维
  • 1篇思维培养
  • 1篇自我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

作者

  • 8篇李莲英
  • 2篇安俊达
  • 2篇潘振
  • 1篇于占水
  • 1篇钟新
  • 1篇孙卓
  • 1篇李洪修

传媒

  • 3篇才智
  • 2篇中国大学生就...
  • 1篇高教研究与实...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及孵化体系建设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新模式探索及孵化体系的构建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在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背景下,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现状,找出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省内高校创业教育资源优势及政府、社会、企业能为学生创业可提供的支持,为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孵化体系建设提出可行性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实质高效开展。
李莲英潘振
关键词:创业教育孵化
吉林大学就业指导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体系建设
本文针对当前吉林大学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及培训现状,通过运用项目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如何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吉林大学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质量,为今后不同时期开展就业指导教...
李莲英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师
文献传递
科学发展高校创业社团,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017年
高等院校学生创业社团在培养高校学生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创业就业等诸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当前创业社团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大力提高创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问题。
李莲英安俊达
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被引量:6
2011年
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正处于初级阶段,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课程体系建设、创业能力提高和创业环境的形成等方面还需大力加强建设。
于占水李莲英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路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大学生创业是当前高校学生就业的又一途径,但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局限。本文探讨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及创业研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大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的几个方面,最后提出为了帮扶大学生创业,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媒体等多方配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路径。
安俊达李莲英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多维体系”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16年
吉林大学在不同学科、不同学历、不同校区分类构建了完备的创新创业组织、教育、指导、实训、孵化和信息服务体系,明确了吉林大学"健全体系、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努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工作思路。本文从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现状入手,着重介绍南京大学的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情况,以期为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李莲英孙卓
关键词: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体系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缓解当前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我国经济文化实力。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还存在着教学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不够友好等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潘振李莲英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
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况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状,提高其社会适应性水平,使用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吉林省某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展开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三个类型在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上的表现高度一致,在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认同三个维度上都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而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四个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通过对所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加强社会适应性教育;积极开展其自我教育,自我适应;注重沟通技巧的培训,培养交往能力;强化社会实践教育。
李莲英钟新李洪修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自我适应社会实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