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素云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酸酯
  • 4篇碳酸酯
  • 4篇聚碳酸
  • 4篇聚碳酸酯
  • 4篇共混
  • 3篇共混物
  • 3篇PC/ABS
  • 2篇树脂
  • 2篇注塑
  • 2篇ABS树脂
  • 2篇丙烯
  • 1篇丁二烯
  • 1篇乙烯
  • 1篇熔体
  • 1篇扫描电镜
  • 1篇塑料
  • 1篇塑料合金
  • 1篇平板
  • 1篇注射
  • 1篇注塑成型

机构

  • 6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7篇李素云
  • 1篇陈罕
  • 1篇徐学林
  • 1篇周昆颖
  • 1篇刘长伟
  • 1篇冯连勋
  • 1篇刘长维
  • 1篇张志远
  • 1篇张旌
  • 1篇李春林

传媒

  • 3篇北京化工学院...
  • 2篇合成树脂及塑...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年份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3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聚丙烯注射平板的微结构
1994年
采用偏光显微镜、X光衍射、密度梯度、DSC等方法研究了聚丙烯注射成型平板三维方向的微结构.结果表明:微结构是不均匀的.在厚度方向尤为严重.不均匀性包括密度、结晶度、取向程度、晶粒大小、结晶完善性、晶体类型和含量等.
李素云刘长伟谭敏韶张志远
关键词:聚丙烯注塑板材
PC/ABS共混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从共混物形态角度考察了共混设备、共混方式和共混条件对聚碳酸酯(PC)和ABS共混效果的影响,实验中共试用了5种共混设备,2种共混方式和若干共混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其中3种设备具有良好的共混效果;在共混效果差的设备上采用二阶共混方式,可获得良好的共混物料;采用较高的螺杆转数和较低的料筒温度有利于共混效果的改善;其中1种设备简单,投资费用少,是经济可取的。
李素云刘长维李春林张旌
关键词:聚碳酸酯ABS树脂共混
PC/ABS共混物形态的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研究了PC/ABS共混物的抗冲击样条的切片形态和取向程度。结果表明:共混物中接技橡胶粒子是包藏在SAN相中的。PC/ABS=25/75时,PC为分散相并呈粒状沿注射方向拉长。PC/ABS=75/25时,ABS为分散相并沿注射方向呈纤维状和层状。PC/ABS=50/50时,PC和ABS都为连续相且沿注射方向呈层状排列。原料对共混物形态和取向有影响,其中以ABS的影响最为显著。
李素云
关键词:聚碳酸酯ABS树脂共混共混物
PC/ABS共混合金冲击断口形态和强度被引量:2
1991年
研究了不同原料和配比的PC/ABS共混合金冲击破坏断面形态和缺口冲击强度之间的关系。用注射成型方法制备缺口冲击样条,用扫描电镜观察断面形态,用简支梁测定冲击强度,结果表明:冲击强度得到提高的合金断面是PC和ABS部分断面形态的加合和增强。其特征形态是微坑、抛物线和裂纹带分枝。冲击强度较PC和ABS低的合金断面,其形态既不同于PC也不同于ABS。原料和配比对合金断面形态和强度有影响,其中配比的影响最大。
李素云
关键词:PCABS塑料合金共混物
全文增补中
PC/ABS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被引量:16
1993年
综合分析了有关PC/ABS共混物的文献,重点介绍了PC/ABS共混物的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以及改进性能的途径。同时介绍了共混的可能性、共混方法和成型加工要点等。
徐学林李素云
关键词: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高聚物在簿模腔中流动及传热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针对熔融高聚物进入壁温低于高聚物固化温度的模腔中,被迅速冷却而形成固化层的现象,采用有限元法对高聚物在薄模腔中的流动,及伴有固化现象的传热进行模拟,并进行实验研究和验证.计算及实测结果一致.
周昆颖陈罕李素云冯连勋
关键词:熔体注塑成型传热
聚碳酸酯冲击断面形态被引量:1
1990年
用扫描电镜观察聚碳酸酯(PC)缺口冲击破坏断面形态。结果表明,断面形态主要包括平滑面、放射线条纹和带三种。放射线条纹具有金属断口似的“放射剪切花样”和“河流花样”,还有“色骨花样”和“蝴蝶翅花样”。放射线条纹基本上是以撕裂台阶形式呈位错逐段连接起来的。位于裂源区和放射线区的带的微观结构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银纹和裂纹的不连续增长带。
李素云
关键词:聚碳酸酯扫描电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