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云

作品数:66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福建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7篇视网膜
  • 27篇网膜
  • 20篇玻璃体
  • 14篇玻璃体切割
  • 13篇糖尿
  • 13篇糖尿病
  • 11篇血管
  • 11篇病变
  • 10篇视网膜病
  • 10篇视网膜病变
  • 10篇糖尿病视网膜
  • 10篇糖尿病视网膜...
  • 10篇糖尿病视网膜...
  • 10篇青光
  • 10篇青光眼
  • 10篇黄斑
  • 8篇手术
  • 8篇疗效
  • 6篇新生血管
  • 6篇新生血管性

机构

  • 57篇潍坊医学院附...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66篇李秀云
  • 31篇李聪伶
  • 17篇朱艳
  • 15篇邓爱军
  • 10篇王杰
  • 9篇朱益华
  • 9篇唐宝丰
  • 8篇徐国兴
  • 6篇王俊
  • 6篇康凤英
  • 6篇朱玉广
  • 5篇李娜
  • 4篇童绎
  • 3篇刘建伟
  • 3篇李勤新
  • 3篇夏飞
  • 3篇林发森
  • 3篇翟阿萍
  • 3篇李娜
  • 2篇贺圣光

传媒

  • 9篇潍坊医学院学...
  • 5篇眼科新进展
  • 4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山东省第十八...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1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相关并发症研究
目的 回顾性研究23G微创玻璃体手术相关并发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2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278例患者.其中,黄斑疾病84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3例,视网膜血管阻塞、外...
李秀云
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后不同眼内填充物的效果分析
李聪伶李秀云
重硅油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的应用
李秀云李聪伶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血管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视网膜毛细血管瘤(RCH)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或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23G玻璃体切割术和激光凝固和(或)冷冻疗法治疗15例(15眼)由RCH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其中6例(6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7d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注射组),9例(9眼)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未注射组)。记录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情况、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结果以及全身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未注射组中,7眼视网膜平复、肿瘤消退,1眼出现新的RCH,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注射组中,5眼术后视网膜平复、肿瘤消退,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结论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RCH引起的严重的出血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次数。根据FFA的结果行激光光凝和(或)冷冻治疗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尹珊李艳李秀云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瘤玻璃体切割术
大鼠视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视网膜睫状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视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 m RNA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35只健康雄性 SD大鼠 ,随机取 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另两组为视神经单纯切断组和视神经 -坐骨神经吻合组 ,每组各 15只大鼠。建立大鼠视神经单纯切断和神经 -坐骨神经吻合模型 ,分别于建立模型后 3、7、14 d取视网膜组织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正常大鼠及各模型大鼠视网膜上 CNTF m 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正常大鼠视网膜上 ,CNTF m RNA有微量表达 ,视神经单纯切断后其表达增加 (3、7、14 d CNTF m RNA的表达分别增加 10 0 %、5 94 %和 4 85 % ) ,视神经切断并吻合一段坐骨神经后 ,表达增加更明显 (3、7、14 d CNTF m RNA的表达分别增加 2 5 8%、75 2 %和 5 15 % )。 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 ,可通过提高内源性 CNTF来应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轴索反应 ,保护 RGC,为外源性
李秀云朱益华唐宝丰徐国兴林经安童绎
关键词:CNTF视网膜视神经损伤RNA方法观
扫频源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诊断和治疗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SS-OCTA可以准确地观察不同层次的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及黄斑和视盘的微循环情况,对DR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出了新理念,本文旨在对SS-OCTA在DR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张金燕霍倩倩李秀云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并发症
RS泪道再通管在治疗泪小管裂伤中的疗效观察
2019年
目的观察RS泪道再通管在治疗泪小管裂伤吻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9月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的46例泪小管裂伤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鼻侧断端,RS管置入上下泪小管,8/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泪小管断端3针,力求解剖复位。RS管留置3个月左右。结果术中泪小管断裂吻合全部成功。拔管后随访6个月,43例治愈(93.48%),2例好转(4.35%),1例未愈(瘢痕体质)(2.17%)。结论 RS管置入对于泪小管裂伤吻合术操作简便,手术效果好,恢复泪道的正常功能,稳定性好,不影响外观,不损伤泪道,是一种理想的泪道留置物。
刘俊玲于瑶瑶孙政亓平丽李娜李秀云
关键词:泪道
23-Gauge Vitrectomy for severe retinal detachment in retinal capillary hemangiomas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3 years result of 23-gauge(23G)vitrectomy surgery for severe retinal detachment cases ...
李秀云李聪伶邓爱军刘建伟
关键词:RETINALHEMANGIOMASVITRECTOMYPHOTOCOAGULATIONCRYOTHERAPY
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硅油取出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和血流的变化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行玻璃体腔硅油取出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的变化及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首诊为单眼RRD并且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首次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3个月行玻璃体腔硅油取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20例(20眼),设计3组:RRD患眼取油前组(A组)、RRD患眼取油后1周组(B组)和对照组(C组,患眼的对侧眼)。所有患者行眼科常规检查及眼轴测量、OCTA检查,OCTA主要检测指标包括:浅层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旁中心凹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值。分别比较3组之间的FAZ面积、SCP血流密度、DCP血流密度的变化。结果 B组患者浅层FAZ面积较A组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00),较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浅层FAZ面积较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3)。B组患者浅层FAZ面积与DCP血流密度呈正相关(r=0.546,P=0.013),与SCP无明显相关性(P>0.05)。B组SCP血流密度(P=0.006)、DCP血流密度(P=0.032)较C组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与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RD患者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状态可能会使浅层FAZ面积扩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区旁中心凹血流短期内有显著改变。
王军梅孙艳邓爱军李秀云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钝挫伤眼前节诊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观察闭合性眼外伤眼前节损害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扫描图像特点,评价UBM在眼球钝挫伤急性期眼前节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65例眼球钝挫伤患者行眼科UBM检查,分别行中央及12个方位的图像检查,结合临床和眼科B超检查了解眼球钝挫伤患者眼前节组织的变化与损害。结果眼科常规检查在眼外伤致屈光间质浑浊时,影响对眼前节的观察;眼科B超由于分辨率低,对眼前节疾病的诊断阳性率最低;UBM阳性率最高。结论UBM对眼球钝挫伤眼前节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于外伤较重,前房积血明显、眼内结构不清的患者,可起到很好的协助诊断作用,减少了眼前节挫伤中的漏诊和误诊。
吴迪清李秀云王杰朱艳李勤新
关键词:眼前节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