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燕

作品数:20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再灌注
  • 10篇再灌注损伤
  • 10篇缺血
  • 10篇缺血再灌注
  • 10篇脑缺血
  • 10篇脑缺血再灌注
  • 10篇脑缺血再灌注...
  • 10篇灌注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9篇糖尿病大鼠
  • 9篇缺血后
  • 9篇缺血后处理
  • 8篇灌注损伤
  • 7篇灶性
  • 7篇灶性脑缺血
  • 7篇灶性脑缺血再...
  • 7篇局灶
  • 7篇局灶性
  • 7篇局灶性脑缺血

机构

  • 20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作者

  • 20篇李燕
  • 10篇王翠兰
  • 9篇卢英云
  • 5篇刘颖
  • 3篇吴伟
  • 3篇王谦
  • 1篇张运
  • 1篇殷乐
  • 1篇马爱霞
  • 1篇万海燕
  • 1篇刘超
  • 1篇张秋洁
  • 1篇季晓平
  • 1篇秦凤萍
  • 1篇陈文强
  • 1篇李怡
  • 1篇王燕芳
  • 1篇张蕾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第5届全国检...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I-Post诱导的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SD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组)。于缺血90min再灌注6h后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缺血侧脑组织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结果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I/R引起的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提高线粒体SOD、GSH-Px、Na+/K+-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P<0.05或0.0),降低MDA的含量(P<0.05)。结论线粒体可能在I-Post诱导的脑保护中起关键性作用,I-Post诱导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SOD、Na+/K+-ATP酶、Ca2+-ATP酶和GSH-Px活性增加有关。
王翠兰卢英云李燕刘颖吴伟李怡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线粒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
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评价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不穿线、不结扎;缺...
李燕王翠兰卢英云
关键词: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缺血后处理
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I-PostC)诱导的远隔器官I-PostC(RPostC)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空腹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CAO)制作局灶性I/R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I/R组,RPostC组,每组10只。I/R6h后取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测定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Ca2+-ATP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I/R组线粒体MDA含量[(4.99±1.25)nmol/mgprot]较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均P<0.01),SOD[(72.52±13.07)U/mg]、Na+/K+-ATP酶[(3.17±0.34)μmolPi/(mg.h)]、Ca2+-ATP酶[(1.56±0.23)μmolPi/(mg.h)]和GSH-Px活性[(22.66±5.29)U/mg)]明显降低(均P<0.01);与I/R组比较,RPostC组MDA含量[(3.58±0.91)nmol/mg]明显降低(P<0.05),SOD[(99.57±17.80U/mg)]、Na+/K+-ATP酶[(5.89±0.53)μmolPi/(mg.h)]、Ca2+-ATP酶[(3.16±0.31)μmolPi/(mg.h)]和GSH-Px活性[(31.72±6.14)U/mg)]明显升高(P<0.05~0.01);RPostC明显减轻I/R引起的脑组织和线粒体病理损伤程度。结论肢体I-PostC诱导的RPostC对糖尿病大鼠脑和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SOD、Na+/K+-ATP酶、Ca2+-ATP酶和GSH-Px活性有关。
李燕王翠兰卢英云
关键词:肢体缺血后处理再灌注损伤糖尿病线粒体
大肠癌围手术期血行微转移中细胞角蛋白mRNA和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mRNA的表达
李燕王谦
关键词:CK20MRNAHTERTMRNA大肠癌围手术期
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由于血管瘤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瘤体大小等的不同,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包括保守观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笔者旨在对上述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及进展予以综述。
刘超张蕾李燕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
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STZ)腹腔注射方式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st组)。I/R组及I-Post组均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并且I-Post组于大脑中动脉阻塞90min后,反复进行3次短暂再灌注干预(灌注15S后缺血15s);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上,但不插入线栓;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于缺血90min、再灌注6h后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DS)、脑梗死体积测定、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计数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量。结果I-Post组与I/R组比较,其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ost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凋亡细胞数量均较I/R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I-Post处理能抑制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减轻局灶性I/R损伤。
卢英云王翠兰刘颖李燕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糖尿病
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早期预警指标的回归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前各项检测指标的回归分析,明确预测易损斑块破裂的最佳指标.方法 40只雄性新西兰纯种兔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高脂喂养10周,于8周末分为p53基因组(20只)和LacZ基因组(20只),在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分别转染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或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2周后分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CRVV)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斑块破裂前血清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的变化,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联合应用体表超声心动图、血管内超声(IVUS)显像仪和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检测易损斑块破裂前的各项影像学指标及声学密度强度,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检测指标与易损斑块破裂的关系.结果两组实验兔在药物触发后有21只兔共34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p53基因组(存活19只)斑块破裂率89.5%(17/19),与LacZ基因组(存活18只)斑块破裂率22.2%(4/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触发前,斑块破裂组(n=21)hs-CRP水平、体表血管超声测值(腹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峰值速度)、AD值、IVUS测值明显高于斑块未破裂组(n=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US测值斑块偏心指数(EI)、斑块面积(PA)和血清学sVCAM-1的OR值分别为26.917、19.301和1.339(均P<0.05),校正的AD值AⅡ-c%的OR值为0.458(P<0.05).结论 IVUS测值E1、PA、血清学指标sVCAM-1以及AD值是预测斑块易损性的重要指标.
殷乐李燕季晓平张运陈文强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水盐管理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及容量负荷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水盐管理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及容量负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水盐管理。观察患者管理前后水肿情况、血压及容量负荷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实施6个月的水盐管理后,患者水肿程度轻于管理前(P<0.05);SBP、DBP、MBP、血钠及心胸比均低于管理前(P<0.05);患者24h尿钠定量、24h尿蛋白定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及左室缩短分数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水盐管理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及容量负荷指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燕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压水肿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血液净化临床护理被引量:4
2020年
新冠肺炎是以急性呼吸系统病变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以累及肾脏、心血管、消化、血液、神经等多器官系统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炎症(细胞因子)风暴是轻型转为重症肺炎、由肺脏单一器官损伤转变为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病理生理基础。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失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并形成一系列自我放大的细胞因子激活级联反应,造成肺脏的弥漫性肺泡损伤、透明膜形成、纤维蛋白渗出等损伤表现,严重时全身细胞因子风暴侵及循环系统,进一步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MODS[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明确指出,“对有高炎症反应的重危患者,有条件的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体外血液净化技术”。我院援鄂医疗队对3例新冠肺炎危重症(细胞因子风暴)患者立即行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李燕武荧荧秦凤萍
关键词:血液净化护理
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超微结构、自由基系统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STZ)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王翠兰卢英云李燕吴伟刘颖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线粒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