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源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氮素
  • 3篇氮素转化
  • 3篇土壤
  • 3篇土壤酶
  • 3篇铵态氮
  • 3篇硝态氮
  • 3篇黑土
  • 1篇冻融交替
  • 1篇含水量
  • 1篇干湿交替

机构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李源
  • 3篇祝惠
  • 3篇袁星
  • 1篇阎百兴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干湿交替对黑土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以东北黑土为试验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淹水-风干过程中土壤氮素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8个淹水-风干周期内,各处理组(包括对照组)的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经过干湿交替处理的土壤NH4+-N和NO3--N含量高于对照组;总的来看,经历干湿交替的实验组土壤氨化速率、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高于恒定含水量的对照组。受土壤水分和干湿交替的影响,脲酶活性总体表现为:实验组>对照组(0.5、3周期除外);转化酶活性整体上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仅在培养的第8周期对照组转化酶活性高于实验组。综上,干湿交替可促进黑土区土壤氮素的转化以及土壤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
李源祝惠阎百兴袁星
关键词:黑土干湿交替铵态氮硝态氮土壤酶
含水量对黑土氮素转化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2013年7月23日~8月15日),研究不同含水量(20%,35%,60%)条件对东北黑土区土壤氮素转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不同含水量的铵态氮含量呈波动性变化,最后呈下降趋势;硝态氮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一直呈下降趋势,35%及60%含水量的黑土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相同培养时间高于20%含水量的黑土。各含水量处理组氨化速率、矿化速率、硝化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均逐渐下降,说明土壤中可被转化的有机氮含量逐渐降低,60%含水量的黑土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变化幅度最大,分别从1.518 g kg-1d-1、1.376 g kg-1d-1下降到0.009 g kg-1d-1,0.007 g kg-1d-1;除了35%含水量处理组在24 h内的氨化速率高于其他两组含水量氨化速率外,整个培养期间的氮素转化速率均表现为60%含水量>35%含水量>20%含水量。对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表明:在培养初期(前2 d),20%含水量土壤脲酶活性逐渐增加,35%和60%含水量土壤脲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随后脲酶活性趋于稳定,直到第13 d开始略有下降,总体来看,2 d后不同含水量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变化不显著;而转化酶活性呈波动性变化,整个培养周期,35%含水量的转化酶活性始终高于60%含水量处理组,而20%含水量的转化酶活性在其他两组含水量的转化酶活性上下波动。研究表明含水量对黑土氮素转化影响显著,硝化、矿化、反硝化作用及土壤中微生物活性的变化是氮素转化及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李源袁星祝惠
关键词:黑土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氮素转化土壤酶
冻融交替对黑土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以黑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冻融循环(-25—5℃、-10—5℃)对黑土氮素转化速率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频次的增加,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均逐渐增加。除了中强度冻融(-10—5℃)的土壤铵态氮在培养第1周期内的含量最低外,剩余培养周期内,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中强度冻融(-10—5℃)>高强度冻融(-25—5℃)>对照组(5℃);硝态氮含量对不同冻融温度的响应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较,冻融循环整体上降低了土壤的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但实验末期有促进硝化的趋势,不同强度冻融对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影响显著。受土壤温度和冻融交替的影响,土壤的脲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脲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均表现为中强度冻融>高强度冻融(第1周期除外)。综上,冻融作用对黑土的供氮能力和土壤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李源祝惠袁星
关键词:黑土冻融交替铵态氮硝态氮土壤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