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

作品数:19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降水
  • 6篇热带
  • 5篇副热带
  • 4篇降水异常
  • 4篇副热带高压
  • 3篇西太平洋
  • 3篇西太平洋副热...
  • 3篇降水过程
  • 2篇滴谱
  • 2篇对流层
  • 2篇对流层顶
  • 2篇对流层顶高度
  • 2篇雨滴谱
  • 2篇灾害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夏季
  • 2篇夏季降水
  • 2篇流层

机构

  • 19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安徽省人工影...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 1篇宿迁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市气象局
  • 1篇安徽省公共气...

作者

  • 19篇李慧
  • 6篇周顺武
  • 5篇陆尔
  • 3篇徐静
  • 3篇王鹏
  • 3篇卜松
  • 2篇王亚非
  • 2篇张人禾
  • 2篇杨双艳
  • 1篇王美蓉
  • 1篇吴萍
  • 1篇翟盘茂
  • 1篇王传辉
  • 1篇金祺
  • 1篇马振锋
  • 1篇李肇新
  • 1篇银燕
  • 1篇陈阳
  • 1篇赵玮
  • 1篇陈虹杏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199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本文利用中国740测站195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美国NCE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提供的的月平均海平面温度(SST)和月平均海平面温度(SSTA)等资料,对2010年6-...
李慧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降水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近58a来玉树站气温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根据青海省玉树站近58 a(1951~2008年)的逐月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M ann-Kendall法和S/R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站春、夏、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8 a来玉树站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阶段,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春季气温上升最快的阶段出现在20世纪80到90年代,其它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出现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2)各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具有准5 a的年际振荡;3)各季和年平均气温突变普遍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4)根据S/R分析得出,未来一段时期玉树站气温依旧保持增暖趋势,尤其在秋、冬季的增温显著。
王传辉周顺武李慧
关键词:气温小波分析MANN-KENDALL
丘陵山区温度场与热量平衡场的数值模拟
李慧
1961—2010年中国华南地区夏季降水结构变化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利用1961—2010年华南地区6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降水集中度指数Q,分析了华南夏季降水的结构。结果表明:夏季华南地区北部(南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度较小(大),表明该地区降水较为分散(集中)。在趋势变化上,近50年华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和降水集中度都是增多的。北部和南部的降水量也均呈增加的趋势,北部增加更明显。另外,降水集中度在华南北部和南部也均呈增加的趋势,即降水呈现更集中的趋势,尤其是华南南部降水集中度增加更明显。此外,无论降水量为1 mm以上、25 mm以上还是50 mm以上的降水,持续1 d降水的雨日都在减少,而超过1 d的持续性降水过程都在增多。在空间分布上,华南大部分地区1 mm以上降水的雨日呈减少的趋势,而25 mm以上和50 mm以上的持续性降水过程呈增加的趋势。
李慧周顺武周顺武陆尔张运鹏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持续时间
Rossby波和热带对流活动对2010年6月梅雨发生前后我国东部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基于574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在比较2010年梅雨期前后(6月7-11日和18-22日)我国东部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型差异的基础上,从Rossby波活动通量及热带对流活动探讨了这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相同之处在于:两次强降水过程期间中高纬度地区都存在Rossby波向下游传播,中纬度地区呈现双阻型式,低纬度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不同之处在于:1)第一次降水过程中Rossby波的波源位于北欧地区附近,贝加尔湖地区为低槽,使得冷空气南下到36°N左右;同时孟加拉湾活跃的对流系统使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到95°E左右,冷暖空气交汇,导致强降水发生;2)第二次降水过程中Rossby波的波源位于北欧地区和中西伯利亚地区附近,东亚地区的低槽较第一次过程明显加深,有利于冷空气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30°N左右),西太平洋暖池地区活跃的对流系统使得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到90°E左右,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交汇,导致强降水发生。
李慧陆尔翟盘茂李肇新陈阳甘如玉
关键词:大气环流梅雨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与臭氧总量及上升运动的耦合关系被引量:14
2012年
根据1979—2008年青藏高原地区14个探空站对流层顶气压资料以及同期各标准等压面上的温度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高原上空两类对流层顶高度与高空各层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期的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NASA提供的TOMS/SBUV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分别讨论了高原上升运动以及高原臭氧总量与对流层顶高度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高原第一(二)对流层顶高度全年处在300~200hPa(100hPa附近)高度,在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以及长期变化趋势上,两类对流层顶高度与各自对应高度层上的温度存在着密切的反相变化关系,当对流层顶高度偏高(低)时,相应高度上的温度偏低(高)。上升运动有助于两类对流层顶高度的抬升,尤其是当高空200(100)hPa附近有上升运动时,有利于第一(二)对流层顶高度抬升。各季节高原臭氧总量与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臭氧含量减少(增加)时,该对流层顶高度将偏高(偏低),近年来伴随着高原臭氧总量的减少,高原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出现了明显的抬升。
杨双艳周顺武张人禾吴萍李慧马振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臭氧总量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期间降水过程的温湿异常被引量:5
2015年
2008年1月10日一2月2日我国中南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该文分析此次过程的冷空气活动和水汽输送,比较两者在降水形成中的相对重要性。利用文中定义的两个参量,可以直接比较水汽和温度这两个量在降水中所起的作用,并比较两者作用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在低层(850 hPa及以下),我国中南部地区温度偏低、水汽偏少,但温度偏低对降水偏多的正贡献大于水汽偏少的负贡献,两者的净贡献为正,因此,冷空气活动主导降水。在较高层(600 hPa及以上),中南部地区水汽偏多、温度偏高,但水汽偏多对降水的正贡献大于温度偏高的负贡献,因此,水汽输送主导降水。在中层(700 hPa),干冷空气和暖湿空气混合导致,中南部地区水汽偏多、温度偏低,两者均有利于空气饱和,对降水均起正作用;计算结果显示,水汽的贡献略强于温度的贡献。
陈虹杏谌芸陆尔李慧
关键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冷空气活动水汽输送
2010年梅雨期间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异常的成因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我国台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2010年梅雨期间(6—7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落区,将该年梅雨期间的降水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6月7—11日,雨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阶段为6月18—22日,雨带中心南压至江南地区;第三阶段为7月7—17日,此时雨带北抬重回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NCEP/NCAR逐日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上述3个阶段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雨带出现南北摆动的现象与强冷空气南下有关;2)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处在暖式切变和弱的暖式切变的控制之下,是造成降水的主要原因;3)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点位置明显偏西,脊线位置明显偏南,二者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时间都对应着西太平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降水发生的位置正好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
李慧周顺武王亚非陆尔于超王传辉
关键词:降水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近30年青藏高原臭氧总量亏损的可能原因及其与对流层顶高度的联系被引量:14
2012年
基于总臭氧测绘光谱计TOMS和太阳向后紫外线散射仪SBUV结合得到的30年(1979-2008年)全球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首先分析了近30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空臭氧总量的下降趋势,然后讨论了高原动力抬升作用对臭氧总量的影响,最后探讨了高原臭氧总量亏损与高原对流层顶高度的联系。结果表明,高原臭氧总量及其下降趋势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与同纬度非高原区相比,高原地区各月的臭氧总量均偏低,特别是在3-9月臭氧亏损严重;近30年高原地区臭氧总量在各季节均呈现出下降趋势,除了秋季外,其下降幅度均超过同纬度其他地区;春、夏季高原动力抬升有利于对流层低浓度的臭氧含量向平流层输送,从而导致高原臭氧总量的减少。近30年春、夏季高原臭氧总量亏损与夏季高原第二对流层顶高度的抬升存在着密切关系。
周顺武杨双艳张人禾李慧王美蓉
关键词: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对流层顶高度
黄山地区雨滴谱垂直演变的观测和模式研究
雨滴谱反映了单位体积一定粒径范围内雨滴粒子数浓度随尺度的变化趋势,其对于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精度,改进和优化气候模式中的降水参数化方案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雨滴谱的研究多集中于个例或某类云系下的分析,且国内对雨滴谱垂直演...
李慧
关键词:雨滴谱微物理过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