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光

作品数:55 被引量:511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化学工程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5篇电气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污泥
  • 11篇催化
  • 6篇臭氧
  • 5篇稻草
  • 5篇稻草秸秆
  • 5篇离子
  • 5篇秸秆
  • 5篇光催化
  • 4篇降解
  • 3篇电池
  • 3篇多糖
  • 3篇荧光粉
  • 3篇预处理
  • 3篇生活污泥
  • 3篇热法
  • 3篇藜芦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电池
  • 3篇酶水解

机构

  • 48篇湖南农业大学
  • 1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1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南工业大学
  • 1篇长沙环境保护...
  • 1篇北京三态环境...

作者

  • 55篇李志光
  • 14篇黄可龙
  • 13篇李辉勇
  • 12篇何纯莲
  • 9篇刘海林
  • 8篇李明松
  • 7篇金密
  • 6篇彭韬
  • 6篇伏振宇
  • 6篇周军
  • 6篇李琼
  • 5篇夏兴良
  • 5篇赵律
  • 5篇郭开
  • 5篇刘素琴
  • 4篇王贵超
  • 4篇黄琼
  • 4篇刘灿明
  • 4篇彭海军
  • 4篇喻鹏

传媒

  • 8篇化学与生物工...
  • 4篇精细化工中间...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化工技术与开...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化学工业与工...
  • 2篇中南工业大学...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生物质化学工...
  • 1篇化工科技
  • 1篇化工时刊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天津化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矿冶工程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硒的荧光法测定被引量:14
2005年
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硒,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提取、荧光法测定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淹水土壤有效态硒的最佳提取剂是KH2PO4,土壤样品的最佳消化液是HNO3-HClO4,建立了土壤不同形态硒的荧光系统分析方法.应用本法测定淹水土壤不同形态硒,结果满意.
李辉勇金密刘灿明李志光熊远福葛旦之
关键词:土壤硒荧光法
茶多酚、灵芝等提取物与细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5
1999年
用微量热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灵芝、茶多酚、甜茶提取物三种天然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的抑制作用,作出其热谱图。实验表明,三种天然活性物质对这两种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失为良好的天然抗菌剂和保健药物,从而为开发它们在食品方面和医药保健方面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李志光谢文刚张铭
关键词:灵芝提取物茶多酚抗菌剂抑菌作用
锂锰氧化合物的分子模型及理论容量计算被引量:7
2002年
以LiNO3 和电解MnO2 为原料 ,以含羟基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为分散剂 ,采用流变相法合成尖晶石型LixMn2 O4,提出了锂锰氧的分子模型并计算了其理论容量。结果表明 ,在 70 0~ 80 0℃温度范围 ,所得化合物为化学计量尖晶石型材料 ,其理论容量为14 8mAh g ;当合成温度达 90 0℃以上时 ,产物为缺氧型尖晶石 ,其理论容量为 12 0mAh g ,材料中电化学活性物质Mn3 +的含量降低是材料理论容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表明 ,当锂锰摩尔比为 0 .488时 ,锰的平均氧化价态为 3.5 2 ,在煅烧温度为 76 0℃时 ,所合成锂锰氧材料的充电容量可达 12 8.1mAh g ,放电效率为 92 .3%。
李志光黄可龙刘素琴唐爱东
关键词:分子模型锂离子电池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2
2007年
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的组成及结构特征,阐述了近年来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并对主要预处理技术作了评价。
赵律李志光李辉勇谢磊周智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预处理
稀硫酸催化水解稻草秸秆半纤维素的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对稀硫酸催化水解稻草秸秆半纤维素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固液比、稀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半纤维素水解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总还原糖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和方差分析,探讨稀硫酸催化水解半纤维素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稀硫酸催化水解稻草秸秆半纤维素以固液比(质量体积比)1∶10、稀硫酸质量分数25%、反应温度95℃、反应3 h为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10 g稻草秸秆粉末水解得到总还原糖2.704 g,总还原糖收率达94.9%。
赵律李辉勇李志光潘莲美朱芸
关键词:稀硫酸水解半纤维素正交实验
生活污泥化学调理剂的研究进展
2009年
生活污泥是一种复杂的液体,在化学调理过程中表现出很复杂的行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化学调理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领域研究的方向展望。
李明松喻鹏李志光刘海林
关键词:污泥
污泥热解残渣催化市政破膜污泥的热解作用被引量:12
2014年
本文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污泥热解残渣中金属化合物含量测定和扫描电镜(SEM)对污泥热解残渣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TGA)对印染污泥和市政污泥的热解残渣催化污泥热解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污泥热解残渣对污泥热解均有催化作用,且印染污泥热解残渣催化效果优于市政污泥热解残渣;热解残渣中金属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对其催化效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污泥热解残渣中铝、铁、锌化合物在污泥催化热解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彭海军李志光夏兴良郭开苏猛飞何纯莲
关键词:热重分析催化
弱碱性过氧化预处理对稻草秸秆酶解糖化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为了提高稻草秸秆的酶解糖化率,对稻草秸秆弱碱性过氧化预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弱碱性过氧化预处理降低了稻草秸秆中木质素的含量,提高了纤维素的含量。最优预处理条件为温度40℃,时间24 h,H2O2质量分数为2.0%,在此条件下稻草秸秆的酶解糖化率达到了83.23%,而在相同酶解条件下,预处理温度30℃、时间24 h、2.0%NaOH处理后稻草秸秆的酶解糖化率为70.38%。弱碱性过氧化预处理稻草秸秆的糖化率明显高于碱性预处理稻草秸秆的糖化率。同时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的除去率与H2O2质量分数有关。当H2O2质量分数大于2.0%后,H2 O2对木质素的除去选择性降低,木质素的除去率基本保持不变,却增加了半纤维素的损失。
李辉勇金密魏琴琴李志光
关键词:弱碱性稻草预处理酶水解
碱性预处理对稻草秸秆酶解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弱碱性预处理后进行酶解糖化,对预处理前后的稻草秸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预处理条件对稻草秸秆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及损失率的影响,通过酶解还原糖的释放量来判断预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碱性预处理降低了稻草秸秆中木质素的含量,提高了纤维素的含量,增加了纤维素酶与底物的酶解可及度,促进了稻草秸秆酶解糖化.经2.0%NaOH、60℃、固液比1﹕12处理24h后的稻草秸秆,在pH5.0、加酶量31.2mg/g、45℃条件下酶解120h的还原糖达到了790.3mg/g,糖化率为81.0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经碱性预处理过的稻草秸秆孔隙度增大,机械组织暴露,酶解的有效比表面积增大,酶解速率加快.
李辉勇黄可龙金密魏琴琴李志光
关键词:稻草秸秆酶解扫描电镜
可控湿法氧化聚沉工艺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影响
2012年
采集了长沙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S1)和湿法氧化聚沉工艺处理的深度脱水污泥(S2),对比分析了处理前后污泥的形貌变化及重金属Zn、Cu、Pb、Cd、Hg和As的形态分布,初步探讨了重金属稳定化机理,对脱水污泥中重金属Zn、Cu、Pb、Cd、Hg和As进行了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脱水污泥中重金属的总量均低于我国污泥农用标准中的酸性限值,符合B级污泥泥质要求.处理后,污泥中Zn、Cu、Pb、Cd、Hg和As主要以硫化物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稳定态)存在,不稳定态在不同程度上向稳定态发生了转变,Cu、Hg的增幅最大,达21.1%.S2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较S1都有显著的降低,平均降幅达73.1%,S2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顺序为:Zn>Pb>Cu>Cd>As>Hg.污泥经过湿法氧化聚沉工艺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Zn、Cu、Pb、Cd、Hg和As得到了明显的稳定化,为污泥后续资源化、安全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彭韬何纯莲李志光王贵超伏振宇
关键词:污泥重金属稳定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