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国

作品数:33 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肝炎
  • 12篇慢性
  • 10篇乙型
  • 8篇干细胞
  • 7篇乙型肝炎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肝病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衰竭
  • 5篇自体
  • 5篇自体移植
  • 5篇自体移植治疗
  • 5篇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肝衰
  • 5篇肝衰竭
  • 4篇乙肝
  • 4篇疫苗
  • 4篇重型

机构

  • 3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李建国
  • 19篇高志良
  • 13篇崇雨田
  • 11篇林炳亮
  • 9篇彭晓谋
  • 9篇陈幼明
  • 8篇黄仰甦
  • 7篇顾琳
  • 7篇彭亮
  • 6篇谢冬英
  • 6篇赵志新
  • 5篇谢仕斌
  • 4篇徐启桓
  • 4篇谢东英
  • 4篇陆玮伦
  • 3篇柯伟民
  • 3篇谢奇峰
  • 3篇林潮双
  • 3篇梅咏予
  • 3篇邓洪

传媒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医学会全...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肝博士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2004年肝...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不同时相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合适时机。【方法】91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分为两大组,干细胞治疗组45例,其中进展期12例,平台期33例;对照组46例,进展期13例,平台期33例。首要研究终点是比较12周不同组不同期患者生存状况;次要研究终点是观察干细胞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6/12,50%)与对照组进展期患者生存率(6/13,46.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2),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28/33,84.8%)较对照组平台期患者生存率(18/33,52.2%)高(P=0.0037)。在干细胞治疗组中,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较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9)。干细胞组平台期患者总胆红素(μmol/L)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97±124、-189±166,而进展期患者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10±206、-1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w=0.040;P4w=0.013)。平台期患者MELD评分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4.5、-12.5±5.1,而进展期患者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8.1、-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w=0.000;P12w=0.005)。【结论】在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疾病平台期进行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翁伟镇陈俊峰梅咏予李建国曹会娟谢冬英高志良林炳亮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附87例报告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慢重肝)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记录87例慢重肝患者(A组)在应用血浆置换及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并与94例行血浆置换联合内科综合治疗的慢重肝患者(B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症状改善100%(87/87),低钾血症复常率为80%(33/41)、低钠血症复常率为93%(27/29),肝性脑病清醒率55%(12/22);B组则相应为48%(45/94)、7%(3/42)、7%(2/30)和20%(5/25),2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近期有效率、近期生存率分别为80%、48%,B组为47%、3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不良反应以血浆过敏反应为主,均未发生低血压、肺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及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可有效纠正慢重肝患者的电解质紊乱,保持内环境平衡,且能提高其近期生存率和肝性脑病清醒率,为慢重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陈幼明朱建芸李建国江元森
关键词:血浆置换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统预后
串联重复信号放大系统检测HBV DNA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研究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的传染病.本课题组在构建新的串联重复序列信号增强系统(Tandem-repeated Signa...
顾琳彭晓谋张宇峰陈雪娟李建国黄仰甦高志良
关键词:乙型肝炎
文献传递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 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确定合理剂量以用于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6个月内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6例,按1:1:1的比例采用分段随机方法分为90μg组、60μg组、安慰剂组,分别于0、2、6、10、14、18、22周肌内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每次90μg或60μg或安慰剂。所有患者均使用IFNα-1b50μg,每周3次,治疗24周。停药后观察24周。定期检测患者HBV DNA、HBeAg及肝功能。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法检测部分患者产生IFN-7的细胞数。结果 治疗24周时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患者HBV DNA分别为(6.03±1.79)、(5.52±1.82)和(6.29±1.70)log10拷贝/mL(P=0.458);停药后24周HBV DNA分别为(5.92±1.98)、(5.49±1.99)和(6.16±1.76)log10拷贝/mL(P=0.720);治疗24周时,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安慰剂组患者HBV DNA〈1×100拷贝/mL分别占30.4%、39.4%和20.8%,低剂量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停药后24周,HBV DNA〈1×100拷贝/mL比例以低剂量组最高,但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停药后24周,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7.4%、25.4%和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24周时及停药后24周,ALT复常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以低剂量组最高,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时及停药后24周行ELISPOT试验显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ELISPOT阳性率比安慰剂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无一例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治疗对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理剂量是60μg。
徐启桓张晓红谢冬英李建国崇雨田杨林陆玮伦高志良田德英陈菊梅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乙型乙型干扰素Α
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被引量:4
2008年
李建国
关键词:重型肝炎真菌感染假丝酵母菌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终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弄清致死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临终前不同时段甲胎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存活组的差别。方法 检测并比较3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组和105例致死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在临终前四个不同时段119次的甲胎蛋白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组及死亡组在临终前21-40天、11~20天、6~10天和1~5天四个时段的甲胎蛋白水平(μg/L)分别为273.4±317.4、119.3±128.8、119.8±197.6、72.9±121.9和49.1±86.0;存活组与死亡组临终前四个时段比较,以及临终前1~5天时段分别与临终前11~20天时段或21~40天时段相比较,统计学上:薛在差异(P〈0.000-0.034)。结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高于死亡组临终前的四个时段,随着致死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程向终末期发展,AFP水平逐渐下降,到临终前下降至最低水平。
余丽娜柯伟民李晓鹤梅咏予李建国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甲胎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22
2007年
目前促进肝细胞再生,寻找具有完备功能的细胞来源代替坏死肝细胞,实现有效的肝功能恢复,是终末期肝病治疗中急需解决的难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群。由于自体MSCs具有强大的多向分化能力和自体来源而不存在免疫排斥问题,已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高志良彭亮崇雨田彭晓谋谢仕斌林炳亮谢冬英陈幼明李建国顾琳黄仰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终末期肝病初步临床应用自体肝细胞再生自我更新能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研究
目的:初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治疗肝衰竭的疗效. 方法: 92例肝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均进行同样的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移植组32例,施行MSCs自体移植术,其余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
高志良顾琳黄仰甦彭亮崇雨田彭晓谋谢仕斌林炳亮谢东英陈幼明李建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肝衰竭
文献传递
DFPP联合干扰素等治疗1b基因型慢性丙肝的疗效初探
为开辟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新途径、新方法,提高1b基因型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丙肝的抗病毒疗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研究人员于2009年7月首次进行“DFPP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难治性丙肝”的治疗项目。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
彭亮刘静李建国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
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 3 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与正常组 ( 5 1例 )、慢性肝炎组 ( 61例 )、代偿期肝硬化组 ( 4 6例 )、失代偿期肝硬化组 ( 3 6例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直径稍宽于正常组 ,而明显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 ,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 ;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各组 ;脾脏长径、脾静脉直径较正常组和慢性肝炎组增大、增宽 ,但明显小于失代偿期肝硬化 ,与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 ;脾静脉血流量与各组比较均没有明显增加 ;脐静脉重开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组 ,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无差异。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容易形成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 ,造成肝脏微循环障碍。
苏中振郑荣琴俞洪林李建国陈小云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微循环障碍肝硬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