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国

作品数:65 被引量:30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48篇生物学

主题

  • 47篇孢粉
  • 16篇地层
  • 16篇孢粉学
  • 13篇孢粉组合
  • 11篇植物
  • 11篇化石
  • 9篇地层学
  • 9篇白垩世
  • 8篇盆地
  • 8篇古环境
  • 7篇植物群
  • 7篇生物地层
  • 7篇孢粉植物群
  • 6篇早白垩世
  • 6篇剖面
  • 5篇第三纪
  • 5篇新生代
  • 5篇青藏高原
  • 5篇孢粉化石
  • 5篇白垩纪

机构

  • 65篇中国科学院南...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5篇李建国
  • 16篇张一勇
  • 5篇黎文本
  • 5篇蔡华伟
  • 3篇郭震宇
  • 3篇饶馨
  • 2篇张海春
  • 2篇王亚琼
  • 2篇彭博
  • 2篇王伟铭
  • 2篇郭震宇
  • 2篇万晓樵
  • 2篇戎嘉余
  • 2篇姜亮
  • 2篇张晓林
  • 2篇周勇
  • 2篇刘耕武
  • 2篇沙金庚
  • 1篇尹磊明
  • 1篇靳春胜

传媒

  • 15篇古生物学报
  • 10篇微体古生物学...
  • 9篇地层学杂志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岗巴地区白垩纪菊石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西藏岗巴地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海相白垩系地层出露较好,前人已对岗巴宗山剖面和东山剖面做了很多地质考察和地层研究,使得该区的白垩纪地层学的研究获得很大进展。根据岩性,岗巴地区白垩纪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东山组、察且拉组、冷热青组...
彭博沙金庚蔡华伟李建国张晓林王亚琼饶馨
关键词:菊石地层划分白垩纪
文献传递
西藏日喀则劳亚大陆南缘晚白垩世—早中新世孢粉学研究
印度—劳亚板块碰撞过程、形式及其对区域环境和生物区系的影响是地质学界最感兴趣的课题.该文研究了西藏日喀则地区在这一碰撞中位于劳亚大陆南缘的晚白垩世至早中新世沉积,包括错江顶和恰布林2条剖面.从迄今仍为哑地层的曲下组、恰布...
李建国
关键词:孢粉地层学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白垩系地层学新进展:松科1井孢粉学
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中生代生油盆地,其中的白垩系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我国陆相白垩系的代表剖面,对我国白垩系的划分对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其中除孢粉以外的其他门类化石通常比较稀少,或者在地层划分中的作用不大,使得目前对松辽...
李建国张一勇
关键词:白垩系松辽盆地松科1井
江苏白垩纪孢粉组合序列被引量:17
2000年
根据近年来获得的孢粉化石材料和前人资料 ,建立了江苏白垩纪的孢粉组合序列 ,它们是 :  1)贝里阿斯期至凡兰吟期 (Berriasian— Valanginian)的 Schizaeoisporites- Classopollis annulatus- Ginkgocycadophytus nitidus组合 (云合山组 ) ;  2 )阿普特期至阿尔必期 (Aptian— Albian )的 Cicatricosisporites- Classopollis annulatus-Psilatricolpites组合 (葛村组 ) ;  3)土伦期 (Turonian )的 Schizaeoisporites- Polycingulatisporites- Cycadopites-Cranwellia组合 (浦口组 ) ;  4)科尼亚克期至桑顿期 (Coniacian— Santonian)的 Schizaeoisporites- Classopolisannulatus- Lytharites组合 (赤山组 ) ;  5 )坎潘期 (Campanian )的 Schizaeoisporites- Tricolporopollenitesmicrocirculatus- Betpakdalina组合 (泰州组下部 ) ;  6 )马斯特里赫特期 (Maastrichtian)的 Pterisisporites-Exesipollenites- K urtzipites组合 (泰州组上部 ) ; 欧特里沃期至巴列姆期 (Hauterivian— Barremian)和塞诺曼期(Cenom ainan)的暂缺。
张一勇李建国
关键词:白垩纪孢粉组合地层古植物
可可西里新生代雅西措组和五道梁组孢粉组合浅探被引量:3
2015年
雅西措组为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可可西里一带发育的一套新生界红色砂、泥岩夹膏盐沉积,其底界以不整合覆盖于始新统沱沱河组或更老的地层之上,其上则为中新统五道梁组灰岩-泥岩所覆.目前为止,关于它们的时代存在各种不同观点,但都缺少有力的生物地层依据.关于孢粉学的研究迄今也仅有个别文献简单提及而无详细的统计数据和化石图片.笔者多年前获得了3块样品,经分析含有丰富的孢粉化石.当时因样品数量比较单薄,一直没有发表.2006年笔者曾赴可可西里地区对这两个岩组进行过野外考察和孢粉采样分析,但并没有获得化石.因此,这几块样品也就显得十分难得,虽显单薄,但对弥补地层时代及区域古植被记录的欠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予以报道和讨论.
李建国
关键词:孢粉组合新生代青藏高原北部孢粉化石生物地层
西藏海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的孢粉学研究及其意义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JKB)是目前为止国际地质年表中少数几个尚未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及点(GSSP)的纪级界线之一,也是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在长期以来一直试图解决的目标之一。目前,界线工作组聚集了数十位国际地质学家一起合力攻...
李建国
关键词:孢粉沟鞭藻地层学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登娄库组的时代问题
根据孢粉化石,特别是其中被子植物花粉的研究,登楼库组的时代早年(高瑞祺,1982)被定为巴列姆期。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被子植物花粉被发现。高瑞祺等(1994)据盆地中部地区深层登楼库组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改定登1-3段...
黎文本李建国
关键词:松辽盆地孢粉化石
文献传递
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被引量:7
2003年
详细叙述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不同凹陷区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展布情况。区内古近纪孢粉植物群可分为早古新世、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和中始新世 4个发育阶段 ,早古新世孢粉植物群仅见于坳陷西南的局部地区 ,称Abietineaepollenities/Cedripites Parcisporites Momipitesleffingwellii组合 ,晚古新世孢粉植物群分 4种类型 ,椒江凹陷称Taxodiaceaepollenites Engelhardtioidites Momipitesleffingwellii组合 ,丽水 福州凹陷称Taxodi aceaepollenites Myricaceoipollenites Momipitesleffingwellii组合 ,闽江凹陷南部称Taxodiaceaepollenites Momipitesleffingwellii组合 ,闽江凹陷北部称Lygodiumsporites Cicatricosisporitesdorogensis Tiliaepollenites Bombacacidites组合。早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具南北差异 ,北部以海金沙科和椴科孢粉植物发育为特征 ,南部以海金沙科、椴科和杨海科孢粉植物群发育为特征 ,以上均指示为湿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始新世本区孢粉植物群比较一致 ,称Cicatricosis poritesdorogensis Ephedripites (D) Nitrariadites组合 ,指示为受到干旱气候影响的亚热带气候。区内缺失渐新统 ,故无渐新世孢粉记录。
张一勇姜亮李建国王建平
关键词:古近纪孢粉植物群第三纪生物地层
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新近纪孢粉植物群演替被引量:5
2003年
对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 13口钻井孢粉分析表明 ,本地区新近纪植物群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即 :1)早中新世早期松科花粉优势期 ;2 )早、中中新世阿丁枫科花粉繁盛期 ;3)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草本被子植物发展期。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在横向上几乎没有大的区别 ,表明新近纪整个坳陷内构造与沉积环境及其变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植物群演替反映古气候从早中新世早期的湿润温凉到早、中中新世的暖湿 ,最后 (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 )又趋温凉的变化历程。
李建国姜亮张一勇王建平
关键词:古气候变化孢粉植物群
重庆市统景镇中三叠世雷口坡组孢粉和疑源类化石
彭俊刚黎文本李建国
关键词:孢粉疑源类雷口坡组中三叠世四川盆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