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娅

作品数:67 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9篇结肠
  • 7篇蛋白
  • 6篇疗效
  • 6篇溃疡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肿瘤
  • 5篇细胞瘤
  • 5篇结肠炎
  • 5篇溃疡性
  • 5篇溃疡性结肠炎
  • 5篇扩散
  • 4篇术后
  • 4篇髓母细胞瘤
  • 4篇黏膜
  • 4篇细胞癌
  • 4篇淋巴
  • 4篇母细胞
  • 4篇母细胞瘤

机构

  • 65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奥斯陆大学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作者

  • 65篇李娅
  • 37篇徐峰
  • 14篇程敬亮
  • 12篇张勇
  • 6篇宋锐锋
  • 6篇周静
  • 4篇郝玮玮
  • 4篇陈香宇
  • 4篇朱琳
  • 4篇张丹丹
  • 4篇王燕
  • 3篇杨雷
  • 2篇宋雪
  • 2篇董新华
  • 2篇李臻
  • 2篇韩新巍
  • 2篇姚建宁
  • 2篇陈静
  • 2篇杨潇楠
  • 2篇郑瑞平

传媒

  • 11篇河南医学研究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肿瘤基础与临...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微纳电子技术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分布宽度、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HCC患者127例(HCC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RDW、AFP水平,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诊断效能。结果HCC组RDW、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282.500,P=0.037;U=1209.000,P=0.013)。通过构建ROC曲线发现,RDW、AFP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0.918,而联合检测为0.978,提示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高于两者单独检测。死亡HCC患者RDW、AFP水平均高于生存H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04.500,P=0.015;U=434.500,P=0.032)。ROC曲线中,RDW、AFP单独检测用于预测预后AUC分别为0.895、0.625,而联合检测为0.908,提示联合检测预测预后效能高于两者单独检测。结论AFP、RDW对于HCC的诊断及预后预测都有一定的临床检测效能,两者联合检测效能更高。
程晓寒李娅杨笑瑞朱琳司彤彤徐峰
关键词:肝细胞癌红细胞分布宽度甲胎蛋白
结肠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C-反应蛋白(CRP)在结肠腺癌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结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20例结肠腺癌患者NLR、PLR、SII、CRP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105.000,P<0.001;U=6470.000,P<0.001;U=9770.000,P<0.001;U=4665.000,P<0.001)。不同年龄段结肠腺癌患者NLR、PLR、SI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230.500,P=0.040;U=1072.500,P=0.003;U=1237.500,P=0.044)。不同肿瘤大小结肠腺癌患者PLR、SI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271.000,P=0.006;U=1279.000,P=0.006)。不同T分期结肠腺癌患者PLR、SI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8.609,P<0.001;H=9.139,P=0.028)。不同N分期结肠腺癌患者PL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039,P=0.049)。结论术前检测PLR、NLR、SII、CRP可协助评估结肠腺癌患者疾病进展情况,PLR、NLR、SII在结肠腺癌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朱琳倪紫微杨笑瑞程晓寒司彤彤李娅徐峰
关键词:结肠腺癌
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相关临床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6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收集并发食管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肿瘤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并进行汇总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病程与并发食管癌的关系。结果在6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男297例(45.1%),女361例(54.9%)。失访62例,失访率为9.4%,实际完成例数596例,其中26例(4.4%)患者并发食管癌。26例并发食管癌患者中,男性占69.2%(18/26);从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至进展为食管癌的病程为(16.5±8.2)年。病程超过10年者占88.5%(23/26),80.8%(21/26)的患者既往曾接受球囊扩张术或Heller手术。并发食管癌患者病变多位于胸中段食管(69.2%,18/26),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88.5%,23/26),65.4%(17/26)的患者浸润突破肌层(T3期至T4期),61.5%(16/26)的患者发现于肿瘤晚期(Ⅲ期至Ⅳ期),23.1%(6/26)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ROC曲线分析显示,当病程为10.5年时,约登指数达最大值,为0.71。38.5%(10/26)的食管癌患者无法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Ii.4±6.6)个月。结论病史超过10.5年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无论是否接受过治疗,均需进行定期胃镜监测,以提高患者预后。
李娅宋锐锋郝玮玮杨雷徐峰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肿瘤
阑尾口周围黏膜炎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UC是一类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疾病,属自身免疫病的一种,该疾病在西方国家较常见,近些年我国UC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UC的病变多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可向近端结肠发展,甚至可累及全结肠。
李娅宋锐锋郝玮玮徐峰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炎特异性炎性反应阑尾自身免疫病病因不明
白细胞介素-33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以推测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的C57BL/6J雄性SPF级小鼠,获取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置于条件培养基中诱导为M0型巨噬细胞。鉴定诱导成功后,根据培养基孔序列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L-33组。将对照组置于含有体积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FBS)和体积分数为1%的双抗贮存液(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中。将IL-33组置于含有体积分数为10%的FBS、10μg·L^(-1)的IL-33和体积分数为1%的双抗贮存液(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通过流式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D206、CD86及精氨酸酶-1(Arg-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体外细胞实验中,IL-33组巨噬细胞中CD86及TNF-α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且CD206及Arg-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33在体外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
杨笑瑞李娅程晓寒朱琳司彤彤徐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3巨噬细胞极化溃疡性结肠炎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血管模拟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研究
2022年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RBC)异质性的客观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RDW与结肠癌等癌症总体死亡率相关。提出了采用一种基于微流控的血管芯片来模拟人体血管内部剪切力分布状况,并研究了RDW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内的流体分布符合预期。利用电脉冲的幅值和宽度对RBC的大小和可变形性进行表征。结果发现挤压宽度越窄、挤压次数越多,剪切力越大,RDW表征参数(RDW-CC)值越大、RBC的传输时间越长;当分叉结构中分叉次数越多,剪切力越大,RDW-CC值越大、RBC的传输时间越长。该方法不仅可用于RDW-CC的研究,也可用于其他血管模型的构建。
陈冰李娅蒋妮杨亚军杨潇楠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
MRI灰度直方图分析在髓母细胞瘤复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MRI灰度直方图分析在髓母细胞瘤复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后颅窝髓母细胞瘤患者资料,根据术后随访3年内肿瘤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各14例。选取肿瘤MR增强矢状位图像最大层面,采用Mazda软件勾画ROI并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对2组肿瘤直方图参数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2组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特征,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髓母细胞瘤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利用直方图提取出的9个参数特征中,2组间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P=0.018),最佳临界值为1.268,峰度鉴别肿瘤复发风险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3%、71.4%。结论 MRI灰度直方图分析可作为评估髓母细胞瘤复发风险的重要辅助手段。
朱晨迪张勇程敬亮李娅董安珂郑瑞平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复发直方图分析
后颅窝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多模态诊断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后颅窝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后颅窝PCNSL患者的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影像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共有26个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所有病灶在T_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_2WI上21个病灶呈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2个呈混杂稍高信号;DWI上2例扩散受限呈高信号,13例扩散稍受限呈稍高信号,1例扩散不受限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得肿瘤实质与对照侧平均ADC值分别为(0.610±0.092)×10^(-3)mm^2/s和(0.700±0.044)×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Z=-2.269),r ADC为0.884±0.125。增强扫描26个病灶呈明显强化,其中12个病灶可见"尖角征"、"脐凹征",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为Ⅰ型(缓升型)。瘤周轻、中度水肿12例。MRS表现为病灶实质区出现高大的Lip峰。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后颅窝PCNSL的明确诊断。
董安珂张勇程敬亮卜春晓李颜良李娅
关键词:后颅窝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蛋白丢失性肠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蛋白丢失性肠病(PLE)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例经99mTc标记白蛋白显像确诊的PLE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PLE病人中,男5例,女10例,年龄5岁~78岁(46.33±21.21)岁。水肿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根据影像学检查,合并浆膜腔积液11例。原发病主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7例,此外有1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例肠结核。严重低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钙血症、补体C3降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对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结论:蛋白丢失性肠病以低蛋白血症、水肿、多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99mTc标记白蛋白显像是诊断蛋白丢失性肠病的重要方法。治疗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奥曲肽、钙剂等可能对疾病治疗有效。
倪紫微柴玲姗周静李娅徐峰
关键词:蛋白丢失性肠病低白蛋白血症
FOXP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研究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 FOXP3基因及其编码的 FOXP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29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15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 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OXP3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7%、31.0%、86.0%。结直肠癌组织中 FOXP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和结直肠腺瘤组织(P〈0.05),且 FOXP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尚不能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FOXP3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FOXP3的高表达可能与机体抗肿瘤免疫有关。
杨雷林姝张君娜李娅徐峰
关键词:FOXP3基因结直肠癌免疫组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