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在村

作品数:88 被引量:371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艾滋病重大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2篇病毒
  • 41篇艾滋病
  • 23篇病毒治疗
  • 21篇免疫缺陷
  • 15篇综合征
  • 14篇缺陷综合征
  • 14篇免疫缺陷综合...
  • 14篇获得性
  • 14篇获得性免疫
  • 14篇获得性免疫缺...
  • 14篇获得性免疫缺...
  • 14篇HIV/AI...
  • 13篇HIV感染
  • 12篇抗病毒
  • 11篇感染者
  • 10篇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毒
  • 8篇逆转
  • 8篇逆转录

机构

  • 8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疾病预防...
  • 8篇北京地坛医院
  • 5篇成都市公共卫...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深圳市第三人...
  • 3篇广州市第八人...
  • 3篇贵阳市公共卫...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上海市公共卫...
  • 2篇郑州市第六人...
  • 2篇重庆市公共卫...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8篇李在村
  • 35篇吴昊
  • 24篇孙丽君
  • 17篇代丽丽
  • 16篇叶江竹
  • 15篇刘安
  • 14篇邵英
  • 13篇张彤
  • 13篇黄晓婕
  • 11篇高艳青
  • 10篇郭彩萍
  • 9篇李建维
  • 9篇张福杰
  • 6篇汪雯
  • 6篇梁连春
  • 6篇李海英
  • 5篇李群辉
  • 5篇赵燕
  • 5篇孙欣
  • 5篇赵红心

传媒

  • 21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临床荟萃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国外医学(流...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AIDS患者的配偶告知与隐私权
艾滋病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能深入影响社会的多个层面.单阳家庭的配偶告知一直是艾滋病家庭伦理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对临床医生的重要考验,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
代丽丽李群辉李在村孙丽君
关键词:艾滋病隐私权家庭伦理
建立反向PCR检测HIV-1整合位点的方法被引量:3
2009年
焦艳梅画伟李娟刘志英陈德喜李在村张彤吴昊
关键词:PCR检测整合位点CD4^+T细胞病毒治疗病毒复制病毒基因
成人麻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患者出疹期及恢复期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麻疹患者出疹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麻疹患者出疹期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者及恢复期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疹患者出疹期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可导致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临床工作中应加强感染的防治。
汪雯吴燕京李在村
关键词:麻疹成人T细胞亚群
HAART相关的肝毒性被引量:3
2006年
李在村
关键词:HAART肝毒性死亡率发病率艾滋病
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HIV/HCV共感染患者,男51例(55.4%),女41例(44.6%)。年龄9~62岁,平均(39.5±9.4)岁。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肝损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肝损害组20例(33.9%)有抗结核治疗史,39例(66.1%)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37例(62.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无肝损害组患者4例(12.1%)有抗结核治疗史,13例(39.4%)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史,14例(42.4%)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等于0.023、0.013、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HIV/HCV共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李在村代丽丽高艳青李海英黄晓婕汪雯郭彩萍张彤吴昊
关键词:HIV肝炎病毒
2019年我国三城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知识知晓和服务接受情况及相关因素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了解我国三城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对艾滋病暴露后药物预防(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在北京、深圳、昆明3个城市,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10所大学,招募其中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近3个月有过男男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基本情况、性行为特征、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情况。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93名研究对象年龄为(21.0±0.2)岁,本科占91.1%(267名)。研究对象近3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占54.3%(159名),与感染HIV的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占4.4%(13名),近6个月患性病的占9.2%(27名),近1年内未进行过HIV检测占29.4%(86名)。nPEP知识知晓比例为47.8%(140名),21.2%(62名)求询过nPEP,9.9%(29名)接受过nPEP。与近1年内未检测HIV相比,HIV检测次数超过2次的nPEP知识知晓的OR(95%CI)值为3.15(1.01~9.86),HIV检测次数超过2次的求询nPEP的OR(95%CI)值为5.29(1.51~18.51);与近3个月男男性行为中未使用rush的相比,使用rush者接受nPEP服务的OR(95%CI)值为3.86(0.99~14.98);与和未感染HIV的男性发生性行为相比,和感染HIV的男性发生性行为者接受nPEP服务的OR(95%CI)值为14.30(3.35~61.03)。结论青年学生MSM对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nPEP服务的比例较低。在青年学生MSM中应开展nPEP知识教育和服务信息的宣传,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韩晶李杰王克荣姜天俊宋兵王辉刘晓宁刘俊张广李在村
关键词:HIV男男性行为者
北京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HIV-1毒株耐药基因变异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北京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HIV-1毒株耐药基因的变异情况,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2014年4-7月北京地区601例未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为对象。采集病人的静脉血,提取血浆病毒核糖核酸(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pol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在Stanford University HIV耐药数据库查询,分析是否存在基因型耐药以及耐药种类。结果 601例未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中,扩增成功的458例,其中男性434例(94.8%),女性24例(5.2%);平均年龄33岁(17~77岁)。主要感染亚型依次为CRF01_AE(211例,46.1%)、CRF07_BC(126例,27.5%)、B亚型(106例,23.1%)和C亚型(15例,3.3%)。在扩增成功的病人中,7.4%(34/458)的病人存在原发耐药基因变异,其中7例病人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16例病人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8例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3例病人同时对NRTIs和NNRTIs耐药。结论北京地区未经治疗的HIV/AIDS病人中,有部分病人存在原发耐药基因变异,极少数病人同时存在对两种主要治疗药物耐药,因此治疗前需要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制定用药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避免治疗失败。
宋映雪辛若雷叶军李在村贺亮刘安叶江竹李建维伦文辉卢红艳孙丽君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原发耐药基因突变
丙型肝炎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感染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载量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未经抗逆转录病毒(anti-retrovirus,ARVs)治疗的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 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共感染对HIV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64例未经治疗的HIV患者根据HCVIgG、HCVIg M检测的结果,分为HCVIgG阴性和阳性及HCVIg M阴性和阳性组,对阴性和阳性组HIV病毒载量的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以HCVIgG分组,两组患者病毒载量(VL)对数值(LogVL)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0.97vs4.81±0.54,P<0.05)。若以HCVIg M进行分组,则两组LogV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2±0.98vs4.10±0.97,P>0.05)。结论未使用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情况下,HIV/HCV共感染者的HIV病毒载量低于HIV单独感染者,但有无活动性HCV感染对HIV病毒载量不构成影响。
王景泉郭彩萍李在村吴昊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肝炎病毒病毒载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经治患者转换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治疗方案的疗效与耐受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经治患者转换为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二联治疗方案后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因各种原因改用多替拉韦(50 mg,1次/d)+拉米夫定(300 mg,1次/d)二联治疗方案的HIV感染/艾滋病经治患者,收集患者改变治疗方案时(基线)和转换治疗48周后的HIV RNA、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分析二联方案的有效性(HIV RNA<50拷贝/mL)和安全性。统计学比较采用威尔科克森配对符号秩检验。结果33例HIV感染/艾滋病经治患者中,改变治疗方案的原因分别为病毒学失败[12.1%(4/33)]、简化治疗方案[33.3%(11/33)]和发生药物毒性反应[54.5%(18/33)]。转换治疗方案前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长为2.13(1.05,4.23)年,29例(87.9%)患者在改变治疗方案时处于病毒学抑制状态,4例(12.1%)病毒学失败。转换治疗48周后,33例患者HIV RNA均<50拷贝/mL。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543(363,595)/μL,转换治疗48周后升高至625(455,651)/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4,P=0.002)。与基线水平比较,转换治疗48周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2.35(1.80,3.08)mmol/L比3.12(2.74,3.87)mmol/L],而三酰甘油[2.21(1.27,4.37)mmol/L比1.61(1.20,2.22)mmol/L]、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5.02(4.13,6.40)比4.70(3.55,5.35)]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106.4(78.2,118.2)mL/(min·1.73 m^(2))比88.6(75.7,107.9)mL/(min·1.73 m^(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9、2.37、2.09、2.83,均P<0.050)。随访过程中无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结论对先前接受过其他治疗方案的HIV感染/艾滋病经治患者使用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的二联方案是有效的,且耐受性良好,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吕诗韵王森画伟刘安李在村邵英叶江竹孙丽君代丽丽
关键词:HIV拉米夫定疗效安全性
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IV/HCV共感染4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IV/HCV共感染4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开放性研究,未设对照组。入选既往未接受过抗HCV治疗的HIV/HCV共感染患者35例,HCV-RNA阳性。予以干扰素α2-b500...
李在村高艳青郭小平刁士奇马丽琴范建军张永宏蔡卫平吴昊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